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学校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现代产业学院、1个教育部研究生创新中心、13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5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4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5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6个省级校企研发中心、45个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在湖北各地市州成立有16家产业技术研究院。级别 | 科研平台 |
---|---|
国家级平台 |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湖北工业大学成果转化中心 |
国家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
国家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
水环境污染检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 | |
教育部工业发酵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
省部重点实验室 | 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河湖健康智慧感知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工业微生物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
现代制造质量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
绿色轻工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
河湖生态修复及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
太阳能高效利用及储能运行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 湖北省桥梁安全监控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土) |
湖北省食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 | |
湖北省橡塑成型加工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 | |
湖北省农机装备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 | |
湖北省电网智能控制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 | |
湖北省包装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 | |
湖北省无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 | |
湖北省建筑防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土) | |
湖北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 | |
湖北省酿造工艺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 | |
湖北省制造业创新方法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 | |
湖北省生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土) | |
湖北省能源光电器件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理) | |
湖北省中小企业工业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 | |
湖北省能源互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 | |
食品酿造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生) | |
新能源及电网装备安全监测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电) | |
智慧河湖与生态修复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土) | |
低碳建筑材料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土) | |
车用轻质材料与加工湖北省工程实验室(材) | |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化设计研究中心 |
湖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 |
湖北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 |
湖北省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 | |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酿酒工艺和传统美术与手工艺保护研究中心) | |
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 湖北省校企共建激光加工工程研发中心(机) |
湖北省校企共建聚氨酯材料成型工艺与装备研发中心(机) | |
湖北省校企共建包装机械设备研发中心(机) | |
湖北省校企共建玻璃加工智能装备研发中心(机) | |
湖北省校企共建语音智能降噪产品研发中心(电) | |
湖北省校企共建电能质量检测与控制研发中心(电) | |
湖北省校企共建特种机器人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电) | |
湖北省校企共建智能视频通信技术研发中心(电) | |
湖北省校企共建镭射激光材料研发中心(电) | |
湖北省校企共建电力互感器研发中心(电) | |
湖北省校企共建太阳能光热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中心(电) | |
湖北省校企共建改性塑料研发中心(材) | |
湖北省校企共建塑料制品研发中心(材) | |
湖北省校企共建禽类骨料深加工研发中心(生) | |
湖北省校企共建魔芋发酵食品加工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生) | |
湖北省校企共建生物化工研发中心(生) | |
湖北省校企共建心脑血管药物研发中心(生) | |
湖北省校企共建植物胶囊研发中心(生) | |
湖北省校企共建发芽米发酵食品研发中心(生) | |
湖北省校企共建根茎资源综合利用研发中心(生) | |
湖北省校企共建发酵兽药研发中心(生) | |
湖北省校企共建苦荞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生) | |
湖北省校企共建山茶油精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生) | |
湖北省校企共建导航数据挖掘研发中心(计) | |
湖北省校企共建农业装备研发中心(农) | |
湖北省校企共建农机装备智能化研发中心(农) | |
省级校企联合创新中心 | 湖北省齿轮制造高端装备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机) |
湖北省城市轨道交通施工运维装备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机) | |
湖北省硅溶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机) | |
湖北省汽车摄像机-监视器(cms)系统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机) | |
湖北省液晶显示器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机) | |
湖北省智能传感器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机) | |
湖北省软磁材料及新型电感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机) | |
湖北省智能化无损检测装备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机) | |
湖北省新型装配式建筑模具研发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机) | |
湖北省节能装备技术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机) | |
湖北省智能储能系统与装备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电) | |
湖北省高电压测试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电) | |
湖北省电动车充电桩及配套设备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电) | |
湖北省电子与通信类虚实结合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电) | |
湖北省汽车轻量化关键零部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材) | |
湖北省新型建材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材) | |
湖北省二次纤维的高效分离及再成型技术企校联合创新中心 | |
湖北省塑料薄膜高性能及功能化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材) | |
湖北省智能包装装备产业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材) | |
湖北省光电新材料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材) | |
湖北省电子储能新能源材料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材) | |
湖北省汽车悬架系统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材) | |
湖北省制浆造纸技术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材) | |
湖北省制备环保箱板纸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材) | |
湖北省金龙凿岩钎具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材) | |
湖北省生物合成甾体分子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生) | |
湖北省根茎资源综合利用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生) | |
湖北省新型米酒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生) | |
湖北省甾体药物及中间体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生) | |
湖北省天然色素与富色食品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生) | |
湖北省烟碱类医药产品开发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生) | |
湖北省发酵蔬菜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生) | |
湖北省酿酒生物技术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生) | |
湖北省发酵调味品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生) | |
湖北省大清香固态发酵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生) | |
湖北高质化葛根类食品加工技术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生) | |
湖北省高品质休闲食品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生) | |
湖北省农村污水运维物联网应用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土) | |
湖北省风电智能装备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工) | |
湖北省石油开采工程装备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农) | |
湖北省智能农机装备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农) | |
湖北省工业固废高效处置及高值化应用企校联合创新中心 | |
湖北省植物硒营养与健康企校联合创新中心 | |
湖北省家居消费升级和泛家居研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 | |
湖北省云母绝缘材料企校联合创新中心 | |
省部协同创新中心 | 智能制造装备省部共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共建) |
太阳能高效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
工业发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
质量发展与质量安全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建) | |
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建) | |
催化材料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建) | |
省级中试基地 | 新能源储能系统安全装备湖北省中试基地 |
融雪化冰工程湖北省中试基地 | |
酿酒新技术及装备湖北省中试基地 | |
橡塑改性与加工湖北省中试基地 | |
固废资源化利用湖北省中试基地 | |
武汉市环保智能电工材料及装备中试平台 | |
武汉市融雪化冰工程中试基地 | |
武汉市橡塑改性与加工中试基地 | |
武汉市装备智能综合保障中试平台 | |
武汉市酿酒新技术及装备中试平台 | |
武汉市低碳功能建材研发中试平台 | |
武汉市机电产品精密制造及质量检测中试平台 | |
其他重要平台 | 湖北省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湖北省生态环境岩土与河湖生态修复学科引智创新示范基地 | |
湖北省新材料与绿色制造引智创新示范基地 | |
湖北省智能科学与技术引智创新示范基地 | |
湖北省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湖北省食品胶体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计量测试技术与装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共建) | |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食品及微生物研发推广中心 | |
微生物技术与应用湖北省高校自主创新重点研究基地 | |
湖北省机电产品质量工程技术创新基地 | |
湖北省长江水生态保护研究院 | |
武汉市精密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武汉市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工程中心 | |
武汉市轻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武汉市无损检测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附属科研机构 | 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 |
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研究设计院 | |
湖北省农业机械鉴定检测中心 | |
参考资料: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2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50余项;收录高水平论文3000余篇,其中sci论文1700余篇;有效授权专利26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67项,其中国家科技奖1项,国家专利优秀奖2项,省部级科研一等奖26项,省级专利金奖1项。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
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的理论与方法 |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工业副产石膏绿色制备技术与功能化应用 |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高等真菌和植物的次级代谢物发酵过程调控 |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
高耐性酵母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注:名单不全,仅展示部分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拥有图书馆1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45874·93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4752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99·16万册,电子期刊167·65万册,学位论文1266·41万册,音视频6703·5小时。
学术期刊
截至2024年7月,学校主办、承办有《中国机械工程》《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湖北工业大学学报》等科技期刊。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工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技学术期刊。前身《湖北工学院学报》创刊于1986年,1990年由原国家科委核准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季刊,1999年改为大16开即a4幅面,2003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05年因主办单位由湖北工学院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更改为现刊名。创刊以来,陆续被国内数家检索刊物收录,并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社、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四家权威机构认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机械工程》的前身是创刊于1979年的《湖北机械》,1983年更名为《机械工程》。经原国家科委批准,1990年主办单位变更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同时成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刊,其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992年更名为《中国机械工程》,1998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2年由月刊改为半月刊,2024年由半月刊改为月刊。为名牌期刊(中国期刊方阵中的高学术水平、高知名度的“双高期刊”、国家期刊奖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湖北十大名刊、湖北十大名刊成就奖期刊、全国百强科技期刊)。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由湖北工业大学主管,湖北省农业机械工程研究设计院、湖北省农业机械学会主办,是湖北省农业机械学会会刊。在栏目建设上,从深化优势栏目(如“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栏目等)、开辟热点栏目(如“乡村振兴论坛”栏目等)、打造高端栏目(如“专稿”栏目)方面下功夫。2024年,经中国知网(cnki)严格审查、评定,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等收录,正式成为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