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华苑公众号

广州华苑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广东广州市
公众号ID:GZ-huayuan
公众号分类:教育
关于公众号:

“广州华苑”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属于教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广州华苑》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主办的侨刊,国内刊号为:CN44-(Q)1049,致力于打造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综合型精品读物。既严肃又活泼,新鲜独到,有趣好玩,分享属于你我的黄金时代。

开发/运营主体: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关于主体: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是暨南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广州华苑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广州华苑百科

《广州华苑》是由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主办的综合性汉语教学刊物,创刊于1991年,刊号为cn-44(q)1049,国内外公开发行。作为核心期刊《华文教学与研究》的姊妹刊,其内容涵盖华文教育研究、中华文化传播、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设有学术论文、文学作品、校友动态等板块,刊名由叶选平题写。

该刊最初为学术期刊,2013年调整为大学生综合刊物,内容扩展至校园生活与社会热点。2019年升级为季刊,面向汉语教学从业者、学生及校友征稿,实行免费审稿政策,要求稿件附中英文摘要及参考文献。

刊物简介

《广州华苑》是由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主办的一本综合性汉语教学刊物,是核心学术期刊《华文教学与研究》的姊妹刊。

刊物名称为叶选平所题。《广州华苑》的主要内容是:发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华文教育成果,反映国内及世界各地华文教育动态,介绍中华文化知识,并与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校友沟通信息和感情,在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有广泛的影响,著名对外汉语教育专家彭小川、吕必松、周健、贾益民、郭颖雯等都曾在《广州华苑》上发表文章,引用率和转载率在对外汉语研究类杂志中名列前茅。

发展情况

《广州华苑》创办于1991年,是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管理和指导下,由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主办的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2013年改版后,刊物由学术期刊调整为大学生综合刊物,内容贴近校园生活并关注社会重大、热点事件。2019年,刊物升级为季刊。

主要栏目

1.对外汉语教学与华文教育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法研究;教材编写与分析,课堂教学、语言实践和语言环境建设,言语交际技能训练;语音、语法、词汇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华文教育理论研究,华文教育史研究。

2.华文文学研究 评介海外华文作家优秀作品

3.预科教学研究 预科教学理论研究,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教材编写与分析,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

稿约要求

1· 热切盼望国内外汉语教学人员、汉语和中华文化学习者、各地校友、国内本科生及留学生踊跃赐稿。

2· 学术论文字数一般在3000-6000之间,并且要求有参考文献。

3· 稿件最好同时以打印稿和电子稿的形式寄送,以最新信箱为准。

4· 来稿请附上作者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内容摘选

2012年第1期目录

吴慧 韩国高校汉语会话课差异教学研究

于海阔 汉英缩略词对比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张林华 留学生预科教学中修饰否定词的副词“并”与“又”的使用条件研究

刘文辉 多头并举,解决华文教学中平翘舌音字分辨难题

杨蓉 中学古诗词有效教学方法探析

相关刊物

《华文教学与研究》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国际汉语》 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

《国际汉语学报》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海外华文教育》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公众号主体介绍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广州华苑是由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jinan university)是暨南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院校、孔子学院外派汉语师资岗前培训院校、华文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1925年,暨南大学预科部成立;1953年,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成立;1985年,暨南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系成立。1993年,经国家教育部、国务院侨办批准,暨南大学预科部、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暨南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系合并组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占地147129平方米,建筑面积56394·05平方米;设4个教学系部,3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89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43人、讲师59人、助教2人;有在读生3480名,来自世界108个国家和地区。

办学历史

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

195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拨款420万元在广州市天河区石牌创办广州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创办的华侨学校之一。

1956年,广州港澳学生中等补习学校并入广州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成立广州华侨港澳学生中等补习学校。

1965年,补习学校迁至天河区瘦狗岭,更名为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4个教学系部,3个本科专业;此外,华文学院还设有非学历教育,包括预科、全国联招强化班、语言进修和各类语言及师资的短期培训项目。

教学系部:应用语言学系、汉语系、华文教育系、预科部

本科专业: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华文教育

学科建设

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专业点类型专业点招生方向开设时间
二级学科博士点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习得与教学、语体与语用研究、心理语言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心理研究、现代汉语语法2011年
海外华语及华文教学海外华语研究、华文教育研究、华语传播研究2011年
二级学科硕士点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与对外汉语教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体与语言风格学、心理语言学2000年
海外华语及华文教学海外华语研究、海外华文教育、口语理论与实践、华文教育技术与资源开发、语言测试2011年
汉语国际教育-2007年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189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43人、讲师59人、助教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8人、硕士学位者81人;拥有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5人;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者1人。

教学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暨南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暨南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院、暨南大学华文考试院及暨南大学海外华语研究中心四个科研机构。

科研成果

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教师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29篇,获国家社科重大、重点、一般项目等11项,省部级项目18项。
研究成果获奖者获奖等级
《粤语语法的量化定级与标准的世界性》杨海明2007年广东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优秀论文奖
《粤语语法的量化定级与标准的权威性和世界性》杨海明2007年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优秀论文奖

学术资源

合作交流

2015-2019年,每年约2500-4000名海外学员,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或外派教师团)接受为期15天—3个月的短期中华语言培训。

2015-2019年,学院每年承办10-19次“中国寻根之旅”,2-3次“中国文化行”,2-6次海外华校自行组织的中华语言文化感知营和师资培训班,4-6次海外华文(中文)教师师资培训,2-3次华校校长研习、校董华夏行,以及若干孔子学院师生中国行,海外教育部及外交部官员中华文化和普通话研习班,广东省普通话测试员培训班活动等。

文化传统

学院命名

华文学院有两个寓意,第一是“华人华侨”,秉承暨南大学的办学宗旨,服务对象没有改变;第二是“华语华文”,教育内容重新认定。

院徽

华文学院院徽的整体造型是圆形,主体图案是红色的“华”字艺术体,形似一颗茁壮的大树,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代表着华文学院的办学使命,是将中华语言文化开枝散叶,发扬光大。下面的蓝色波浪代表着海洋,寓意中华文化越过重阳,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沟通和友谊的使者。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院长邵宜
党委书记蔡琳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洁
副院长张礼、杨万军
参考资料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