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百科
是中共衡阳市委机关报,创刊于1949年10月16日,采用对开四版周七刊形式,发行覆盖衡阳市辖五区两市五县及湘中南地区,是湖南省历史最悠久的新闻单位之一。报社现辖《衡阳日报》《衡阳晚报》等五家媒体,设25个科室,职工280人,其中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比近半。
该报自创刊以来秉承党性原则与正确舆论导向,1983年地市合并后历经九任市委书记领导。2009年获全国120余家新闻单位致贺创刊60周年。2013年因新任市委书记上任后五天内三次更换报头引发关注。近年来通过媒体融合推出多项创新产品,2023年获评城市党报媒体深度融合先进集体。作为自收自支的正处级事业单位,其报道长期保持省级评选中领先地位。
办报宗旨
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客观、全面、准确地传播新闻和信息,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重大决策及其政策和工作措施,为衡阳市读者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服务。
部室设置
衡阳日报社是一家自收自支性质的正处级事业单位,是湖南省历史最悠久的新闻单位,湖南省唯一的中国地市报副会长单位。下辖五家媒体——《衡阳日报》、《衡阳晚报》、“你好衡阳网”、“衡阳手机报”、“雁城屏媒”及25个科室,在册职工280人,离退休职工133人,其中党员186人。在职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135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20人,中级职称78人,初级职称34人。
取得荣誉
衡阳日报社曾作为全国新闻界代表之一,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文教群英会。《衡阳日报》刊发的《圈论》、《在烈火中永生》,获得中国新闻最高奖——中国新闻奖。在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和省地市报新闻奖评选中,《衡阳日报》获奖数量历年稳居湖南省日报第二位,2006-2008年连续被评为全省报纸经营管理先进单位,先后获得中国地市报报业发展五十强、湖南省“十佳报社”、湖南省宣传思想工作“四创四争”先进集体、首届“湖南报业经营奖”。
现任领导
衡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衡阳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龙雪一
发展动态
2009年10月15日,衡阳市委机关报《衡阳日报》隆重纪念创刊60周年。中国记协、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及全国120多家新闻单位发来贺信、贺电。
2009年10月15日,《衡阳日报》创刊60周年座谈会举行,中共衡阳市委书记张文雄、衡阳市委副书记李金冬,衡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国初,衡阳市政协主席王雄飞,新华社湖南分社社长、党组书记侯严峰,衡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阳新丽,衡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满意,湖南省记协主席李凌沙,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谭大双,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长王贵海出席。
新闻事件
细心的老读者发现,这个看了几十年的《衡阳日报》好像与从前有点不一样。《衡阳日报》沿用了数十年的报头,在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里,居然三次“变脸”。作为衡阳市委机关报的《衡阳日报》竟会如此“反复无常”的,这让很多市民读者不解。
公众号主体介绍衡阳日报社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衡阳日报社是中共衡阳市委直属的自收自支性质正处级事业单位,作为湖南省历史最悠久的新闻单位,下设多个专业采编部门和技术支持机构。该单位现有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20人、中级职称78人及初级职称34人组成的专业技术队伍。2024年通过公开招聘程序完成1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录用,严格遵循笔试、面试、资格审查等标准化流程。2025年与衡阳市邮政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推进媒体融合与产业赋能。经费来源以自收自支为主,2022年市财政年初预算安排563·93万元用于媒体发展。
组织架构
专业技术队伍由新闻传播、编辑出版等专业人员构成,截至2014年12月形成包含135人的四级职称梯队,其中初级职称占比25·2%。2021年12月完成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由肖立建变更为唐仕龙,登记信息通过衡阳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公告公示。
招聘管理
2024年度公开招聘设置采编、会计等岗位,按照《湖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实施全流程管理:
笔试阶段于12月29日采用闭卷考核,设置新闻采编专业知识考试科目
资格审查按1:2比例筛选入围人员,重点核查党报工作经历真实性
面试采用结构化方式,3月23日集中考核应聘者岗位适配度最终拟聘用人员名单经7天公示后完成录用,全过程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监督。
战略合作
2025年3月与衡阳市邮政公司建立战略合作机制,重点推进三大领域建设:
搭建"掌上衡阳邮政号"融媒体平台,扩展政策宣传覆盖面
联合开发"衡阳农品"区域品牌,探索社区服务与智慧养老新模式合作方案融合邮政"四流"资源与媒体传播矩阵,助推"制造立市、文旅兴城"战略实施。
财政运营
作为自收自支单位,2022年获市财政拨付563·93万元专项资金,其中30万元用于新闻供稿服务,533·93万元投入媒体融合发展。根据湖南省政府相关政策,该单位暂不作为政府购买服务承接主体,但享有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资质。日常运营经费主要来源于广告经营、报刊发行等市场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