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北工业大学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湖北工业大学历史沿革

湖北工业大学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湖北工业大学前身为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和湖北轻工业学院,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52年。

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

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成立于1958年10月,其前身是1957年11月组建的湖北省农业学校。

建国初期,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原湖北农学院被整体并入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为了建立自己的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于1952年秋在原武昌县(今江夏区)金口镇金水闸金水河畔建立武昌农业学校。1956年8月,为落实中央《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适应农业生产合作经济发展的需要,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武昌南湖李家墩创办了武昌农业机械化学校和武昌畜牧兽医学校,两校以一条水沟为界,共建共享礼堂、医务室等设施;1956年9月,将创办于1953年武昌育婴堂的农业干部训练班改名为湖北省农业干部学校,湖北省农业干部学校为培训班性质,为学校未来成人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集中力量办学,1957年,湖北省农业厅以武昌农业机械化学校、武昌畜牧兽医学校校区为基础,将其与武昌农业学校、湖北省农业干部学校合并,组建湖北省农业学校。

为了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1958年10月,湖北省将湖北省农业学校调整为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湖北畜牧兽医专科学校和湖北园艺专科学校,后两者分别迁往外地办学。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留在南湖李家墩,主要举办高等专科教育,设农业机械化、农机修理专业,学制三年,另设中专部继续培养中等专业人才。学校与1958年年底成立、所址南湖的湖北农业机械研究所实行校所合一,由校党委统一领导,设实习工厂和实习农场,建立了教学、科研、生产结合的体制。

1960年初,湖北省决定将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升格为湖北农业机械化学院,增设了农业电气化专业和农机经营管理专业,1961年3月,湖北省又将湖北农业机械化学院改为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将农业电气化和农业机械化专业以及其它各专业原有学生一律改为专科。1964年学校停止招生。

1970年8月,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文教指挥部将湖北农机专与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前身)合并,组建湖北农机学院。1973年5月,鉴于湖北农机学院被农机部收管,湖北省将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的人员和设备从湖北农机学院分离出来,组建湖北省农业机械学校,由湖北省农业机械管理局领导。1975年,根据省委领导意见,经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湖北农业机械学校与华中农学院农机系合并,原华中农学院农机系的人员和教学设备,迁入学校。

1979年3月,农业部拟将华中农学院收归部管并定为全国重点院校,湖北省委认为本省必须保有一所地方高等农机院校,经华中农学院协商,实行校系分家。8月20日,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在原址恢复,设置农业机械化、农机修造、农机制造、农机电气化等专业,学制三年,规模1200人。

湖北轻工业学院

1956年,食品工业部在武昌南望山创办食品工业部武汉工业会计统计学校,同年更名为食品工业部武汉工业管理学校。1958年,更名为武汉食品工业学校,增设了造纸、制糖、罐头等专业。随着食品工业部合并到轻工业部,学校名称也相应改为武汉轻工业学校。1959年初,学校行政关系由轻工业部转到湖北省,又改名为湖北省轻工业学校。

1961年7月,湖北省轻工业学校与湖北建筑工程学校、湖北化工专科学校、湖北燃料工业学校合并,组建湖北省工业技术学校,隶属湖北省劳动厅,设有轻工、化工、采煤、建筑等专业。1970年在校学生全部毕业后没有招生,学校停办。1971年1月,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曾决定湖北省工业技术学校停办,有关人员、设备、房屋并入武汉大学,筹建石油专业,未成。1972年,湖北轻工业局向湖北省提出拟以原湖北省工业技术学校为基础开办湖北省轻工业学校。当年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决定以湖北省工业技术学校为基础组建湖北化工石油学院,另新建一所轻工中等专业学校湖北省轻工业学校。因湖北省轻工业学校与湖北化工石油学院在办学地点和人员、校产分配等问题上没有处理落实,院、校都没有招生。

1974年,由于湖北省轻工业局和石油化工分家,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随即迁至武昌吴家湾,两校均于当年招收学生并开课。1978年4月,国家发出《关于同意恢复和增设普通高等学校的通知》,10月,教育部在湖北省轻工业学校的基础上设立湖北轻工业学院,湖北省轻工业学校改为湖北轻工业学院中专部,隶属湖北省轻工业局。1979年,武汉纺织工业学院成立。1980年,根据国家及湖北省教育发展要求,湖北轻院纺织专业划转武汉纺织工学院;湖北省轻工业学校职工划归武汉纺织工业学院104人,划归湖北轻工业学院177人。1980年11月1日,撤消湖北轻工业学院中专部,恢复湖北省轻工业学校,两校正式分开办学。

合并组建

湖北工学院

1983年12月,湖北省教育厅请示省委、省政府,请求改革高校管理体制,将省第一轻工业局主管的湖北轻工业学院、省机械厅主管的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收归省管,将两校合并改建成多科性的湖北工学院。1984年8月,经与国家计划委员会研究,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将湖北轻工学院和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改建为湖北工学院,本、专科兼顾,发展规模为5000人。1985年5月21日上午,湖北工学院举行挂牌仪式。

1986 年7月2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下达第三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单的通知》,9月26日,省教委下发《关于下达我省高等学校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科、专业的通知》,批准湖北工学院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理论电工学科为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较早获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

1988年3月3日,在国家经委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湖北工学院首创了“产品质量检验工程”专业并正式招生。同年暑期,原在分部马房山的机电系、化工系、食工系等搬迁到本部。为解决教职工子弟入学问题,1989年将洪山区徐墩小学接收进校作为附属小学。

1990年2月,湖北第三内燃机配件厂收回学院作校办工厂,对内称湖北工学院机械总厂,对外称湖北第三内燃机配件厂。1993年,学校开始参与了武汉大学、东北大学等重点高校若干学科的博士生培养工作。199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1年通过了增列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整体条件省级评估。

湖北工业大学

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湖北工学院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2007年,湖北省农业机械工程研究设计院和湖北省农机鉴定站(湖北省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整体并入湖北工业大学。

2010年,学校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并被确定为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模式第二批试点单位。

2011年,湖北工业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2年,入选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3年,湖北工业大学和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共同组织申报的“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该工作站是全国第十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之一。2014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校。

2015年,经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共同批复,学校获准新设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武汉华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6年8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发布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先行先试合作院校名单,湖北工业大学成为首批41所试点高校之一。同年,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并再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017年8月,在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度地方高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立项名单中,湖北工业大学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同月,经教育部办公厅予以备案,学校正式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保研)。

2018年1月,学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核准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7月,荣获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9年12月,湖北工业大学产业发展(深圳)研究院在深圳市宝安区正式揭牌成立。2020年10月,学校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

2021年12月28日,湖北工业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成立,这是湖北省内第12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2022年11月15日,湖北工业大学数字艺术产业学院正式揭牌,成为全国高校中首个以“数字艺术产业”命名的学院。

2023年6月,湖北工业大学入选首批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高校名单,29日举行揭牌仪式。2024年1月16日,湖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揭牌;6月21日,湖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揭牌成立;同年7月,学校获批设立“湖北新工科研究中心”。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