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概况
邯郸日报社下辖三报一刊一网站:《邯郸日报》、《邯郸晚报》、《中原商报》、《新闻丛林》和邯郸新闻网,干部职工828人,其中编采人员200人,工厂145人,发行部61人;现有研究生、本科毕业生197人,大专毕业生136人;在职的正高职称12人,副高职称54人,中级职称90人;中层干部99人。
2005年,是报社富于改革和创新的一年。三报一刊一网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团结一致,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宣传报道任务,而且在管理水平、经营效益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社会形象进一步得到提升。
报纸团队
管理层
党组书记、社长:李文海。
党组成员、副总编辑:刘章梅、谢裕国、杨秦华、李培星。
党组成员、副社长:吕国防、赵树恩。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高飞。
记者队伍
邯郸日报记者名单:李志忠、王振华、佘志娟、张澍月、冯同林、郭文杰陈建忠李文科崔双林苗洪山、钟子旺、张俊保、黄仲卿、李海荣、张宏卫、武福臣、安慧敏、冯彦堂、韩鹏、王继峰、安丽英、唐昱辉、刘秀君、韩德全、赵瑞瑞、刘庆军、杨明安、田建立、常生军、孟令卫、王英、胡素娥、佟荣满、程益聪、吕国防、谢裕国、谢国英、杨振虎、杨洪柯、崔桂敏、尚彤轩、耿昕、刘芳、钟悦、李文科、王莉薇、袁佳、黄涛、刘虹、张国强、常拥军、柴忠明、韩东英、刘章梅、王建军、郭瑾、王云波、李纯民、钟悦、黄利卿、秦小虎、张卫东、王金玲、刘艳军、李彩霞、张路平、李起增、苏春娥、柴振杰、刘承志、李啸、杨秦华、李文海、杨仲贤、田斌、姚宪昌、李华、巩兰玲、李辉、王丽霞、孙建东、焦新林、王相奎、武卫民、赵国华、杜兴文、王保相、靳文华、牛淑涓、张文胜、郭存良、李萍、和峰、翟凤学、李辉、赵树恩、王吉昌、裴清芳、丁俊生、苑群、赵伟志、张艳丽、张君、李冬梅、王微微、董国强、何旭明、马丽英、张威、申亚波、巩玉强、李佳杰、柳惠兰、连玉平、张月炜、李楠、刘彦生、刘楠、王冠阳、冀晋萌、魏鹏、刘永洲、刘喜贵、耿自成。
…更多「报纸团队」介绍请查阅全文…
舆论导向
《邯郸日报》、《邯郸晚报》和《中原商报》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到大局在胸,在宣传中始终做到主基调鲜明有力,主旋律积极向上。尤其在一些敏感问题和矛盾焦点的处理上,更是保持头脑清醒,把握基调准确得当。同时三报根据各自的定位,继续践行“错位覆盖”理念,加强新闻立报,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邯郸日报》强化市委机关报的功能,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和重大部署展开宣传报道;在重大典型的宣传报道中,努力贴近现实凸现典型的时代性,贴近大局凸现典型的先进性,贴近群众凸现典型的示范性,使典型宣传行之有效、备受好评。《邯郸晚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作为报道的关注点、立足点和“兴奋点”,新闻视角下移,加大民生报道力度,如民工欠薪、食品安全、贫困孩子教育等方面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原商报》立足于群众对经济信息和生活资讯的要求,强化自身的服务功能,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纵观一年的办报情况,三报在“三贴近”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也就是说,做到了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统一起来,将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统一起来,将报纸要说的和群众想听的统一起来,切实增强了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收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宣传效果。
…更多「舆论导向」介绍请查阅全文…
企业文化
《邯郸日报社社长奖励条例》经过几年的贯彻实施,已成为报社广大干部职工的行为准则和工作标尺。2005年第六批“社长奖”共颁布奖项一百余人次。
第六批“社长奖”重点表彰了以下三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既能勤跑又善勤思、既会管版又会管人、既懂媒体又懂经营。报社党组对这次“社长奖”评审工作极为重视,先组织了由行政、三报有关人员组成的评审团进行初评,初评结果上报党组最后议定。对照《社长奖励条例》的21项条款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筛选。获奖人员中有立足岗位,钻研业务,争当第一的编辑记者;有迎难而上,不怕得罪人的管理人员;还有获得省、市优秀称号,获得重要获项的人员;有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重大任务的有关人员;有把住重大差错的校对人员;有团结协作,士气高昂的团队;有坚持每周写稿的部室主任等等。报社连续几年不惜重金颁发“社长奖”,目的在于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工作,创新求实,敢为人先,把聪明才智集中到报社的发展上。
品牌意识
为了实现互动办报,让广大学生了解社会,开阔视野,邯郸晚报专门组织策划了社会大课堂系列活动,其中包括组织小学生走进交警支队、市政公司等七家单位活动、滏阳公司植树活动、“六一”儿童节家长与孩子趣味游戏活动、“中小学生快乐成长特训营”活动等,每次活动有数百名学生参加,均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轰动效应。
2005年《邯郸晚报》策划的慈父捐肾救子的系列报道,轰动古城。邯郸市某企业职工杨洪斌的独生儿子杨海,考入天津大学才读了两年,便患下了严重的肾病。漫漫的求医之路,花光了杨家的全部积蓄,卖掉房子之后,一家三口住在了一间地下室里。2005年4月开始,杨海病情加重,痛苦的肾透析已不堪继续,余下的唯一生机就是父亲捐肾救子。杨洪斌向媒体伸出了求救之手,《邯郸晚报》以真诚的爱心策划了这次社会爱心大奉献活动。从第一篇报道《父亲要捐肾救子》到手术成功《杨海走出重症监护室》,在不到三周的时间内,晚报发稿15篇,共计15000多字,刊发照片20余幅。有3名文字记者和3名摄影记者参与了此报道。收到社会各界捐款13万多元。在《邯郸晚报》报道的同时,新华社也播发了杨洪斌捐肾救子的消息,国内许多媒体都给予了报道和转载,互联网上也报道了这一新闻。许多人反映,《邯郸晚报》责任感很强,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歌颂了真善美,弘扬了人间真情。
社会效果
2005年,为配合全市“先进性教育”、“构建和谐邯郸”、“创建文明生态村”、“招商引资”、“红色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贯彻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宣传全市十一五规划”、“宣传大产业大基地大园区大项目建设”等重大宣传战役,三报编辑部努力提高报道艺术,创新报道计划和形式,宣传报道成系列成规模,品种丰富,浓墨重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宣传工作
【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2005年初,根据市委《关于第一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邯郸日报社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精心策划,严密组织,认真落实,把教育活动作为“真正的群众满意工程”来抓,不仅严格按照市委的统一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和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规定动作,而且与报社的改革和发展,与近年在媒体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三贴近原则及贯彻落实《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规定》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完成了“自选动作”,取得了扎实成效,实施了“十项民心工程”,比如:重新配备了10位强有力的党支部书记、建立健全了五项制度、筹建了财务结算中心、成立了物业管理中心、为摄影记者配备了数码相机、为全体职工每月增加60元误餐补助费等,报社广大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更多「宣传工作」介绍请查阅全文…
新闻网站
2005年8月18日,邯郸新闻网正式向社会开通。邯郸新闻网的开通,担负起了正确引导网络新闻导向,介绍邯郸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重任。在秉承邯郸日报权威性的同时,新闻网还充分发挥精彩丰富的新闻资源优势、迅速快捷的互联网特性,突出专业新闻网站特色,体现权威、快捷、精彩的特点。
邯郸新闻网开通以来影响一步步扩大,点击率每日攀升。新闻网编辑部还根据网民反馈的意见,及时对页面设计进行了调整,使之越来越美观、大方、可读性强。新闻网每天进行网页内容更新,全面准确发布《邯郸日报》、《邯郸晚报》、《中原商报》新闻,及时反映邯郸市以及当前国内外重大热点、焦点问题。新闻网还充分利用网上调查、网友评报等功能,为邯郸市的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此外,新闻网还在现有基础上陆续推出了电子地图、列车时刻、公交信息、天气预报等查询服务栏目,并在注重新闻立网的同时,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服务性等的有机结合,反映良好。
发行资源
根据市场变化的实际情况,为使人力物力财力形成合力,报社适时合并了日报发行部和晚报发行部。在整合优势资源的同时,在队伍建设上下了功夫,努力打造了一支纪律强、作风硬、能吃苦、市场化的专业发行队伍。2005年,在前几年逐步发展的基础上,晚报发行实现了历史的突破,达到了10万份,在邯郸传媒市场上形成了压倒性优势;日报发行近6万份,保持了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商报发行也达到了3万份,展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