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宣化地质学校时期
1953年,由李四光、何长工选址塞外古城宣化市(现为张家口市宣化区)成立了新中国最早的唯一的设置有经济类专业的地质院校——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是直属于地质部领导的5所院校之一。。
1954年,由华北地质局领导改为由部直接领导。同年举行第一届新生开学典礼。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部),开设7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8大学科门类。学院(部) | 本科专业 |
---|---|
河北地质大学经济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经济学 |
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物流管理、采购管理、电子商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 |
河北地质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 英语、法语、捷克语、汉语国际教育 |
河北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学、古生物学、海洋资源与环境、地球物理学、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 |
河北地质大学宝石与材料学院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矿物加工工程、产品设计(珠宝首饰设计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 |
河北地质大学数理教学部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 |
河北地质大学艺术学院 | 产品设计专业(家居产品方向)、书法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广告学、环境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 |
河北地质大学法政学院 | 法学、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
河北地质大学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 | 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土地整治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 |
河北地质大学城市地质与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 |
河北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 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河北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河北地质大学体育部 | 休闲体育(户外运动方向) |
河北地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河北地质大学研究生学院 | - |
截至2023年5月,参考资料: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工商管理”被纳入一流学科建设范围,其中“地质学”一级学科被列为重点支持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被列为重点培育学科。拥有9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学校拥有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拥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类别 | 名称 |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数学、遥感科学与技术 |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 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应用统计、金融、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翻译、电子信息、数字经济、图书情报、材料与化工 |
省级重点学科 | 矿产普查与勘探,水文学及水资源,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省级重点发展学科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土地资源管理、会计学、经济法学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教职员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0%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学校通过全职或柔性方式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宋明春、“国家杰青”季强、宋玉财,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各类杰出人才60人,另聘有兼职教授、客座教授187人,其中院士14人。类别 | 名称 |
---|---|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 | 杜汝霖、牛树银、宋明春、谢玉洪 |
全国优秀教师 | 赵庆元、任凤珍、孙丽欣 |
省管优秀专家 | 王凤鸣、牛树银 |
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南振兴、王殿茹、栾文楼、和志强、王凤鸣、张举钢 |
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 | 南振兴、任凤珍、董志良、张举钢、冯丽丽 |
省级教学名师 | 任家东、牛树银、王殿茹、王青春、董志良、苗泽华、袁颖、李国柱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李廷栋、刘嘉麒 |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 李秋梅 |
备注:表格仅展示部分内容 |
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研究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自然资源部“京津冀城市群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装备重点实验室”等24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和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拥有地学实验中心和经济管理实验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类别 | 名称 |
---|---|
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 京津冀城市群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装备重点实验室 |
省级学科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 | 河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实验室、河北省光电信息与地球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岩石矿物材料绿色开发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地下人工环境智慧开发与管控技术创新中心 |
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河北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河北省古人类形态与演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河北省农业干旱遥感监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 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创新中心 |
省级应用技术研发中心 | 河北省高校生态环境地质应用技术研发中心 |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 硅酸盐固废资源化利用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智能传感物联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创新基地 | 蛇绿岩带成矿理论与找矿技术创新基地 |
省级软科学研究基地 | 河北省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与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软科学研究基地 |
省级科技创新智库 | 河北省科技创新智库——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河北省科技创新智库——科技研发投入 |
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河北地质大学区域制度研究中心河北地质大学自然资源资产资本研究中心 |
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河北省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河北省矿产资源战略与管理研究基地 |
省级智库研究基地 | 河北省科协智库地学旅游与乡村振兴研究基地 |
资料来源: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培育了34个科研团队,凝练了资源环境和经济管理为特色的研究方向,构建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各学科科学研究工作交叉融合的发展局面。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项目名称 |
---|---|---|
2016年 |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幔枝构造理论应用及其地质找矿新突破 |
2017年 | 河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光释光地质年代测定技术及仪器 |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河北平原区域及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 |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华北型煤矿突水预测新方法与应用 | |
工程抗震防灾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 ||
2019年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碰撞型斑岩铜矿成矿理论 |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土木工程抗震防灾与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 | |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工程结构抗震加固关键技术与应用 | |
2020年 | 第十七届河北省社会学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风险不确定性和地方政府债务的治理逻辑 |
论政治体制改革视域下的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 ||
第十七届河北省社会学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研究 | |
河北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调查和政策研究 | ||
中国话语的历史呈现与当代构建 | ||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农田土壤墒情遥感监测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 |
2022年 |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深部和隐伏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技术创新及应用 |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既有建筑效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 | |
第十八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河北省旅游扶贫体制机制研究 |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逻辑研究 | ||
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 ||
第十八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京津冀科技创新要素协同发展的空间实现路径研究 | |
科技金融与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动态耦合协调度研究 | ||
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的对策建议——基于评价因子的多维分析 | ||
2023年 |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统筹农业生产与地下水压采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创新与应用 |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战略性矿产资源地球物理探测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 |
城市更新背景下地下综合管廊灾变控制与韧性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 | ||
备注:表格仅展示部分内容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学校中文名称为河北地质大学,英文名称为hebei geo university,英文缩写为hgu。
校徽
校徽选择山水作为主要元素,寓含河北地质大学“地质大学”的含义;图形组合上,直线喻山,挺拔向上,曲线喻水,柔和灵动;图形下方的1953,代表建校年份的1953。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区情况
校本部
校本部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槐安东路136号。新校区
新校区项目位于文正大街以东、隆兴大道以南、河阳路以北、安顺街道以西,总占地1775亩,按照总体规划分三期建设实施。一期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公寓、教学楼、行政办公楼、图书馆、博物馆、学院楼等。二期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公共实验楼、科研楼、实训楼,并配套建设必要的室外工程。三期项目位于河阳路以北,文正大街以东,隆兴路以南,圣板街以西,建筑面积约19·9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学生公寓、学院楼、操场等。
校园环境
地球科学博物馆
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属高校博物馆,是河北省为数不多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之一。前身为宣化地质学校地质陈列馆,2016年博物馆随学校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该博物馆分为四个展厅:宇宙与地球厅、岩石与矿物厅、宝石与矿产厅、恐龙与古生物厅。镇馆之宝之一“不寻常华北龙”骨架化石,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晚白垩世发现的个体最大、时代最晚、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蜥脚类恐龙真骨化石。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和志强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任家东 |
党委副书记 | 都沁军、王彦东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冯玫、冯鸿雁、李彦苍、金胜、赵强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 李同义 |
副校长 | 赵永强 |
学术副校长 | 宋玉财 |
截至2025年6月,资料来源: |
历任领导
时期 |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
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时期(1953·03——1971·11) | 王竹林 | 党总支书记 | 1954·10-1956·4 | 王竹林 | 建校筹委会主任 | 1953·3-1953·8 |
许砚田 | 党总支书记 | 1956·4-1957·1 | 李庚尧 | 校长(未到职) | 1953·7-1953·8 | |
许砚田 | 党委书记 | 1957·1-1957·6 | 许砚田 | 校长 | 1956·8-1960·6 | |
刘林之 | 党委书记 | 1957·6-1959·4 | 印 通 | 校长 | 1960·9-1968·3 | |
李 明 | 党委书记 | 1959·6-1963·4 | 冯呈瑞 | 校长 | 1968·3-1971·11 | |
冯呈瑞 | 党委书记 | 1963·2-1971·11 | ||||
河北地质学院时期(1971·11——1996·04) | 郭思敬 | 党委书记 | 1972·6-1980·8 | 郭思敬 | 院长 | 1972·6-1980·8 |
马乾乐 | 党委书记 | 1984·2–1991·5 | 阎凤鸣 | 院长 | 1985·12-1994·3 | |
阎凤鸣 | 党委书记 | 1992·8-1994·4 | ||||
周振玲 | 党委书记 | 1994·3-1996·4 | 杨昌明 | 院长 | 1994·4-1996·7 | |
石家庄经济学院时期(1996·05——2016·03) | 周振玲 | 党委书记 | 1996·4-1999·4 | 贾贵廷 | 校长 | 1996·7-1999·4 |
—— | 党委书记 | 1999·4-2015·1 | 季军 | 校长 | 1999·4-2007·11 | |
辛彦怀 | 校长 | 2007·11-2011·3 | ||||
—— | 校长 | 2011·3-2015·1 | ||||
李军 | 党委书记 | 2015·2-2016·3 | 王凤鸣 | 校长 | 2015·2-2016·3 | |
河北地质大学(2016·03月至今) | 季军 | 党委书记 | 2016·3-2019·4 | 王凤鸣 | 校长 | 2016·3-2022·6 |
邢承国 | 党委书记 | 2019·4-2023·1 | 和志强 | 校长 | 2022·6-2023·10 | |
和志强 | 党委书记 | 2023·10-至今 | 任家东 | 校长 | 2024·7-至今 | |
截至2025年6月,资料来源: |
知名校友
70年来,学校培养了20万余名毕业生,曾在学校工作和学习过的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涉及各行各业,大批省部级领导、著名科学家、专家学者、高校领导、企业家、地勘行业精英脱颖而出,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毛景文、谢玉洪,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成秋明,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徐德明等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
姓名 | 成就 |
---|---|
马兰霞 | 现任北京市审计局局长、党组书记 |
徐德明 | 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家土地副总督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党组书记 |
胡军 | 暨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
郑立中 | 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 |
王秀峰 | 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 |
谢玉洪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石油首席科学家 |
武强 |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
侯增谦 |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
毛景文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成秋明 |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
申旭辉 | 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总工程师,“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
王光远 | 全国工商联常委、福建省工商联主席、福建省总商会会长、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
刘永瑞 | 原河北省委常委,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
张先群 | 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西藏广播电视台台长、党委副书记,西藏记协副主席 |
谢承祥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 |
霍瑞娟 | 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 |
吴玉才 |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一届、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
司林胜 | 现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
杨海涛 | 广东药科大学党委书记 |
荆德刚 | 现任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党支部书记、司长 |
杨世忠 | 曾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纪委书记 |
吴孔军 | 现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
王天顺 |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局长、党委副书记,河南省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 |
黎修旦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副厅长 |
武小凯 | 湖北省丹江口市委书记、市长、政府党组书记 |
骆庆君 | 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副书记,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经济师 |
孙班军 | 河北体育学院党委书记 |
谢延安 | 燕山大学党委副书记 |
张红保 | 河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
李昌存 | 华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
熊国保 | 东华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
王滨 |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
于艳青 |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副局长 |
徐长贵 | 现任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总地质师 |
侯其标 |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副局长 |
张良 | 现任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 |
赵腊平 | 中国矿业报社总编辑、副社长,中国地质作家协会主席,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 |
韦江 | 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南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
王章俊 | 原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总编辑 |
张宏 | 原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院长,现内蒙古地质学会理事长 |
翁金明 | 原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局长、党委书记,原山西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
杨明银 | 湖北省地质局总工程师 |
李剑锋 |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局长 |
江荣 | 山西地质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李振函 | 山东地矿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山东省清洁能源研究院执行院长 |
章理中 | 安徽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刘宝增 |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副总经理 |
田凤鸣 | 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
郭立志 | 曾任衡水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河北开放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
彭玉明 |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 |
王素君 | 河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