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两次被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确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省部级科研平台47个。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 | 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 |
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 | 林产化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
广西重点实验室 | 广西林产化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广西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重点实验室、广西多糖材料与改性重点实验室、广西先进结构材料与碳中和重点实验室 |
截至2024年7月 |
研究成果
2018年至2024年5月,广西民族大学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18项;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13项。课题名称 | 项目来源 |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珠江上游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研究以百色盆地手斧为例 |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李大伟 | 2017年7月 |
广西宋代青白瓷科技考古研究 | 广西教育厅 | 汪常明 | 2018年1月 |
广西玉林地区古代高锰渣生铁冶炼技术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黄全胜 | 2018年1月 |
广西浦北小江瓷历史与文化研究 | —— | 汪常明 | 2018年5月 |
面向多学科的《考古学通论》课程与教材建设研究 | 广西教育厅 | 汪常明 | 2018年6月 |
同位素分析技术在华南与越南更新世晚期考古遗址中的研究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李大伟 | 2018年7月 |
热膨胀法在古陶瓷测温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 广西科技厅 | 汪常明 | 2019年1月 |
中国南方地区古铁矿冶遗址调查研究 | 广西民族大学 | 黄全胜 | 2019年1月 |
广西平南六浊岭古代冶铁遗址科学分析与研究 | 广西民族大学 | 邹桂森 | 2020年8月 |
广西民族博物馆样品分析检测 | —— | 邹桂森 | 2020年8月 |
江西瑞昌铜岭遗址商代冶炼技术研究 | 广西民族大学 | 邹桂森 | 2020年12月 |
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 | 广西教育厅 | 李大伟 | 2020年12月 |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陶船样品分析检测 | —— | 任晓磊 | 2020年10月 |
海昏侯墓出土青铜文物样品检测分析 | —— | 邹桂森 | 2020年12月 |
广西古代陶瓷窑址调查与资料整理汇编 | —— | 任晓磊 | 2020年12月 |
广西古代陶瓷窑址调查与资料整理汇编 | —— | 汪常明 | 2020年12月 |
科技考古视野下古代含砷麻江型铜鼓研究 | 广西科技厅 | 邹桂森 | 2021年1月 |
合浦汉墓出土脆弱青铜器腐蚀状况初步研究 |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 | 任晓磊 | 2021年1月 |
西南边疆与中南半岛科技考古创新团队 | 广西民族大学 | 李大伟 | 2021年1月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7月 |
获奖时间 | 成果名称 | 评奖单位 | 获奖等级 | 负责人 |
2016年12月 | 化学修饰多重复合变性淀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 广西科技厅 | 广西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韦爱芬(第一) |
2016年12月 | 纳米材料原位生长的热力学/动力学及规定热力学函数的形貌结构尺寸效应 | 广西科技厅 | 广西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 黄在银(第一) |
2017年4月 | 松香基功能分离材料的合成及应用技术研究 | 国家林业局 | 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雷福厚(1)、刘绍刚(2)、李小燕(3)李前(5)、刁开盛(6)、侯文彪(7)、江文夺(9)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9月,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有纸质文献284·43万册,电子图书472·89万种(本地镜像217万种),电子期刊104万余种(本地镜像),博硕士学位论文1332万余篇。馆舍建筑面积为10·2万平方米,其中思源湖校区馆4·1万平方米、相思湖校区馆2·9万平方米、武鸣校区图文中心3·2万平方米。
以东盟文献信息中心、八桂文献信息中心、相思湖文献信息中心建设等为标志,形成馆藏特色。东盟文献信息中心,建有诗琳通公主泰文资料中心,越南语文献库,以及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原版图书及数据库;八桂文献信息中心,主要收藏广西地方特色文献和除广西民大师生和校友之外的其他广西籍作者著述以及工作在广西的作者著述,含壮学文献信息库、壮侗语族语言文学数据库、广西作家库、广西世居民族视频库等;相思湖文献信息中心,主要收藏在校师生著述、校友著述及其捐赠文献,包括广西民族大学师生及校友著述与捐赠文献、广西民族大学博硕士论文库、广西民族大学机构知识库等。
学术期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95年创刊,其主打栏目为科学技术史,主要刊登科技史、科技考古、科学哲学、科技战略、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科技传播、科技人类学、传统工艺、数学、物理、化学化工、计算机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此学报先后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电子科技文摘》、《人大复印资料》4家国家核心文摘所收录;被美国的《化学文摘》(ca)、俄罗斯的《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的《环境科学与污染管理文摘》(espm)和《水资源文摘》(wra)、美国的《爱西斯》(isis)(国际科技史权威文摘)、德国的〈数学文摘〉(zm)5家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所收录;成为《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等国家核心数据库的来源期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先后获得“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3年)、“中国百强报刊”(2013、2015、2017年)、全国高校社科名刊(2019年)等荣誉称号;入选教育部名栏、名刊建设工程入选期刊(2004、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优秀期刊”(2014年);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3年11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专栏获评广西期刊“优秀栏目”。2024年1月,中宣部办公厅公布首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建设名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人类学与中国式现代化”专栏成功入选首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建设名单。
《中国传统工艺》
《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传统工艺研究会、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广西科学技术史研究会、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性集刊(年刊),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