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西艺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广西艺术学院历史沿革

广西艺术学院

历史沿革

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1938年)

1935年10月,中国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来到桂林讲学和创作,受到桂林地方官员特别的礼遇和接待。1938年,在徐悲鸿先生的倡导下,广西教育当局委派时任教育厅音乐专科视察员的满谦子、吴伯超及教育厅第一科科长的张家瑶负责制定计划和开办培训班事宜,广西省政府利用已建成的桂林中山公园“美术学院”院址开办一期六个月的“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夜校)。7月,曾刊印一本同学录,刊印教职员及同学的名单,徐悲鸿先生亲笔题字“亲爱精诚”,成为广西艺术学院的校训。

1939年8月,为推进广西艺术教育事业,“艺术师资训练班”在广西省立艺术馆正式成立,行政上隶属于省立艺术馆。

1940年8月正式成立行政独立的“广西省艺术师资训练班”,亦即脱离了省立艺术馆,校址迁至桂林王城正阳楼。1944年11月,艺师班因日寇入侵桂林而停办。

私立桂林榕门美术专科学校(1941年)

1941年8月,画家龙月庐、张家瑶、关山月、林半觉、马万里、帅础坚、尹瘦石、阳太阳等十余人在桂林发起创办了私立桂林美术专科学校,该校设校董会,李济深任董事长。1942年,学校迁入桂林定桂门陈文恭公祠堂,改名为私立桂林榕门美术专科学校,马万里出任校长。1944年11月,艺师班因日寇入侵桂林而停办,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困苦年代里,艺师班以短暂的时间、简陋的设备,连续招收四届共200多名学生,为广西播下了一颗颗充满生命力的艺术种子。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疏散各地的学校先后返回原地复校,12月17日,艺师班率先恢复招生。

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

1946年1月初,广西省政府788次会议作出决定,将龙潜、关山月、马万里等人创建的私立桂林榕门美专与艺术师资训练班合并为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简称广西艺专),以艺术师资训练班所在地王城正阳楼为校址。1953年,根据全国高等院校的调整部署,广西艺专部分教师和没有毕业的学生一起合并到武汉,美术科并入中南美专(今广州美术学院),阳太阳出任美专副校长;音乐科并入中南音专(今武汉音乐学院),马卫之出任音专的工会主席和器乐系主任。满谦子则留在桂林组建省音乐工作室(后迁南宁)。1958年,新成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获准恢复重建两所学校,广西艺专名列其间,陈烟桥、陈良等艺术家为艺专的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学院克服了没有校址、师资力量不足等困难,暂借广西民族学院校园办学,开设有音乐系(主任陈良)、美术系(主任陈烟桥)和戏剧系(满谦子兼主任,后由罗明负责),学制暂定为两年。同时开办舞蹈班,学制六年,招收小学毕业生或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入学。

广西艺术学院

1960年,广西艺专更名为广西艺术学院,由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岳平被任命为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满谦子为副院长。9月,学校由广西民族学院迁入南宁市南湖北岸的广西教师进修学院校址办学。校名“广西艺术学院”的字体,经领导研究决定,采用鲁迅先生的字体。

198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班,培养高层次艺术人才,2001年,自治区教育厅正式批文同意建立广西艺术学院桂林校区。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2009年,学校与广西工商学校合作,建立了西校区。同年获批准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

2012年7月5日,相思湖校区建成正式投入使用。11月6日,学校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13年,学校制定《广西艺术学院发展定位规划报告2013-2020》,提出打造“国内先进、区域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力争到2015年,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美术、音乐与舞蹈、设计等学科优势明显,在东南亚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艺术高校;到2020年,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先进、区域高水平、在东南亚地区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艺术大学。

2018年5月,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20年11月,入选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25年4月10日,广西艺术学院与藤县博物馆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在藤县博物馆顺利举行。6月5日 ,广西艺术学院老年大学揭牌成立。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