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百科
2013年4月22日, “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开播。这是国家发生重大灾害时,首次以“国家应急广播”为呼号,对灾区民众定向播出的应急广播,为灾区群众及时提供权威信息、行动指导、科普知识、沟通渠道和心理抚慰。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开播也是建立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有益尝试。
这是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第一时间启动“国家应急广播”报道程序,发挥国家应急广播主力军作用之后,首次以“国家应急广播”为呼号,在突发灾难事件中对灾区民众定向播出的应急频率。
2024年5月8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2023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中国已建成省、市、县级应急广播平台1995个,主动发布终端352万个。
发展历史
规划
国家应急广播中心是国家在经历汶川和玉树等重大地震灾害后作出的重大决定,在电力、通讯、信息传播被破坏和中断的情势下,国家电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新的迫在眉睫,成为国家应急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提出建立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随后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该体系将统筹协调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台,建立与各种应急信息渠道的联通机制。
呼号
…更多「发展历史」介绍请查阅全文…
反响
由于广播方式多样、信息全面、及时准确,对芦山地区抗震救灾、稳定民心起到了巨大作用,受到当地群众积极拥护,反响热烈。
意义
“国家应急广播中心·芦山应急电台”的开播,是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中的首次实践尝试,标志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应急广播功能的全新拓展。
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建立对实施抢险救灾具有重要意义。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发布公告、指导救援方面还将继续发挥作用。另外,芦山应急广播的开通,对于完善国家应急广播操作规程、运用方法均将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国家应急广播在技术安全、通讯联络、动力保障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数据统计
2024年5月8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2023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中国已建成省、市、县级应急广播平台1995个,主动发布终端352万个。全年播发紧急信息207万次,在地震、汛期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及时开展灾害预警、救灾宣传,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年10月30日,从四川成都召开的全国应急广播现场会暨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2024年)专项行动总结会上获悉,全国应急广播体系不断完善、覆盖规模持续扩大,共建成1个国家级应急广播平台、22个省级平台、149个市级平台、1825个县级平台,建设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352万套,覆盖行政村36·5万个。
公众号主体介绍央广新媒体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国家应急广播是由央广新媒体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央广新媒体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央广新媒体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17日,是央广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承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业务的运营职能。公司以运营国家级音频平台"云听"为核心业务,聚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全国广播电台的优质内容,覆盖听资讯、听广播、云听中国等六大板块。同时,该公司参与互联网电视、新媒体平台开发等多元领域,是国家级网络广播电视运营机构。
公司沿革
公司前身为2008年成立的央广新媒体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2025年更名为央广云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其作为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全资子公司,自成立起负责中国广播网、央广广播电视网络台等新媒体平台的运营。
核心业务
1·云听客户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唯一音频客户端,集纳总台央视及央广节目,覆盖听精品、听广播、听资讯、听电视、云听中国和云听乐龄六大板块,提供高品质有声内容。
2·新媒体平台:运营央广网、中国广播云平台等国家级平台,整合广播频率资源与原创报道。
3·互联网电视:旗下银河互联网电视有限公司持有相关牌照,开展互联网电视业务。
组织架构
3·截至2023年,公司员工规模为227人,由央广传媒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下设分管经营、营销战略等业务的副总经理职位,负责拓展云听车联网业务。
资质与成就
获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为国家级网络广播电视运营机构(2012年);
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5年);
对外投资银河互联网电视有限公司(持股46·12%)等企业。
经营与发展
截至2023年,公司持有商标616项、专利9项,参与招投标项目397次。2012年完成中国广播集成平台建设,提供全国电台内容采编与版权交易服务。2023年,其云听车联网业务成为重点拓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