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暨南学堂
1906年,清政府创立暨南学堂。1907年3月23日,暨南学堂在南京正式开学。首批侨生21人,由于他们原籍大多为广东,端方指派广东人温秉忠为学堂总理,郑洪年为庶务长。这是侨生回国学习的开始。发展到1909年6月时,已增加到167人;1909年下半年至1910年,又陆续增加70余人。辛亥革命爆发前,在校学生共有240多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暨南学堂也受到影响,暨南学堂停办。1917年,黄炎培前往南洋调查华侨教育情况,对复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推动。暨南学校复校的筹备工作在黄炎培等人的率领下,历时5个月,耗资万元,于1918年2月大体完成,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国立暨南学校
1918年3月1日,暨南学校补习科正式开课。学校正式更名为“国立暨南学校”;3月7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委任赵正平为国立暨南学校校长,并令黄炎培筹办并会同规划校务;9月9日,暨南学校举行开学典礼,时有华侨学生70人,内地学生40人,共110人。这一时期的办学重点主要集中在师范和商业两个方向。1920年3月,黄炎培和赵正平校长开始筹划学校迁沪和设立商科大学的工作。1921年2月,暨南学校商科首先从南京迁往了上海徐家汇,临时借用上海松社的场地办学;1921年春,暨南学校又与东南大学合作成立上海商科大学,暂借法租界霞飞路尚贤堂为校舍;9月28日,“国立东南大学暨南学校合设上海商科大学”正式开学,这是国内第一所商科大学。1921年,上海真如的新校区便开始建设。1923年夏末,第一批校舍正式建成,共有学生宿舍3座,办公室、大教室、饭堂、调养室、浴室各l座,可容纳师生500余人,在上海徐家汇松社办学的商科师生首先迁入新校区;9月初,又将南京本部的师范、中学两科之男生全部迁入,上海真如校区成了本部。国立暨南大学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设有38个学院、59个系,18个直属研究院(所),开设本科专业108个,学科专业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教育、艺术、交叉等12个学科门类。文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新闻传播学院 | 经济学院 |
管理学院 | 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 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
化学与材料学院 | 环境学院 | 力学与建筑学院 | 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
中医学院 | 口腔医学院 | 护理学院 | 药学院 |
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 | 体育学院 | 国际学院 | 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 |
华文学院 | 人文学院 | 翻译学院 | 国际商学院 |
包装工程学院 | 深圳旅游学院 | 教育学院 | 日本学院 |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 国际能源学院/能源电力研究中心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四海书院 |
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 | - | - |
注:学院数量与官网不一致参考资料: |
专业名称 | 专业类名称 | 门类名称 | 学位授予门类 | 修业年限 | 备注 |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经济学 | 经济学 | 四年 | - |
汉语言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文学 | 文学 | 四年 | - |
英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文学 | 文学 | 四年 | - |
新闻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文学 | 文学 | 四年 | - |
历史学 | 历史学类 | 历史学 | 历史学 | 四年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类 | 理学 | 理学 | 四年 | - |
应用物理学 | 物理学类 | 理学 | 理学 | 四年 | - |
应用化学 | 化学类 | 理学 | 理学 | 四年 | -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类 | 医学 | 医学 | 五年/六年 | - |
口腔医学 | 口腔医学类 | 医学 | 医学 | 五年 | -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管理学 | 管理学 | 四年 | - |
市场营销 | 工商管理类 | 管理学 | 管理学 | 四年 | - |
金融学 | 金融学类 | 经济学 | 经济学 | 四年 | - |
生物技术 | 生物科学类 | 理学 | 理学 | 四年 | - |
会计学 | 工商管理类 | 管理学 | 管理学 | 四年 | - |
财务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管理学 | 管理学 | 四年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 |
日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文学 | 文学 | 四年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与贸易类 | 经济学 | 经济学 | 四年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 |
旅游管理 | 旅游管理类 | 管理学 | 管理学 | 四年 | - |
法学 | 法学类 | 法学 | 法学 | 四年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管理学 | 管理学 | 四年 | -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 |
财政学 | 财政学类 | 经济学 | 经济学 | 四年 | - |
广告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文学 | 文学 | 四年 | - |
汉语言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文学 | 文学 | 四年 | - |
汉语国际教育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文学 | 文学 | 四年 | - |
护理学 | 护理学类 | 医学 | 理学 | 四年 | -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类 | 管理学 | 管理学 | 四年 | - |
中医学 | 中医学类 | 医学 | 医学 | 五年 | - |
土木工程 | 土木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 |
广播电视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文学 | 文学 | 四年 | - |
药学 | 药学类 | 医学 | 理学 | 四年 | - |
中药学 | 中药学类 | 医学 | 理学 | 四年 | - |
国际政治 | 政治学类 | 法学 | 法学 | 四年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数学类 | 理学 | 理学 | 四年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 |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类 | 管理学 | 管理学 | 四年 | - |
生物科学 | 生物科学类 | 理学 | 理学 | 四年 | - |
生态学 | 生物科学类 | 理学 | 理学 | 四年 | -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 |
工程力学 | 力学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 |
知识产权 | 法学类 | 法学 | 法学 | 四年 | - |
华文教育 | 教育学类 | 教育学 | 教育学 | 四年 | - |
戏剧影视文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艺术学 | 艺术学 | 四年 | - |
体育教育 | 体育学类 | 教育学 | 教育学 | 四年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气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 |
包装工程 | 轻工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 |
建筑学 | 建筑类 | 工学 | 工学 | 五年 | - |
动画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艺术学 | 艺术学 | 四年 |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信息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 |
戏剧影视导演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艺术学 | 艺术学 | 四年 | -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艺术学 | 艺术学 | 四年 | - |
自动化 | 自动化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 |
翻译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文学 | 文学 | 四年 | - |
法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文学 | 文学 | 四年 | - |
国际商务 | 工商管理类 | 管理学 | 管理学 | 四年 | - |
商务英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文学 | 文学 | 四年 | - |
物联网工程 | 计算机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 |
文化产业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管理学 | 管理学 | 四年 | - |
经济统计学 | 经济学类 | 经济学 | 经济学 | 四年 | - |
税收学 | 财政学类 | 经济学 | 经济学 | 四年 | - |
网络与新媒体 | 新闻传播学类 | 文学 | 文学 | 四年 | - |
生物制药 | 生物工程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 |
酒店管理 | 旅游管理类 | 管理学 | 管理学 | 四年 | - |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 政治学类 | 法学 | 法学 | 四年 | - |
风景园林 | 建筑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 |
网络空间安全 | 计算机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 |
工业工程 | 工业工程类 | 管理学 | 工学 | 四年 | - |
运动训练 | 体育学类 | 教育学 | 教育学 | 四年 | - |
临床药学 | 药学类 | 医学 | 理学 | 五年 | - |
西班牙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文学 | 文学 | 四年 | - |
人工智能 | 电子信息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 |
录音艺术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艺术学 | 艺术学 | 四年 | - |
书法学 | 美术学类 | 艺术学 | 艺术学 | 四年 | - |
金融工程 | 金融学类 | 经济学 | 经济学 | 四年 | - |
化学 | 化学类 | 理学 | 理学 | 四年 |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能源动力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 |
预防医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 医学 | 医学 | 五年 | - |
应急管理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管理学 | 管理学 | 四年 | - |
密码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 |
金融科技 | 金融学类 | 经济学 | 经济学 | 四年 | 当年新增专业 |
国际新闻与传播 | 新闻传播学类 | 文学 | 文学 | 四年 | 当年新增专业 |
针灸推拿学 | 中医学类 | 医学 | 医学 | 五年 | 停招专业 |
音乐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艺术学 | 艺术学 | 四年 | 停招专业 |
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停招专业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电子信息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停招专业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停招专业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停招专业 |
物流管理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管理学 | 管理学 | 四年 | 停招专业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停招专业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工与制药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停招专业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材料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停招专业 |
材料物理 | 材料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停招专业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土木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停招专业 |
美术学 | 美术学类 | 艺术学 | 艺术学 | 四年 | 停招专业 |
人力资源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管理学 | 管理学 | 四年 | 停招专业 |
环境科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停招专业 |
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停招专业 |
网络工程 | 计算机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停招专业 |
公共事业管理 | 公共管理类 | 管理学 | 管理学 | 四年 | 停招专业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旅游管理类 | 管理学 | 管理学 | 四年 | 停招专业 |
信息安全 | 计算机类 | 工学 | 工学 | 四年 | 停招专业 |
参考资料: |
学科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学校人文社科领域现有国家级文科研究平台4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文科研究平台21个、省级文科研究平台2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7个;自然科学领域有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教育部创新平台10个,广东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卓越中心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1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3个;获批教育部“111计划”引智基地6个、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5个。级别 | 科研平台 | |
---|---|---|
全国重点实验室 | 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 |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 |
高性能金属耐磨材料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 | ||
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再生医学联合重点实验室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
中枢神经再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中药现代化与创新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
肿瘤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基因组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理生理实验室(三级) | |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光纤传感与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环境污染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 |
广东省中医药信息化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功能配位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 |
广东省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重点实验室 | |
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 | 广东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重点实验室 | |
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再生医学联合重点实验室 | 肿瘤精准药物发现和诊疗分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油料生物炼制与营养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中国-新西兰食品安全与营养保障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活性天然产物发现及生物合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大湾区及“一带一路”智慧物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农村农业污染控制修复与再生利用生态工程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 中澳空气质量科学与管理广东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广东省粤港创新平台 | 焙烤食品安全粤港联合创新平台 | 大气有机物污染与健康风险预警粤港联合创新平台 |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耐磨及特种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 广东省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
广东省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大气污染在线源解析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神经功能康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血液净化临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纳米化学创新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水处理工艺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互联网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大数据精准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无线应急通信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智能终端处理器soc芯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可见光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生物技术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小核酸药物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粮油副产物生物炼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灾害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水库蓝藻水华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现代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基因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大数据协同育人与应用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教育大数据服务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舆情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数量金融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电气与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3d打印与增材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疾病易感性及中医药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抗体药物与免疫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药物载体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晶体材料和晶体激光技术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食品安全分子快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真空薄膜技术与新能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薄膜光伏关键工艺与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耐蚀材料与抗磨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化学精准药物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精准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石墨烯类功能及高性能材料与制品(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生物材料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创新药物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工程结构故障诊断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水体富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
产品包装与物流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光电信息与传感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
功能蛋白质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
水土环境毒害性污染物防治与生物修复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
广东省粤港澳高校联合实验室 | 代谢与分子医学广东省粤港澳高校联合实验室 | |
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高校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高校血液净化技术与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高校油脂生物炼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高校耐磨材料与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高校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脑功能与疾病医学重点实验室 | |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 | 天然产物化妆品原料创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 |
参考资料: |
级别 | 科研平台 | |
---|---|---|
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 | |
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 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院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华侨华人研究院 | |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企业发展研究所 | 金融研究所 |
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 | 汉语方言研究中心 | |
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区域合作研究中心 | 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 |
知识产权与法治研究中心 |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
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 澳门研究院 | |
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 神经管理学实验室 |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验室 |
产业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决策研究实验室 | ||
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 | 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院 | 绿色发展研究中心 |
“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 ||
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大数据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 国家话语体系研究中心 |
参考资料: |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3月,近年来,学校承担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均位于国内高校前列,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cell》等发表论文12篇;文科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近190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9篇,在ssci、a&hci等国外权威索引期刊发表论文1400余篇。项目 | 奖项 | 时间 |
---|---|---|
大宗油脂生物炼制高值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2017年 |
面向云安全的数据保护技术研究及应用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
基于汉语加工机制的语言障碍精准评测及康复应用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
基于生物材料和制剂技术的fgf新产品开发与应用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
硒的功能设计、生物医药应用与产业化开发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
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研究模式与应用 |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2022年 |
spastin 类泛素化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2023年 |
hiv 耐药突变和储存库检测的微量精准技术体系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
常用中药药效物质研究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
多重微纳结构碳与导热导电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
肥胖与代谢疾病外科治疗技术体系创新与推广应用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
钙钛矿型材料微结构设计构筑及光伏性能研究 | 广东省自然科学奖 | |
高纯镁材料加工、表面防护及应用技术开发 | 广东省技术发明奖 | |
注:仅列举部分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暨南大学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在暨南大学校徽的设计上,字母“jnu”构成一艘中国特点的帆船。“船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也为文化交流的桥梁”,船体厚实,富有文化承载力度,线条连接充满动感,体现暨大的薪火相传、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寓意暨南大学扬起风帆,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意念;同时标志的视觉中心是图案化寿字文“南”字,传神地反映中华传统的文化。
精神文化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区情况
石牌校区
暨南大学石牌校区该校区位于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石牌校区是暨大的本部,定位在研究生培养,主要发展国家重点学科及其依托的学院、特色学科(院)和继续教育。石牌校区毗邻广州最大且历史最长的城中村——石牌村。校区建筑和整体布局齐整方正,富力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等“重要场所”都在校区中轴线附近。
广园东校区
…更多「校区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孙彧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邢锋 |
党委副书记 | 陈莹 |
副校长 | 洪岸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张宏、翁健、张小欣、顾乃华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夏泉 |
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姓名 | 职务 |
---|---|---|---|
端方 | 暨南学堂创办人 | 廖承志 | 董事长(1963-1970,1978-1983) |
郑洪年 | 堂长(1907-1909,1927-1934) | 陈序经 | 校长(1963·1-1964夏) |
杨熙昌 | 堂长(1909·1-1911·10) | 杨康华 | 校长(1964-1970,1979-1983) |
赵正平 | 校长(1918-1920,1921-1925) | 荣毅仁 | 董事长(1985·1-1994·1) |
柯成懋 | 校长(1920夏-1921秋) | 梁灵光 | 校长(1983·10-1991·6) |
姜琦 | 校长(1925秋-1927夏) | 钱伟长 | 名誉校长(1991·6)董事长(1994·1) |
沈鹏飞 | 代校长(1934·1-1935·7) | 周耀明 | 校长(1991·6-1995·12) |
何炳松 | 校长(1935·7-1946·5) | 刘人怀 | 校长(1995·12-2005·12) |
李寿雍 | 校长(1946·6-1949·5) | 胡军 | 校长(2005·12-2018·02) |
陶铸 | 校长(1958·6-1963·1) | 戴秉国 | 董事长(2013·11-2019·11) |
宋献中 | 校长(2018·2-2024·1) | 万钢 | 董事长(2019·11) |
参考资料: |
校园环境
满珍楼
2015年,暨南大学图书馆命名为“满珍楼”。在命名仪式上,暨南大学校长胡军在讲话中,感谢香港著名实业家陈瑞球先生多次在暨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慷慨捐资支持学校建设,希望广大暨南学子以陈瑞球先生为榜样,恪守“忠信笃敬”的校训,践行暨南精神,立志修身,博学报国,早日成为社会栋梁。陈瑞球先生与爱妻陈林满珍女士伉俪情深,为旌扬义举,以励后昆,学校谨将图书馆命名为“满珍图书馆”。万国墙
“万国墙”雕塑是2001年由颜同珍父子捐赠40万港元兴建,颜氏家族捐资兴建的“万国墙”雕塑,已经成为暨大校园的一处标志性建筑。金黄色的“万国墙”上镌刻着1978年以来暨大学生来源国家,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是各国学子在暨大留下的印记,也彰显着暨大“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理念。富力教学大楼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友情况
姓名 | 简介 |
---|---|
李岚清 | 前国务院副总理 |
厉麟似 | 外交家、教育家 |
吴学谦 |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江上青 | 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
邓传楷 | 中国教育家、作家、政治家、外交耆宿和奥运会先驱 |
徐亨 | 台湾企业家、体育人士、政治人物 |
汪国真 | 当代中国诗人 |
张铁林 | 英国籍著名华人男演员,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
李光前 | 东南亚橡胶大王、教育家、慈善家 |
许敦茂 | 前泰国议会主席、政府副总理 |
陈共存 |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名誉会长 |
郑为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外交官 |
谭其骧 |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主要奠基人 |
郑耀棠 | 前香港立法会议员、港区全国人大代表 |
邓焯谦 | 香港政治家、元朗区议会民选议员 |
杨兴锋 | 资深传媒工作者,曾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 |
彭磷基 | 香港著名企业家、祈福国际投资公司董事长 |
贾益民 | 华侨大学校长 |
苏炳添 | 中国田径运动员、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 |
李秀媛 | 台湾及中国大陆节目主持人,暨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毕业 |
参考资料:注:仅列举部分且排名不分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