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92年12月与国家重点工程合肥铁路新客站同步开工建设。
1995年4月,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试验区。
1996年2月,国家建设部将试验区列为全国首家城市综合开发试点区。试验区系省级开发区,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原规划面积为10平方千米。
1999年8月,市政府批准将原郊区的瑶海街道划归试验区代管。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管理机构
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下设党工委办公室、管委会办公室、政法办公室、经贸发展局、建设发展局、社会事业局、财政局、 劳动人事局、城市管理局、招商局、环保局、重点工程管理局。
展望未来,试验区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三个打造”目标:打造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打造国家级开发区、打造合肥市最强综合功能新区,最终将新站区建成以“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新城区。
…更多「管理机构」介绍请查阅全文…
获得荣誉
2011年,获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称号。
2015年,获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称号。
2016年,获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2018年,获批省级出口新型显示产品示范区。
2020、2021年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均排名第四。
…更多「获得荣誉」介绍请查阅全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文忠路999号。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气候特征
地势平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分,雨量适中、美育显著、夏雨丰沛等特征。
年降水量近1000毫米,在全国各城市中,位居中等。相对湿度78%,风向以东南风为主。
…更多「地理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
交通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新站试验区位于合肥市的东北部,紧邻合肥市中心区,城市交通主干道穿区而过。
合肥铁路客站、主货站、编组站以及安徽省汽车客运枢纽站、安徽省邮政枢纽等均位于区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新站试验区依托合肥城市主干道快速连接合芜、合宁、合徐、合阜、合安及环城高速公路,铁路以淮南线、皖赣线、合九线及宁西线和沪汉蓉高速铁路线构成四通八达的路网,形成合肥市对外交通的核心地区。
发展历程
开创(1992-1997)
建设背景
合肥老火车站是淮南铁路线上一个客站,1936年与淮南铁路同时起用,客站规模很小。当时的安徽省政府驻安庆,合肥古城人口只有3万多人。
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驻地搬迁到合肥,合肥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迅速发展,到1996年,建成区面积已达50平方公里,比解放时增加10倍。
…更多「发展历程」介绍请查阅全文…
经济建设
经济指标
2009年,新站试验区完成全区地区生产总值98·3亿元,同比增速10·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3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2%、14·7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59亿元,同比增长4·96%,其中工业性投资54·51亿元,同比增长100·4%;完成财政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32·27%,其中税收收入5·15亿元,同比增长2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7·1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3%,位居全市第二。2010年第一季度工业性投资完成34亿元,同比增长1448%,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商贸兴区
新站试验区商贸业、服务业起步早、发展速度快,现已拥有白马服装城、安徽大市场、中州家具市场、安徽国际汽车城、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等12家亿元以上销售额的专业市场和商品零售商场。区内的元一时代广场是安徽第一家“shopping mall”,站前路轻纺服装专业市场有安徽服饰第一街之称,元一希尔顿大酒店是合肥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并聚集了世界500强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巨头,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主格局的“商圈经济”。 在商贸业助推下,新站试验区的物流业也得以迅速发展,合肥海关陆路直通式监管点的建成和使用,广州宝供物流集团等国内知名工业物流配套服务商入驻,把日益繁荣的新站试验区商贸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服务立区
…更多「经济建设」介绍请查阅全文…
社会发展
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区内人口出生率低于10‰,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7‰,较好地执行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连续4年被评为“合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区”。2005年,试验区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人口计生委、全国妇联等十部委授予“2001—2005年度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有大专院校4所、中学5所、小学9所、规模化幼儿园4所。幼儿、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
…更多「社会发展」介绍请查阅全文…
教育概况
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全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3所。其中,区属学校30所(小学21所,初中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办学校3所(卓越中学、康桥学校、未来中学)。区属中小学教育集团8个,覆盖25所学校,覆盖率达到83·3%。全区中小学在职教师2693人。其中公办中小学在职教师含编外和临聘共计2539人(在职在编教师1938人,编外聘用601人),民办学校教师154人。
学前教育基本情况
全区共有幼儿园85所,其中:公办幼儿园49所(合作办园27所,公建民营9所、企事业办园13所),民办幼儿园36所(普惠性29所,非普惠性7所)。全区幼儿园教职工2676名,其中专任教师1448名。全区在园幼儿总数23875人,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15587人,公办率65·28%;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6099人,普惠率90·83%。高中学校基本情况
全区共有下划管理高中4所(合肥中汇实验学校、合肥卓越学校、合肥新站高新区康桥学校、皖智中学),高中教师452人、学生5971人。高校、中职、技工类学校基本情况
全区共有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艺术学院等高校、中职(技工类)学校30所,在校学生146537人,教职工9932人,其中下划委托管理3所中职学校(合肥高新科技学校、安徽兴鹏科技学校、安徽合肥当代职业学校)在校生3411,教职工174人。学校创建工作情况
…更多「教育概况」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