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设有14个学院,本科专业58个,学科专业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8个门类。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开设年份 | 授予学位 |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2007年 | 文学 |
编辑出版学 | 2009年 | ||
网络与新媒体 | 2011年 | ||
汉语国际教育 | 2017年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07年 | 经济学 |
经济学 | 2007年 | ||
市场营销 | 2008年 | 管理学 | |
经济与金融 | 2016年 | 经济学 | |
互联网金融 | 2018年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09年 | 管理学 | |
财务管理 | 2011年 | ||
酒店管理 | 2012年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2007年 | 文学 |
西班牙语 | 2012年 | ||
商务英语 | 2013年 | ||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 应用心理学 | 2009年 | 理学 |
学前教育 | 2011年 | 教育学 | |
小学教育 | 2015年 |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美术学 | 2007年 | 艺术学 |
动画 | 2008年 | ||
视觉传达设计 | 2012年 | ||
环境设计 | 2012年 | ||
产品设计 | 2012年 |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2012年 | ||
音乐学院 | 音乐学 | 2007年 | |
音乐表演 | 2010年 |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2007年 | 理学 |
应用统计学 | 2012年 | ||
经济统计学 | 2012年 | 经济学 | |
金融工程 | 2015年 | ||
电子信息与集成电路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2007年 | 工学 |
通信工程 | 2009年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0年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2012年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2021年 | ||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 物理学 | 2007年 | 理学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2011年 | 工学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2013年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15年 |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07年 | |
软件工程 | 2009年 | ||
物联网工程 | 2011年 | ||
网络工程 | 2014年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2017年 | ||
人工智能 | 2021年 | ||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 化学 | 2007年 | 理学 |
制药工程 | 2011年 | 工学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2012年 | ||
药物制剂 | 2018年 | 理学 | |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 生物科学 | 2007年 | |
生物技术 | 2008年 |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2011年 | 工学 | |
生物制药 | 2017年 | ||
体育科学学院 | 体育教育 | 2009年 | 教育学 |
运动训练 | 2011年 | ||
运动康复 | 2015年 | 理学 | |
体能训练 | 2020年 | 教育学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2007年 | 法学 |
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10月,参考资料: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类别 | 名称 |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教育、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 |
c类省级重点学科 | 基础数学 |
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10月,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有在职教工1200余人,其中正高119人、副高35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二级教授2人,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江淮英才高校创新人才、安徽省杰出青年各1人,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3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1人,省宣传文化领域领军人才2人、青年英才3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2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0人,省级教坛新秀38人,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44人,校级课程思政教学能手40人。类别 | 教师名字 |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李进华、姚本先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李进华、姚本先、黄少华 |
二级教授 | 李进华、姚本先、黄少华、訾振发、曹卓良 |
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李进华、姚本先、黄少华、曹卓良、潘望森 |
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 | 姚本先、曹小云 |
注:优秀教师较多,仅列举部分,参考资料: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国家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226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验项目9项;有省级教学团队42个,国家和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9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省级示范实验(习)实训中心8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38个、省级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4个。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 | 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 | 学前教育、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财务管理、经济学、化学、制药工程、汉语言文学、英语、生物科学、软件工程、音乐学、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个) | 《动物学》、《微波技术基础》 |
安徽省特色专业(7个) | 美术学、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技术、运动训练、学前教育 |
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 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 |
参考资料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5项,其中特等奖、一等奖22项。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
“自育自学”育人模式 35年研究与实践 | 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易学•怡教•宜评:音频识字教学法的 12年探索与创新 | 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美育背景下“生活-情境-问题”美术教学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 | 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知•行•创:中学科技创新课程建设的30年实践探索 | 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反思性实践者”目标引领下的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参考资料: |
实训基地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主动对接服务新兴产业、地方支柱产业,深化产学研合作,重点建设教师教育类、电子信息类、生物医药类学科专业群,着力培育文化产业类、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群。学校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安科生物、立方制药、合肥兴泰集团等分别共建人工智能研究院、“魂芯”dsp实验室、生物医药产业学院、合肥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研发中心、金融实验室;与合肥市、黄山市、金寨县、安徽国元证券、安徽新华发行集团、中体产业、联宝电子等合作共建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育人基地300余个。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积极推进国(境)外合作办学,与爱尔兰香农理工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西班牙内布里哈大学开展交换生项目;与西班牙赫罗纳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高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2022年开始招收培养国际学生;与台湾地区铭传大学合作并共建刘铭传学院,与台湾地区义守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开展校际交流活动。
截至2024年12月,学院共招收培养13名国际学生;2名骨干教师赴日本、葡萄牙参加国际会议,1名骨干教师赴德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