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广播阶段
1952年10月10日,在原来荒芜的广东省海口市(今归属于海南省)大英山建成了海南第一座广播电台并且开始试播。
1953年3月2日18点20分,海南人民广播电台(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的前身)进行播音。开始曲为《歌唱祖国》,波长316米,频率950千周。从此,海南人民广播电台担负起了海南地区广播宣传的重要任务。
1957年1月8日,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对部分节目进行调整,早上6点30分开播文艺节目,6点45分为《海南新闻》(普通话),7点正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17点55分《国内外新闻》。工作人员从建台初期的29人增加到48人。
1958年5月30日,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实行新的播音时间表,增加播出时间,增加节目内容,从每天1次播音增加为3次,播音时间从最初的4小时40分增加到8小时,广播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努力满足各个层次听众的需要。这一时期自办的政治类、服务类节目有《海南新闻》《听众特约节目》《生活与知识》《农村节目》《宝岛生活》《科学知识》《广播体操》《天气预报》以及不定期的《妇女节目》《青年节目》等。
1959年,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加紧扩建。国家广播事业管理局拨给海南一部20千瓦中波发射机,设立新的发射台,发射功率由1千瓦扩大到20千瓦,发射塔建在琼山县府城镇和海口市丁村交界处。5月1日,机器安装工程全部完成,海南人民广播电台的发射功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强了19倍,覆盖率约占海南全岛面积的70%,各地收听广播节目更加清楚,有力地增强了广播的宣传效果。
1963年,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建台10周年时,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已成为具有21千瓦总发射功率的无线广播电台,每天通过无线电波向全区人民进行广播宣传。全区城镇和农村的有线广播也有了很大发展,建立了19个县市广播站、45个公社广播站、58个国营农场站,城镇和农村安装喇叭12700多只,全区有9000多部收音机。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从上到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完整的广播网。随着事业的发展,也培养了一批新型的广播技术和宣传业务人员。全台共有74人,专业干部就达到56人,其中,技术人员23人,新闻采编人员33人。此外,基层各广播站也培养了一批技术和宣传业务骨干。广播宣传业务也从原来节目形式单调,内容贫乏,变成能够自采、白编、自录、自制,节目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海南的广播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八七”事件之后,因调离的人员较多,仅剩60%的工作人员应付不了日常工作。中共海南行政区委员会决定8、9月份从速调入人员,分别从海南日报社,海南各大、中专院校,驻岛部队,“四清”工作队等单位调入29人。
1967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广播电台问题的通知》,决定对广播电台实行军事管制,地方电台停止自办节目,全天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海南人民广播电台遵照执行,台办的《广播节目报》也停刊。全台编辑、记者轮流抄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纸摘要》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等节目,用海南话播出。1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对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实行军事管制,组成军管小组,接管海南人民广播电台。
1970年元旦,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恢复自办地方节目。自办的节目有《对工人广播》《对农村广播》《部队与民兵》等。另外,又增办了以反映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工作布置、报道海南中心工作和典型事件为宗旨的《海南新闻》节目。1970年后,海南人民广播电台逐渐恢复自办的文艺节目。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只设有《琼剧》栏目,播出琼剧移植的革命样板戏。
1971年10月,海南人民广播电台新办了选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语录及报刊的重要言论为主要内容的《活学活用毛著》节目。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又逐步增加了一些知识性节目,如《英语广播》《广播体操》。
1976年11月8日起,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对节目进行了初步的调整,取消了《对工人广播》等一批对象性很强的节目,增办了面向广大听众的《科学与生活》《农村科技》等节目。
1981年12月,撤销海南人民广播电台革命委员会,恢复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建制。同年开始,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大幅度增加了新闻播出次数。
1982年5月28日,海南人民广播电台([82]海播字第9号文)上报中共海南行政区委员会宣传部,从6月15日起,《海南新闻》除原来的潘儒炳、黄烈、陈赞日审稿外,再增加王家严(编播部副主任)参加审稿。8月,建立海南广播事业管理局(正处级)后,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台长由副局长兼任。
1987年,海南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播音3次,播音时间总共为13小时。自办的新闻类节目有《海南新闻》《新闻》《简明新闻》,社教服务类节目有《对农村广播》《农村科技》《理论学习》《科学常识》《科学与生活》《英语讲座》《广播体操》《天气预报》,自办的文艺节目有《广告或音乐》《每周一歌》《听众点播的琼剧节目》《听众点播的音乐曲艺节目》《京剧或外地戏曲》《琼剧》《周末文艺晚会》等30多个。
1988年4月,海南建省办大特区,海南人民广播电台跨进新的发展时期。
1989年,海南人民广播电台筹建以音乐、戏曲欣赏为主的调频立体声台;同年,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升格为副厅级单位。
电视阶段
1959年,中共海南行政区委员会、海南行政区公署根据全国广播电视形势发展需要和全岛人民群众对文化的要求,决定筹建海南电视台。筹建工作主要由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具体负责。最初电视台台址选定于海口市大同路西侧,即海南华侨大厦对面。土建工程开始后,通过考试招收了17名工作人员,并从中选送罗学平等10名青年学生到广州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前身)和辽宁抚顺电视台学习。
1961年10月,成立电视装配小组,装配工作由海南人民广播电台维修组组长梁振发和青年技术员罗学平负责。经过八个月的紧张工作,初步完成了电视中心立柜和发射机电源部分的安装工作,后来由于国民经济困难,资金不足,海南电视台的筹建工作被迫停止,这是第一次停建。
1972年3月,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决定筹建海南电视转播台。海南人民广播电台专门成立了电视组,罗学平任副组长,并被委派带队到中山大学和惠阳电视台学习电视发射机的安装和调试技术。但是由于海南远离广州,电视的信号源问题无法解决,第二次筹建工作被迫暂停。
1976年,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再次决定兴建海南电视转播台,台址选在海拔1815米高的琼中县莺歌岭。当时已派领导干部、技术员组成考察组,深入到鹦歌岭进行工程测量和工程概算,准备筹资兴建。但是由于鹦歌岭山高路陡,地形复杂,工程施工困难,投资过大,建设报告呈送广东省人民政府后没有得到批准。因此,海南电视转播台被迫第三次停建。
1978年,中共海南行政区委员会、海南行政区公署再次指定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对海南电视事业发展重新进行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经过中共海南行政区委员会、海南行政区公署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在大英山(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大院内)兴建海口电视转播台,以录像方式转播广东电视台电视节目,并将方案报广东省计划委员会和广东省广播事业管理局。
1979年2月,经广东省广播电视厅批准,成立海口电视转播台,4月被正式列入地方自筹项目,并成立海口电视转播台筹建领导小组,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潘儒炳任组长,陈玉峰、罗学平任副组长。5月,海口电视转播台利用电台大楼底层的两间办公室作为临时机房,开始安装调试发射机和配套设施,并在大楼后面竖立起30多米高的简易铁塔,支撑发射天线,9月25日试播,10月1日建成播出。10月1日,海口电视转播台播出,呼号是海口电视转播台,主要采取录像形式,用十一频道50瓦的彩色电视差转机转播广东电视台二频道节目。
1980年5月1日,海口电视转播台改用八频道1千瓦彩色电视发射机,同样采用录像形式转播广东电视台二频道节目。
1981年4日,经广东省广播电视厅批准,在距海口市50多公里的定安县金鸡岭建设一座发射功率10千瓦的电视发射台。5月,广东省广播电视厅决定,海口电视转播台八频道的1千瓦彩色发射机调给海南铁矿(昌江县石碌镇)电视转播台,海口电视转播台改用七频道的300瓦电视差转发射机录像转播广东电视台二频道节目。
1982年7月12日,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成立海南电视台,8月,中共海南行政区委员会正式成立海南电视台,海南行政区广播事业管理局副局长陈赞日兼任台长、罗学平任副台长。
1983年5月1日,海南电视台试播海南新闻、专题、文艺节目及广告。新闻每次播出5分钟。
1984年2月,海南电视台定为行政区正处级单位,工作人员35人。下设新闻科、社教科,文艺科、制作科、播出科。
1987年底,全台有工作人员51人,其中采编播人员30人,技术人员18人,行政后勤人员3人,下设新闻科、社教科、文艺科、制作科、播出科、广告科等。
1989年6月,海南电视台升格为省级电视台。
融合阶段
2001年8月,原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和原海南电视台合并组建海南广播电视台。
2002年1月28日,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海南卫视更名为旅游卫视,并正式开播,最初的台标是“tstv”。
2004年,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更换并启用四星组合的台标,刚开始的样式是标志+字体的透明台标。
2008年,改称为海南广播电视总台。
2009年,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台标变成方框+标志+字体的绿底白字台标。
2013年9月3日,三沙卫视正式开播。
2014年,透明样式台标再次使用,但此版台标带上了方框。
2015年,一首《请你常到海南来》的歌曲迎来了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的新版蓝色台标。
2016年7月29日,海南广播电影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揭牌。
2019年,为了更好地诠释海南广电在海南自贸建设和媒体发展中的新定位、新形象,海南广电组织了专业机构和相关专家,对台标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设计。设计团队历时2个月,共设计出了90个台标样本。5月1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进行全台改版,并更换为“芒果椰树”台标。同时,对旅游卫视、综合频道、影视剧频道做出调整,原旅游卫视变回为海南卫视;原综合频道变更为经济频道;原影视剧频道变更为文旅频道。
2020年11月1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文旅·亚沙频道开播,标志着三亚亚沙会从此拥有了官方电视媒体资讯平台。12月31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集团)新闻中心东部演播室揭牌仪式在文昌市融媒体中心举行,市委书记钟鸣明出席揭牌仪式并为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集团)新闻中心东部演播室揭牌。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