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警院前身为1949年8月成立的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安厅公安学校,历经1954年11月河北省人民警察学校、1956年2月河北省劳改干部学校、1978年6月河北省公安学校、1991年11月河北省人民警察学校、1998年11月河北科技大学人民警察学院、2003年4月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等发展阶段,逐步实现了从在职培训到学历教育、从封闭办学到开放合作、从单一专业到多元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建校以来,警院为全省公安机关培养民警2·6万余人、培训在职民警8·3万余人次,毕业生占全省各级公安机关警力补充总量的60%以上,多数已成为各级公安政法机关的领导和骨干,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开设专科专业8个。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8·2%,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比51·1%,“双师型”教师占比57·6%。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1人、全国公安教育工作成绩突出教师2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5人、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教官6人,多人次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河北省优秀人民警察、河北省优秀人民教师等荣誉称号。多个部门、专班、团队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160余人次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聘有全省各级公安机关专家名师、兼职教官234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官占比20·1%、省厅警种部门和地市公安局负责人占比7·3%、科所队长占比32·1%。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建设有省部级“迅达”公共安全实验室,建河北省社会治安风险感知与防控重点实验室、毒品检验实验室。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6月,近五年来,完成公安部基金项目1项,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506篇,其中省级以上期刊422篇,其中sci、ssci、ei和核心期刊84篇;出版著作45部。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地厅级科研奖励11项。
校区情况
本部校区
该校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滨河街1号,占地面积74858·36㎡,建有24个校内实验实训场所、27个校外实训基地,以及河北省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司法鉴定中心。模拟街区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治安管理、刑事侦查专业“实景与 ar、vr 虚拟技术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模拟实训场地”建设项目完成,截至2022年,学院生师比为18·48。栾城校区
…更多「校区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环境
学院坐落在省会石家庄市西南高教区,西临民心河,北倚滨河公园,环境优美整洁,被省、市政府授予“花园式”、“园林式”单位。学院现有占地面积为275亩(含学院东侧预留地),建筑面积为60000平方米,学院教学设施完善,拥有照相、法医、痕检、物证分析、文件检验、理化检验、射击场,微机房,语音训练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学习、实验场所;拥有一大批具有公安教学、实践和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有专兼职教师118名,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46名,有8人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学院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紧密结合河北的实际,以河北省公安和政法队伍建设的要求为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贯彻“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狠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四个环节,对学员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纪律、严格训练,努力为建设经济强省和现代化河北培养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人民警察和法律专门人才。我院毕业生以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特点而受到全省各级公安、司法机关乃至其他省市公安、边防、海关等部门的欢迎。学院特别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育人环境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与河北省内11个地市公安机关、冀中公安局和省公安厅各警种部门深度合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与北京警察学院、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签署教学科研合作框架协议;与河北战建网络、厦门美亚柏科、福建中信网安、北京红亚华宇、南京浩伟智能等高科技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