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公众号

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广西
公众号ID:gxutforeign
公众号分类:科技 - 学校
关于公众号:

“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广西科技大学,属于科技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本公众平台为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宣传网络平台,提供我院开展的各类活动信息。

开发/运营主体:广西科技大学

关于主体:广西科技大学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百科

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0年,其前身为大学外语部。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博士1人,在读博士3人,8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副高以上职称15人,外籍教师4人;设有英语专业教研室、大学英语一室、大学英语二室共3个教研室和12间语言实验室、2个外语发射台,承担着全院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的教学任务。

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现有学生242名,建院以来,向社会输送了五届共计427名毕业生。

学院简介

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12年,其前身涵盖于2000年成立的广西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和大学外语部,以及于2004年成立的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英语教研室。外国语学院本科专业是英语,下设商务英语和科技英语翻译两个方向,面向全国28个省市招收普通本科生。2014年获批“翻译专业硕士点”,将于2015年招收硕士研究生。

师资力量

外国语学院有教职工78人,其中博士2人,在读博士3人,拥有正高级职称7人,外籍教师4人;8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学位,专任教师中,三分之一的教师有海外学习或进修经历。设有英语专业教研室、大学英语一室、大学英语二室、医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大学生课外活动中心和语言教学实验中心共6个教研室(中心)和14间多媒体语言实验室、1间同声传译实验室、2个外语发射台,承担着全校普通研究生公共英语、普通本专科生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的教学任务。

主要学科

外国语学院目前设置的学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其研究方向包括“大学英语教学”、“科技英语”以及“跨文化研究与翻译”。

学院荣誉

外国语学院是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近几年来就获得不少荣誉称号。其中,2004年以来一直荣获柳州市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2007年荣获柳州市五一巾帼标兵岗、自治区先进教职工小家荣誉称号,2010年荣获年度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连续10年,外国语学院学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0%,连年获得学校本科就业先进单位称号。

对外交流

外国语学院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出国学习深造,先后有近20名教师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英国东伦敦大学、爱尔兰沃特福德学院、加拿大北阿尔伯塔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尼泊尔、越南、泰国等地学习、进修或考察。学生的对外交流也蒸蒸日上,本科学生赴美国、韩国等国访问交流的人数逐渐增加。

公众号主体介绍广西科技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是由广西科技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广西科技大学(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为gxust)简称“广西科大”,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西南地区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柳州市,是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的普通高等学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951年7月11日,“广西省第四医士学校”创办,次年更名广西柳州医士学校。1958年,广西工学院始建。1982年6月,广西轻工学院、广西机械学院、广西石油化工学院合并重建广西工学院,1985年从南宁迁至柳州办学。2003年,广西柳州医士学校更名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同时将原柳州地区人民医院、柳州地区卫生学校归属学校管理。2013年4月18日,广西工学院和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广西科技大学。是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2023年获批第九批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文昌、柳石、柳东3个校区,2个临床医学院,占地面积近2800亩,校舍总面积83万多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2·35万元。设有16个二级学院、1个学部、2个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全日制在校学生2·2万多人。开设70个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有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近1900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

历史沿革

历史溯源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51年7月11日创办时,称“广西省第四医士学校”。1952年更名为“广西柳州医士学校”。

1953—1955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期间,广西省第五医士学校(梧州)、第九医士学校(玉林)、第十医士学校(宜山)和桂林医士学校先后并入学校,期间学校校址从马鞍山西簏迁至柳州市东台路。1958年,学校升格为专科学校,名为“柳州医学专科学校”。1962年,学校更名为“广西柳州卫生学校”。1970年,学校与柳州地区农校、柳州地区师范学校各抽取部分人员和财产合为一体,成立“柳州地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1个学部,开设70个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学校以工为主,专业涵盖工、管、理、医、经、文、法、艺术、教育等九大学科门类。
广西科技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部)层次专业
广西科技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本科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工程力学、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
广西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纺织工程
广西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本科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工程造价
广西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本科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
广西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新媒体技术
广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工业工程、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市场营销、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广西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本科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广西科技大学理学院(公共数理教学部)本科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本科英语、汉语国际教育
广西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设计学院(公共文化艺术教学部)本科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音乐学、产品设计、社会工作、工业设计
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
广西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本科机械工程、软件工程(合作举办本科项目)
广西科技大学启迪数字学院本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
广西科技大学宏达威爱科技学院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新媒体技术
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部本科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
专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停招)、医学检验技术(停招)、预防医学(停招)、助产(停招)、药学(停招)
广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官网简介页面和专业介绍页面数据不一致(截至2024年5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学科,2个广西一流学科(b类),9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学科建设(部分)
类别名称
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学科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
广西一流学科(培育)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广西高校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化工、车辆工程、企业管理、结构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产业经济学、应用数学
自治区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生物化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纺织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应用统计、翻译、资产评估、社会工作、机械、艺术、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交通运输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近190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近50%,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八桂学者、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八桂青年拔尖人才、广西高校卓越学者、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等20余人。2017年重点实施“3331高层次人才计划”以来,新增博士近300人,近100人入选“3331高层次人才计划”。
广西科技大学师资力量(仅部分列举)
类别名单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徐武彬、张增芳
八桂学者周铭、陈宇良、章二平
广西特聘专家章二平、李冰、王书军
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何月华
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黄永春
柳州市青年拔尖人才陈宇良、韦翠梅
广西高校卓越学者孙有平
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郭艳
广西科技大学名师介绍
名称简介
秦小云广西高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徐武彬第三届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唐培和第四届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张树德2021年广西科技大学首届教学名师获得者
李舟2021年广西科技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陈华金广西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柳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程谦伟广西科技大学优秀指导教师、班级优秀导师、就业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
段斯亮第八届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医科组二等奖获得者
冯书珍第八届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二等奖(第一名)、第七届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获得者
郭红霞中共党员,副教授,担任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物流工程工作组成员,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
胡波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动化学院教师
赖玥柳州市科技局专家,广西“千骨计划”第一批入选者,第二届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获得者
李冰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特聘专家,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师
廖羚硕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师,广西第二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获得者,广西科技大学2015年优秀主讲教师
廖显平硕士研究生,讲师,电子工程学院教师,第七届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获得者
刘云理学硕士,讲师。医学部基础医学部专任教师,《人体寄生虫学》课程负责人
刘运芳博士,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理学院教师
陆玉婷医学硕士,讲师,现为医学部教师,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在读博士
莫双瑗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青联委员,广西攀岩队主教练,国家攀岩队教练组成员,国家职业资格攀岩培训师,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学院副院长
欧阳凤莲博士,副研究员,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先进个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庞建华博士研究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理学院副院长
庞莉学士,讲师,医学部教师
任传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高级实验师,双师型教师,医学部教师,学校教育教学督导专家
覃慧中共党员,硕士学位,外国语学院教师,2020年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获得者
韦慧中共党员,2006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副教授
温鲜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讲师,现为理学院教师
吴显华中共党员,毕业于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副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肖奕超中共党员,学士,讲师,体育学院教师,第四届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获得者
杨晓云中共党员,工学硕士,副教授,校级优秀主讲教师,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师,学校教育教学督导专家
赵俊辉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讲师,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赵时梅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
钟英英硕士,高级实验师,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师,第四届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三等奖获得者
朱晓琴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左华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师,学校教育教学督导专家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2月)排名不分先后,仅列举部分

教学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省部级科研平台32个,厅级重点科研平台15个,柳州市重点科研平台42个。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广西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等创新团队。
科研机构(部分)
级别科研平台
省部级科技平台重型车辆零部件先进设计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汽车零部件与整车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西糖资源绿色加工重点实验室广西柳州螺蛳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我校为第一共建单位)广西土方机械协同创新中心
广西移动机器人机构与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装配结构安全防控工程研究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色金属粉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岩土灾变与生态治理工程研究中心
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广西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研究中心
广西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监测中心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学校为第一协同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丝绸工程研究中心(学校为第二依托单位)
广西高校科技平台广西高校糖资源加工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机械制造系统可靠性控制重点实验室
广西高校预应力及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工业过程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西高校制造系统仿真与企业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智能计算与分布式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广西高校西部地区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广西甲状腺肿瘤精准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西帕金森病诊治重点培育实验室广西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广西科技大学)
柳州市重点实验室柳州市糖资源绿色加工重点实验室柳州市环保建材与资源再利用重点实验室
柳州市鼻咽癌防治重点实验室柳州市废水废气监控处理重点实验室
柳州市机器视觉重点实验室柳州市服务机器人重点实验室
柳州市岩土工程稳定控制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柳州市大数据智能处理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柳州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重点实验室柳州市智能感知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柳州市工程机械节能增效与结构可靠性重点实验室
柳州市工程研究中心柳州市帕金森病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柳州市甲状腺疾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柳州市肿瘤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柳州市先进建造与bim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柳州市螺蛳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柳州市增材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柳州市数据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柳州市超硬地矿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柳州市城市生活品智慧供应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广西科技大学)
柳州市建筑物震害虚拟仿真与快速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5月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3月,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20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科研项目近100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近47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奖22项(其中,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广西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17项。专利授权近1700件,其中发明专利503件,授权专利数居全区高校前列。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通过验收;学校技术转移中心获评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研究成果(部分)截至2024年2月
年度项目名称项目统筹者获奖情况
2015年《缫丝副产品新型纺纱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李利军、蒋芳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9年《桑蚕茧丝绸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林海涛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22年《稻田田螺综合种养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示范及推广》易弋获2021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2023年《红色基因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何月华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三等奖”
2023年《新时代广西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及对策探究——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蔡亮、秦倩、赵梦天获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

学术资源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学校名称为广西科技大学,简称“广西科大”。英文名称为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gxust)。

校徽

广西科技大学的校徽主体图案的“盾形”是庄重、荣耀、高贵与典雅的象征,同时彰显出刚强、团结、拼搏的精神品格;图案勾勒出正在勤奋读书的“人”的姿态,寓意着学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体现了学校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和师生对知识孜孜追求的热情。

校区情况

截至2025年3月,广西科技大学有文昌、柳石、柳东3个校区。

文昌校区

截至2024年2月,广西科技大学东环校区更名为广西科技大学文昌校区,学校办公、教学、科研、实验实训等场所已从紧邻东环大道的西北面,发展到紧邻文昌路的东南面。学校的正门已从面临东环大道的西门调整为面临文昌路的南门。

柳石校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学校领导
职务名单
党委书记赵君
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宝臣
党委副书记张发钦、宾月景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符志光
党委常委、副校长邓朗妮、张海英、蔡亮、李健
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麦林
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党政办主任卢志平
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师工作部部长戚杰
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

校园环境

螺蛳山

螺蛳山是广西科技大学的特色景点之一,它前拥积微湖,后靠桃花林。登高其上,可俯瞰校园风光,从另一个视野欣赏柳州的魅力。

宗元广场

宗元广场南接科技楼,北连第四教学楼,花草植株与石桌石椅搭配得相当协调,明净的天空是它们优秀的拍档。

宗元桥

校友情况

广西科技大学校友会于2020年12月19日成立,地址在柳州市城中区东环大道268号,由学校校友自愿联合组成,以开展合作交流、促进教育发展为目标的地方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其宗旨是加强校友与校友、校友与母校的交流合作,为国家的富强和母校的发展做贡献。

部分校友
姓名简介
陈永南广西科技大学87级经济管理专业校友,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志军广西科技大学89级机械系校友,柳州市校友会会长;柳州市海天矿业有限公司、贵州省威宁县海天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和贵州省水城县华昌选煤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
唐际宇广西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1997级校友,中建八局投资发展公司副总经理兼乌鲁木齐临空中建机场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建八局南方建设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博士、一级注册建造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南宁市青联常务委员
丘柳滨广西科技大学2013届继续教育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校友,广西汽车集团首席技能专家,高级技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周磊广西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4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校友,现为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电工技能专家
唐勇军广西科技大学计通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生,创办柳州市鑫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王腾土建学院2017届校友,中建八局南方公司广州白云项目bim管理部经理
高楠2019年毕业于广西科技大学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柳州市第九届青年联合会委员,柳州市柳南区洛满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肖承友广西建工轨道装配预制混凝土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注:排名不分先后,仅列举部分

所获荣誉

截至2025年3月,广西科技大学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等称号,是“自治区绿色学校”“柳州市花园式单位”“柳州市治安保卫先进单位”。

部分荣誉(截至2024年5月)
时间名称
2016年2015年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8年2018年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称号
2020年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
2020年12月“爱心助残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学校
2022年连续第3次获评全区统战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2023年4月2022年度全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先进集体
2023年12月2023年全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和留桂就业工作贡献突出单位称号
-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全国全民阅读示范基地
-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
-柳州市花园式单位
-柳州市治安保卫先进单位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