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潢川开发区公众号

潢川开发区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河南许昌市经济开发区
公众号ID:gh_36b026f01623
公众号分类:政府/机关单位
关于公众号:

“潢川开发区”微信公众号的开发运营方为河南潢川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开放、沟通、合作、共享。

开发/运营主体:河南潢川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潢川开发区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潢川开发区百科

潢川经济开发区位于潢川县城东4公里处,1997年11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为食品加工和物流业,规划面积15·32平方公里,下辖1个街道办事处筹建处、5个社区居委会,辖区人口3万人。

潢川经济开发区作为河南省唯一一个依托县域经济发展的工贸型综合性省级开发区,经过2022年“三化三制”改革,整合原河南潢川经济开发区、潢川县产业集聚区和潢川县商务中心区实现“三区合一”,形成包括蔡氏河园区(东部现代物流园区)、朝阳园区(中部商贸服务区)、新胜园区(西部工业园区)“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聚力打造绿色食品、商贸物流、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和新兴未来产业等现代产业集群。

主要成果

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潢川县中心城区东南部,是河南省一个依托县域经济发展的工贸型综合性省级开发区。开发区总体规划控制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发展区面积4·9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4平方公里。2011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7·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00万美元,实际引进省外资金13·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75亿元,财政收入7202万元,公共财政收入1567万元。

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豫东南区域中心和鄂豫皖交界中心,历来是鄂豫皖接壤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交通区位优势明显,106和312国道、大广高速沪陕高速公路、京九和宁西铁路等6条承东启西、贯穿南北的国家级公路、铁路在此交汇,京九和乌沪光缆、西气东输豫东支线和豫南支线在此交结,形成五个黄金“十字交叉”;同时,正在建设的兰-郑-长成品油输送管道穿境而过并建有末端计量站、规划中的京港通道使潢川开发区具备了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交通、通讯、能源中枢等条件。四通八达的交通、快捷的通讯和充足的能源及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为我区发展物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产业化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开发区已初步建成工业、物流和行政住宅园区三大集聚区,基础设施累计投资达10·6亿多元。

建制沿革

1994年,信阳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潢川经济开发区,潢川经济开发区隶属于潢川县人民政府;

199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潢川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潢川经济开发区隶属于信阳市人民政府,管委会调整为信阳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2005年,国家发改委审核更名潢川经济开发区为“河南潢川经济开发区”;

2012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国家发改委将筹建“国家级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写入《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2013年,信阳市政协提议,拟将潢川经济开发区与潢川县产业集聚区整合为“河南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筹建国家级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提出“实现潢川县和开发区融合发展,应对潢川县和开发区的干部实行一体化配备,潢川县和开发区领导交叉任职,形成合力,强力推进开发区建设;将一期发展区范围内的乡镇或行政村划归开发区管辖,设立办事处,保证开发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开发区内设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

2019年,河南省政府批复的文件显示,同意河南潢川经济开发区扩区,增加面积10·38平方公里,分为两个区块。范围为:区块一,东至京九铁路东侧,西至蔡氏河,北至北外环路,南至物流六路;区块二,东至光州大道,西至西十二路,北至三环路,南至京九大道。扩区后,河南潢川经济开发区面积为15·69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七里岗村、王香铺村、金星村、沙河店村、刘靛行村;

潢川县产业集聚区:奚店社区。

内设机构

党政管委会办公室纪委监察室财政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建设局
经济发展局社会事业局交通局统计局国税局
地税局公安分局质监分局工商分局信访办
机关党总支工会---
检法法庭检察室---

政治

现任领导

黄在国:豫东南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中共潢川县委副书记、潢川县人民政府代理县长,潢川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江发刚:潢川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徐晶:潢川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刘声华:潢川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何常平:潢川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陈红:潢川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

王建新:潢川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工会主席。

园区

工业集聚区

占地4平方公里,以312国道为中心规划建设。

河南金星啤酒集团、河南黄国粮业、河南京九糖业、福康羽毛、黄绣集团、淮绿油脂、友利面粉、鑫源米糠油厂、康峰模具模料等23家企业落户园区,项目总投资20亿元。

行政住宅园区

占地3平方公里,以京九大道为中心规划建设。

中央储备粮潢川直属库、中石化潢川石油液化气库、中石油潢川石油液化气中转库、铁路货场、综合物流港、战略储备库、龙瑞综合批发大市场、凤凰家居装饰物流城、华夏商贸物流城等10个项目落户园区,总投资11亿元。

物流集聚区

占地5·9平方公里,以货场路为中心规划建设。

美景湖商贸城、东方花园、华夏花城、开发区中学、振华学校、锦绣花园、网通花苑、京宁花园、鑫林花园等项目落户园区,总投资10亿元。

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区位、交通优势,突出工业、物流二大产业,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助推我市新农村改革发展步伐,实施“二次创业”,实现扩区升级。

创建国家级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

方案之一:整合申报

一、申报名称。按照申报要求,国家级开发区必须在省级开发区的基础上进行申报。“河南潢川经济开发区”是2005年经国家发改委审核的省级开发区,具备升格的资格。建议在此基础上以“河南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名称进行申报。

二、区域整合。将潢川经济开发区与潢川县产业集聚区整合为“河南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理由有三:一是对照中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升格标准,两区整合后,有望尽快达标。二是在一个县域内统筹考虑发展定位、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功能配套、服务保障等,会有助于开发区和潢川县的发展。三是符合潢川县和开发区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情况,符合潢川县和开发区广大群众的意愿,有利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加快发展和申报步伐。

三、打好牌子。要抢抓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机遇,打好“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牌子。理由有三:一是大别山属于《中国扶贫开发纲要》明确的全国14个连片特困片区之一,潢川县属于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二是大别山片区内鄂豫皖三省36个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中,还没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是我省扶贫办支持申报工作,已向国家扶贫办进行了口头汇报。潢川有区位优势,有发展基础,有申报条件,如果率先启动,抢占先机,争取国家扶贫办支持,必将加快申报进程,助推申报成功。

四、编制规划。围绕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以现有的潢川经济开发区、潢川县产业集聚区为基础,修编面积在30平方公里左右的“河南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对开发区的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功能分区等做出规定。并依据总体规划,从实际出发,确定一期发展区、二期拓展区、三期控制区的区域范围。规划要运用好潢川县中心城区、潢川经济开发区和潢川县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实现无缝对接,以推动潢川县区域中心城市和“河南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相互推进、融合发展。

五、成立机构。成立以市委、市政府领导为正、副组长,潢川县委、县政府、潢川经济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以及市发改、商务、国土、财政、规划、统计、科技、工信、环保、电力、住建、扶贫、国税、地税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申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根据申报原则和程序,制定申报工作方案,研究确定申报中的重大事项,检查落实申报工作任务。各成员单位要根据申报任务要求,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支持、参与申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建“河南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筹建处,与申报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由潢川县委、县政府和潢川开发区的主要领导担任筹建处(申报办)主要负责人,承担发展和申报的具体工作任务。

六、理顺体制。要实现潢川县和开发区融合发展,就应对潢川县和开发区的干部实行一体化配备。潢川县和开发区领导交叉任职,形成合力,强力推进开发区建设。将一期发展区范围内的乡镇或行政村划归开发区管辖,设立办事处,保证开发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开发区内设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

七、以申促建。一是做好汇报沟通。市政府抓紧向省政府上报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文件,市主要领导亲自向省政府及商务厅汇报申报工作。二是调整统计口径。按照有利于申报的原则,要在2012年度,就工业生产总值、引进省外资金、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税收、财政等,对潢川县和开发区甚至是市域内相关指标进行调整。市直相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做好配合。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融资、企业垫资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园区内的供、排水管网建设,实现与县城管网对接。启动高压走廊迁移工程,保证新上企业正常生产。完善供热、供气、治污等配套服务功能。加大标准化厂房建设,同步配套产品检验检测、专业物流、金融网点、信息平台等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与发展水平。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围绕主导产业上下延伸产业链条,左右拓展配套产业,带动关联企业项目落地建设,使产业间纵向衔接、侧向配套,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竞争力。已经签订意向协议的项目,要跟踪问效,尽快落地投产。五是加快开发建设步伐。潢川县产业集聚区要尽快完成工业大道的扫尾工作,开工中轴大道和区内网格路建设。开发区要以潢川火车站升级扩建为契机,加快站前、站后街区改造与道路建设步伐,努力使“河南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有新亮点、新看点,见到新成效,达到以申促建、以建促申的目的。

方案之二:独立申报

一、申报名称。直接在“河南潢川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以“河南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名称进行申报,并打好“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牌子,有利于申报成功。

二、整合资源。把潢川经济开发区和潢川县产业集聚区的相关资源、指标进行整合,有望尽快达标。申报成功后,实行在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两种管理体制,即“河南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由市里管理,潢川县产业集聚区仍属潢川县管理。

三、成立机构。成立以市委、市政府领导任正、副组长,潢川县委、县政府、潢川经济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以及市发改、商务、国土、财政、规划、统计、科技、工信、环保、电力、住建、扶贫、国税、地税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申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根据申报原则和程序,制定申报工作方案,研究确定申报中的重大事项,检查落实申报工作任务。各成员单位要根据申报任务要求,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支持、参与申报工作。

四、理顺体制。一是理顺领导体制。组建“河南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筹建处,由潢川县委、县政府和潢川经济开发区主要领导任筹建处主要负责人,潢川县和开发区相关领导相互交叉任职,形成合力,支持发展。把重视、支持开发区的发展情况,纳入对潢川县委、县政府的年度工作考核的内容。二是理顺管理体制。赋予“河南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土地、规划、环保、房产等方面独立的审批权和执法权,使其具备一级政府对应的权限,不再经由潢川县相关职能部门审批或申报。设立大派出所,隶属信阳市公安局,受市公安局和开发区管委会双重领导,赋予与市里其它几个管理区派出所(分局)同等权限。三是理顺区划关系。严格执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及时落实省政府关于产业集聚区行政区划的规定要求。按照信发﹝2004﹞6号文件和市政府﹝1999﹞第19期《现场办公会议纪要》等文件精神,尽快将伞陂镇七里岗村等5个行政村,划归“河南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成立办事处,负责相关事务。四是理顺统计口径。按照有利于申报的原则,要在2012年度,就工业生产总值、引进省外资金、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税收、财政等,对潢川县和开发区甚至是市域内相关指标进行调整。市直相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做好配合。

五、以申促建。一是做好汇报沟通。市政府尽快向省政府行文上报申级方案,市主要领导亲自向省政府及商务厅汇报申报工作。二是尽快编制完善规划。围绕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要求,抓紧修编“河南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以沪陕高速以北、京九铁路以西的区域,作为新园区的新的发展区域。规划要与潢川县城市发展规划和潢川县产业集聚区规划,搞好衔接,实现融合发展。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融资、企业垫资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园区内的供、排水管网建设,完善供热、供气、治污等配套服务功能。加大标准化厂房建设,同步配套产品检验检测、专业物流、金融网点、信息平台等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与发展水平。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围绕主导产业上下延伸产业链条,左右拓展配套产业,带动关联企业项目落地建设,使产业间纵向衔接、侧向配套,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竞争力。已经签订意向协议的项目,要跟踪问效,尽快落地投产。五是加快开发建设步伐。潢川县产业集聚区要尽快完成工业大道的扫尾工作,开工中轴大道和区内网格路建设。开发区要以潢川火车站升级扩建为契机,加快站前、站后街区改造与道路建设步伐,努力使“河南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有新亮点、新看点,见到新成效,达到以申促建、以建促申的目的。

潢川县产业集聚区

潢川产业集聚区紧临县城西部,规划总面积16·1平方公里,主导产业定位为现代食品加工业和生化医药制造业。近年来,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开拓奋进,加快企业汇集、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综合服务,初步实现“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集聚区建设发展目标。

集聚势头强劲。潢川县产业集聚区已经入驻企业72家,年实现销售收入近100亿,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比重达92%以上。成功培育了上市公司,落地了全国500强企业,省重点企业迅速腾飞,河省重点工程正在兴建。初步形成了华英集团、康缘公司为主体的肉制食品加工产业链,以中川水产、宝树水产为主体的水产品产业链,以黄国粮业为主体的精细粮食加工链,以河南甾体、庆宇药业为主体的生化制药产业链等。

基础设施完善。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全长6·4公里工业大道、全长2·5公里的中轴大道全线贯通,“五纵六横”的主干道路体系已初步形成,各种配套设施已经完善。启动了污水处理工程,食品安全检测线建设。建设企业服务中心,整合招商引资、企业入驻筹备、信息咨询、行政服务、研发设计、税费金融、产品展销等功能于一体,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

承载潜力巨大。潢川县产业集聚区是全省首批25个“河南省第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6个“河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之一,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政策扶持;成立了专业化的投融资公司,积极为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成立了专门的企业服务机构,成立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办公室,企业服务“零阻碍”办公室,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建立“零阻碍”通道。

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

按照“潢光一体化”概念规划方案,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亦属于未来国家级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部分。

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政府批复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2007年筹建,2008年5月挂牌成立,位于光山县城南部,北临潢河(官渡河),西至县城西环路以西860米,南至光山县城南环路以南300米,东至京九铁路控制带,规划面积13·1平方公里。下辖3个社区居委会,64个村民组,人口1万余人。

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72家,其中,“三上”企业41家,规模以上企业27家, “三上”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7亿元,实现税收2·7亿元。2013年,产业集聚区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9亿元;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4·1亿元;集聚区建成面积6平方公里,从业人员10217人。

集聚区已建成中心大道、工业大道、航空大道等主干道路27·76公里,形成了“六纵三横”路网框架;拥有220kv变电站和35kv变电站各一座,正在建设110kv专用变电站一座;拥有日供水20万吨的自来水公司;架设工业用电双回线路1万米,铺设供水、供气管道2万米,道路亮化、绿化工程同步跟进实施,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承载企业发展的综合配套功能日益增强。

以羽绒为主的服装制品业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是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其中以羽绒为主的服装制品业是近期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官渡河产业集聚区坚持“膨胀规模、扩大总量、提升质量、效益优先”的原则,大力发展羽绒制品主导产业,不断完善主导产业链条。以东方心典、光绒服饰等为代表的羽绒服装加工业,以鑫鑫、鸿鑫等为代表的绒毛加工业,以布鲁哈·白鲨公司为代表的针布业,以富邦布业为代表的无纺非织造布业,以祥宇实业为代表的服装彩印包装业、以中等职业学校、达尔美技校为代表的教育培训业,以路畅物流为代表的仓储物流产业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产业链条基本形成。同时,官渡河产业集聚区积极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主导产业发展,以河南辰龙茶叶有限公司、金丰园面业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建成投产,经济效益良好;以河南益丰、大家园藤木为代表的一批在建项目即将建成。除此之外,官渡河产业集聚区结合产业集聚区实际,还谋划了一批战略性强、科技含量高、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重大项目,致力打造各类特色产业集群。以三元光电为代表的光电产业,以大连坤德、合众新材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产业,都是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正在着力打造的产业集群,其中大连坤德项目被列入2014年信阳市战略新兴产业。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