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河南是全国较早建立共青团组织的省份之一。1922年下半年,共产党员李之龙开始在开封、郑州等地筹建青年团组织。1923年2月25日,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冯品毅在开封省立第一师范建立了河南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成为河南青年运动的领导核心。1925年10月24日,全省团的统一领导机构----共青团豫陕区委在开封建立,不久,改为团豫区委,1927年6月,又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委员会。此时,全省已有6个团地委、27个团特别支部,850名团员。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机构职责
负责全省团的组织建设, 积极创新基层组织制度, 协助党组织管理、 选拔和培训团干部;积极向党和政府反映青
少年的意愿和呼声, 提出意见和建议, 充分发挥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贯彻实施《 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参与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和青少年工作政策的指定, 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青少年权益保护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 研究指导社区团的各项工作;研究青少年工作理论、 青少年思教育、 青少年事业发展等项工作, 开展各种活动;领导全省青联、 学联和少先队工作, 对全省性青年社团组织实行指导和管理;协助教育部门做好大、 中、 小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维护学校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会同有关部门对全省青少年外事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和提供服务, 负责与国外青少年团体、 政府青年机构、 国际地区性青年组织及其他友好团体的交流工作, 负责青年对外宣传工作, 负责做好青年统战对象的团结教育工作;承担省委、 省政府交办的有关事项。
组织机构
机关部室
办公室:协调承办团省委机关日常事务;负责团省委重要会议的会务工作;负责机关的文秘、信访、保密、档案、网络工作;负责编发内部信息、简报工作;指导全省共青团的调查研究工作;负责对外联系、机关财务、资产管理等行政后勤工作。
组织部(基层组织建设部):研究制订全省共青团组织、干部和团员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指导推动全省团的基层组织、团员队伍和团干部队伍建设;负责团费收缴、管理和全省团的基层组织统计工作;组织开展全省性先进基层团组织和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的评选表彰工作;指导推动团的基层阵地建设和基层组织信息化工作;协助党委管理下一级团委的领导班子成员;协助管理在豫的团中央委员、候补委员;指导全省团的干部院校建设和团干部的教育培训;负责团省委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工资、职称和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更多「组织机构」介绍请查阅全文…
历届大会
1951年5月4日至17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开封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435名,代表全省20多万团员。会上,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张玺作了《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中几个问题》的报告,副书记赵文甫代表省委作了报告。大会审议通过了团省工委副书记张延积代表团省工委作的《河南省两年来团的工作总结与今后的任务》工作报告。规定今后全省团的工作方针和任务是:领导全省广大青年继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运动,参加抗美援朝斗争和工农业生产;参加民主建设,协助政府镇压反革命,巩固人民民主专政;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团结广大青年,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巩固壮大团组织,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而奋斗。总结交流了自团省工委建立以来全省团的工作经验;选举产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一届委员会,共选出委员24名,候补委员6名,常务委员7名。选举岳明为书记(兼),张延积、刘冰为副书记。大会号召全团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三大建设上来而努力。
…更多「历届大会」介绍请查阅全文…
领导分工
姓名 | 分工 |
---|---|
王砧林 | 主持全面工作,分管中学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部,指导省少先队工作委员会,负责审计方面工作。 |
秦倩 | 分管办公室、经济和科技青年工作部、统战联络部、权益和社会工作部、省青少年发展中心,指导省青年联合会。 |
李华敏 | 分管组织部、机关党委(机关纪委)、省团校、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
王继威 | 分管基层组织建设部、高校部,指导省学生联合会。 |
王海萍 | 分管宣传部、省希望工程办公室、省青少年发展中心关于全媒体的业务工作。 |
梁静 | 协助做好科技创新、高校共青团等工作。 |
裴将 | 协助做好乡村振兴、青年就业创业等工作。 |
王鑫 | 协助李华敏、王继威同志工作。 |
韩冰 | 协助王砧林同志做好中学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协助秦倩、王海萍同志工作。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