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甘肃中医药大学科学研究

甘肃中医药大学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学院学校拥有敦煌医学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第二附属医院),1个甘肃省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库,5个厅局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二级),2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甘肃省高校新型智库,1个甘肃省高校产业研究院,1个甘肃省研究院,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众创空间,1个实验动物省级行业技术中心,1个厅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
甘肃省中医药大学部分科研平台
平台类别平台名称批准部门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医药防治慢性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西北中藏药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敦煌医学与转化实验室教育部
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中药药理与毒理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
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中医方药挖掘与创新转化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
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中医药防治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
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中药质量与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中药生药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中药药理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中药化学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中(藏)药化学与质量研究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重大疾病分子医学与中医药防治研究实验室省教育厅
省级工程中心甘肃省珍稀中药资源评价与保护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省发改委
省级工程中心甘肃省中药制药工艺工程研究中心省发改委
省级工程中心甘肃道地中药材当归黄芪等加工炮制及种植工程研究中心省发改委
省级工程中心甘肃省中医药减肥技术研究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省发改委
省级工程实验室甘肃省中药新产品创制工程实验室省发改委
省级工程实验室甘肃省道地药材质量标准化技术研究与推广工程实验室省发改委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西北环境与营养相关疾病中医药防控协同创新中心省教育厅
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技厅
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中药炮制及质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技厅
甘肃省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二级)生物化学实验室省卫生厅
甘肃省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二级)中药免疫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省卫生厅
甘肃省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二级)中药制剂实验室省卫生厅
甘肃省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二级)中药制药实验室省卫生厅
甘肃省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二级)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省卫生厅
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敦煌医学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中心省教育厅
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甘肃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省教育厅
甘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科技厅
甘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科技厅
甘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科技厅
甘肃省高校新型智库甘肃省中医药发展政策研究智库省教育厅
甘肃省高校新型智库甘肃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研究智库省教育厅
甘肃省高校产业研究院陇药产业创新研究院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政府国资委
资料来源:注:以上名单不全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3月,近5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其他科研课题963项,以第一单位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励90项项,获国家专利156项。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533部,发表学术论文1798篇;第二附属医院拥有宣肺化浊颗粒、清肺通络颗粒等院内制剂160个,姜石颗粒获评2022年“甘肃省药学发展奖”一等奖,“陇绿源”商标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注册。
甘肃中医药大学2022年度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负责人项目名称项目类别直接经费(万元)
李玲基于vegf、etbr和pd-l1联合靶点研究健脾化瘀法抗血管生成恢复t细胞免疫活性治疗胃癌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青年科学基金30
吴国泰基于成分群-代谢组-aqps谱探讨生当归润肠通便和土炒当归固肠止泻的性-效-物关系地区科学基金33
海洋基于sirt1调控ros介导的自噬稳态研究黄芪甘草药对防治三e氧化二砷心脏毒性的作用及机制地区科学基金33
王志旺基于il-13/stat6与tnf-α/nf-κb调控阴虚哮喘气道黏液流变学探究金水六君煎养阴化痰的科学内涵地区科学基金33
宋鹏基于β2-ar/stat3/gata-3信号通路探讨慢性应激诱导乳腺癌微环境中cd127+mdscs抑制肿瘤兔疫的分子机制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地区科学基金33
刘凯基于vegf/pi3k/akt/caspase- 1通路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焦亡探讨当归红芪超滤物干预重离子束辐射致心脏微循环障碍机制研究地区科学基金34
张利英基于egfr、hif-1a和dna-pkcs靶点组合研究黄芪改善肺癌放疗抵抗的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地区科学基金33
张旭辉基于“大气下陷”探讨升陷汤对pi3k/akt/mtor介导肺纤维化内质网应激-自噬-凋亡稳态失衡的调控机制地区科学基金34
魏本君基于双效靶点ikk2联合pd-l1探究辛开苦降法“去邪而复正”和“扶正以祛邪”治疗胃癌的物质基础地区科学基金35
刘喜平基于“性效”理论探讨半夏泻心汤调控mscs外泌体介导g3bp1-ywhaz蛋白互作增敏胃癌化疗的配伍机制地区科学基金34
李亚玲基于keap1-nrf2和nf-κb通路探究健脾化瘀法增强抗氧化能力并抑制炎症反应治疗化疗肠黏膜炎的分子机制地区科学基金33
秦大平基于筋骨并重理论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筋骨系统残余应力动态变化及手法干预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地区科学基金33
武权生基于nlrp3炎性小体活化介导th1 7/treg失衡探讨加味少腹逐瘀汤拮抗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地区科学基金33
刘安国单眼剥夺后mglur受体介导的突触内级联反应改变与针刺的干预机制研究地区科学基金33
资料来源: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5年3月,甘肃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资源总量达153·79万册,拥有各类数据库25个,纸质图书90余万册,电子图书230·09万余册,369·49万余册。

截至2024年12月,学院图书馆拥有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普通图书80·7271万,外文图书2·956万册,纸质期刊合订本4·327万册,纸质现刊504种,学位论文589·0446万册,馆藏线装古籍2·4165万册,其中馆藏朝鲜内府刊《东医宝鉴》、元刻《(闻人氏)痘疹论》、明刻本《类经》等善本,台湾出版的《敦煌宝藏》、文渊阁影印本《四库全书》等,构成了本馆的古籍藏书特色;购置电子图书93·3163万余种,电子报纸250余种,电子期刊24·4572种,拥有各类数据库或平台共25个,包括, springer电子数据库、nature《自然》周刊、爱思唯尔(sd)电子期刊库、本地pubmed、外文科技报告全文数据库、万方外文数据库等6个外文数据库:有千年医典-域外古籍丛书数据库、书同文—中医古籍大系数据库、爱如生—中医典海、甘肃中医药大学古籍特色库等4个古籍文献库;cnki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系统、百度文库、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中科医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维普考试资源系统、中医药系列知识服务平台、中药材图像数据库、中草药化学图像数据库、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等在内的各种类型中文数据库22个;拥有维普经纶知识发现系统、百链云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维普论文检测系统、随书光盘系统、中医药趣味练习网上教学平台等学术搜索平台9个;书香中国互联网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新东方掌上学习平台、微信图书馆等移动端app 4个;自建甘肃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甘肃中医药大学古籍特色库2个,购置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系统1套;共同构建起学科门类齐全,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互为补充,中西医文献为主、其他各类文献为辅、古籍文献为特色的立体交互式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学术期刊

《中医儿科杂志》是甘肃中医药大学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儿科专业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之一,入选“2022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主要报道中医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成果,设有名家真传、专题笔谈、专家诊疗经验、理论研究、学术探讨、实验研究、教学研究、文献综述、临床研究与报道、针灸推拿、名院名科名医风采、经典古籍研究、儿童养生保健、医案医话、中药研究等栏目;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多家大型数据库全文收录。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刊物,是《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期刊;该刊设有专家诊疗经验、理论研究、学术探讨、学术争鸣、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与报道、针灸推拿、中药研究、工艺研究、技术与方法、教学研究、文献综述、百家园等栏目,并设有敦煌研究、藏医藏药、陇上医家、甘肃道地药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专栏;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收录源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多家大型数据库收录。

《甘肃基层卫生》由甘肃中医药大学编印、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甘肃省基层卫生协会主办的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被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评为全国“优秀内部资料性出版物”。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