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甘肃中医药大学办学条件

甘肃中医药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设有16个教学机构,开设35个本科专业。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
所属院部专业名称学制学科门类专业类 授予学位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中医学5医学中医学类医学
中医骨伤科学5医学中医学类医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推拿学5医学中医学类医学
康复治疗学4医学医学技术类理学
中医康复学5医学中医学类医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4医学中药学类理学
药物制剂4医学药学类理学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4医学中药学类理学
中药资源与开发4医学中药学类理学
应用化学4理学化学类理学
药学4医学药学类理学
中药制药4医学中药学类理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藏医学院藏医学5医学中医学类医学
藏药学4医学中药学类理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5医学中西医结合类医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4医学护理学类理学
助产学4医学护理学类理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经贸与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4管理学公共管理类管理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4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经济学
应用心理学4理学心理学类理学
健康服务与管理4管理学公共管理类管理学
医疗保险4管理学公共管理类管理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5医学临床医学类医学
医学影像学5医学临床医学类医学
医学影像技术4医学医学技术类理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5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医学
医学检验技术4医学医学技术类理学
卫生检验与检疫4医学医学技术类理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4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工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医学信息工程4工学电子信息类工学
软件工程4工学计算机类工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运动康复4教育学体育学类理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汉语言文学4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文学
资料来源: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学院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授予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权;有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3个省级特色学科(a类)、7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学科、9个甘肃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所在学科
中医学中药学
参考资料来源
学术学位、专业学位授权点一览表
类别名称
博士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
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民族医学、中医老年病学、敦煌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药学、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比较医学、生物医学工程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中医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全科医学、临床病理学
资料来源:
省部级重点学科一览表
学科名称批准部门批准
中医学甘肃省教育厅2013·02
针灸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10
中医骨伤科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10
伤寒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10
中医老年病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08
中医痹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08
中医血液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08
民族医学(敦煌医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08
资料来源:注:以上名单不全
省级重点学科一览表
学科名称批准部门批准
生物医学工程甘肃省教育厅2019·02
临床医学甘肃省教育厅2019·02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甘肃省教育厅2019·02
中医学甘肃省教育厅2019·02
中西医结合甘肃省教育厅2019·02
中药学甘肃省教育厅2019·02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甘肃省教育厅2019·02
资料来源:
省级医疗卫生重点学科
学科名称部门时间
方剂学中医临床学院2010
中医内科学中医临床学院2010
中医脑病科第一附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0
中医消化科第一附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0
中医老年病科第一附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0
呼吸内科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
内分泌科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
神经内科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
职业病科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宝石花医院2019
重症医学科甘肃宝石花医院2019
资料来源: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教职医护员工5337人(含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926人。现有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6人,双聘院士4人,岐黄学者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1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24人,22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63人荣膺“甘肃省名中医”,16人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17人获“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奖”,16人获“甘肃省园丁奖”,40人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2人入选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7人入选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7人被选拔为甘肃省领军人才,27人被选拔为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
甘肃中医药大学部分高层次人才
类别名录
国医大师王自立
全国名中医王自立、刘宝厚、张士卿
岐黄学者李应东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士卿、裴正学、赵健雄、刘国安
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李妍怡
甘肃省名中医宋敏、赵健雄、刘国安、戴恩来、周语平、吴红彦、王思农、姜劲挺、赵党生、刘立、吴玉泓
甘肃省优秀专家李应东、李金田、陈林庆
甘肃省教学名师李金田
甘肃省“333”人才工程周语平、李应东、李金田、王引权
甘肃省“555”人才工程刘永琦、李成义、王亚丽、郭玫
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周语平、李金田、李成义
甘肃省领军人才宋敏、李应东、李金田、戴恩来、王引权、李成义、郭玫
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刘永琦、宋敏、韩涛、杨扶德
资料来源:注:以上名单不全
省级教学团队一览表
名称所属院部团队带头人年度
中药生药学教学团队药学院李成义2009
中医临床基础教学团队中医临床学院李金田2010
中医学基础教学团队基础医学院安耀荣2011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团队中医临床学院宋敏2012
中西医结合基础教学团队基础医学院刘永琦2013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基础医学院梁永林2016
流行病与医学统计学教学团队公共卫生学院郑贵森2017
中药资源学教学团队药学院晋玲2018
针灸学教学团队 针灸推拿学院严兴科2019
中药化学和中药分析课程教学团队药学院郭玫2019
中医儿科学教学团队中医临床学院史正刚2020
中药炮制学教学团队药学院李越峰2020
内经教学团队基础医学院梁永林2021
卫生事业管理学专业教学团队经贸与管理学院杨敬宇2021
人体解剖学教学团队基础医学院汪永锋2022
临床检验教学团队公共卫生学院陈彻2022
资料来源: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3月,学院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1个甘肃省科普示范基地,150家实践教学基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0门。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览表
专业名称所属院部 级别
中医学中医临床学院国家级
中药学药学院国家级
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国家级
医学信息工程信息工程学院国家级
针灸推拿学针灸推拿学院省级
藏医学藏医学院省级
护理学护理学院省级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药学院省级
临床医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省级
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学院省级
医学检验技术公共卫生学院省级
医学影像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省级
康复治疗学针灸推拿学院省级
中药资源与开发药学院省级
资料来源:
特色专业一览表
专业名称负责人年度级别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李成义2008国家级
中西医临床医学李应东2009国家级
针灸推拿学严兴科2010国家级
中医学宋敏2011省级
药物制剂魏舒畅2011省级
中药学李成义2014省级
护理学赵鲲鹏2014省级
临床医学陈彻2016省级
藏医学赵苏静2016省级
医学影像学周晟2017省级
资料来源:
精品资源共享课一览表
名称级别课程负责人
医学免疫学省级刘永琦
中医妇科学省级武权生
中医基础理论省级梁永林
中医内科学省级金智生
中医临床基础—伤寒学省级李金田
中医临床基础—温病学省级李金田
中医外科学省级王思农
药用植物学省级晋玲
中医筋伤学省级宋敏
资料来源:
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一览表
名称负责人年度级别
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刘永琦2011省级
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刘丽2012省级
中药生药实验教学中心李成义2013省级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李越峰2016省级
理化实验教学中心刘雄2017省级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2019省级
资料来源: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课程类型
中药鉴定学李成义线下一流课程
伤寒论李金田
中药化学郭玫
中医基础理论梁永林
中西医临床内科学李应东
中医妇科学武权生
内科学武燕
中西医结合方法学戴恩来
方剂学王虎平
中医诊断学万生芳
外科手术学潘海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谢晓蓉
外科护理学李芳
康复医学导论严兴科
内科学田旭东
循证医学樊景春
外科学李军良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郑贵森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卫生事业管理学张维
妇产科护理学王艳波
组织学与胚胎学陈彦文
中药分析邵晶
人体解剖学陈彦文
医古文段祯
医院管理学罗中华
医学统计学吴建军
中医基础理论梁永林
医学免疫学刘永琦
中药学邓毅
病理学黄勇
医学微生物学苏韫
影像解剖学张薇薇
药理学杜丽东
预防医学-突发人间鼠疫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虚拟仿真实验王新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 中医药出口商品盈亏核算与贸易磋商虚拟仿真实训王志宏
创新创业基础梁婷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资料来源:
省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基础——伤寒学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各家学说中药学中药鉴定学
医用生物学中医临床基础——温病学中药化学内科学
中医妇科学方剂学诊断学医学免疫学
中医外科学分析化学//

教学成果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12项立项建设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17项;立项建设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62项,资助研究经费67·1万元。
2021年省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成果名称成果负责人成果等次
遵循中医药教育规律,构建循序渐进的中医经典课程教学体系赵鲲鹏特等奖
云班课撬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梁永林一等奖
“医理融合”促进中医院校基础医学教育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刘永琦二等奖
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与实践罗中华二等奖
“强师培基,践行提质”—中药资源普查在中药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与创新晋玲二等奖
“医教协同”改革背景下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吴建军二等奖
资料来源: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已与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共建了9所“岐黄中医学院”和6个“中医中心”,与美国、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被教育部列入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对口支援。

截至2024年9月,学校第二附属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合作共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甘肃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附属医院

截至2025年3月,学校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6所。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