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学院前身
琼台书院
海南师范大学前身为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的琼台书院。1705年初,康熙钦命广东分巡雷琼兵备道焦映汉到琼崖任职。焦映汉是当时著名学者,进士出身,注重教化,其决定筹建一所书院,重摄琼州学风,并于当年建立了“琼台书院”。
琼崖中学堂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25个学院,开办65个本科专业。
学院 | 本科专业(类) |
---|---|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教育学(师范)、学前教育(师范)、特殊教育(师范) |
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师范) | |
教育技术学(师范) | |
海南民族预科(师范) | |
海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应用心理学(师范) |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 小学教育(中文与社会方向、英语教育方向)(师范) |
小学教育(数学与科学方向)(师范) | |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海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历史学(师范) |
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 | 新闻学、广播电视学 |
广播电视编导、表演 | |
广播电视编导(中俄合作办学) | |
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
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师范和非师范)、日语、翻译 |
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舞蹈学(师范)、舞蹈表演 |
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美术学(师范)、书法学(师范)、绘画、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 |
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 |
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税收学 |
电子商务 | |
海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 |
海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
软件工程(niit班) | |
海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 化学(师范)、应用化学、制药工程 |
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师范)、生物技术、园林、生态学 |
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师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高尔夫运动与管理方向) | |
海南师范大学足球学院 | 体育教育(足球方向)(师范) |
运动训练(足球项目) | |
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地理科学(师范)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 |
海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
海南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师范) |
(截至2024年5月)(官网简介页面和专业页面数据不一致)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中国语言文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生态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化学、地理学、工商管理学、生态学、艺术学、设计学、网络空间安全、心理学、物理学、理论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 |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 教育、国际中文教育、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体育、应用统计、旅游管理、翻译、国际商务、生物与医药、林业、工商管理、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美术与书法、设计 |
海南省a类特色重点学科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生态学 |
海南省b类特色重点学科 | 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工商管理、设计学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2130人,其中教学及科研人员1385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5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海南省杰出人才4人,领军人才86人次,拔尖人才287人次,其他类高层次人才560人次。类别 | 姓名 |
---|---|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 张引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李森过建春、陈光英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李森、林强、过建春杜明娥、郭根山、王习明、陈光英 |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王习明、陈光英 |
海南省杰出人才 | 李森、陈光英、李占鹏、皮树义 |
海南省领军人才 | 王旭初、王增智、张梦、张兴吉、谢海林、廖波、郑作环、蔡宝来 |
海南省拔尖人才 | 姜岚、王标、王士泉、张贝尔、李敏纳、张君、崔友兴、史振卿、张现洪、李锋、王立敏 |
教学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是全国首批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单位、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试点单位、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获批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近五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学生在省部级以上的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科专业竞赛中先后取得国家级奖励400余项、省级奖励超1000项。学校还入选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海南省院士工作站设站单位。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基于黎锦文化传承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新闻学、化学、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体育教育、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设计、旅游管理、音乐学、翻译 |
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现代教育技术、宏观经济学、综合英语(三)、翻译理论与实践 |
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 | 中国现代文学、动物学、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数学分析 |
省级精品课程 | 外国文学史、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中国古代史、色彩、有机化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现当代文学、高等代数、生态学、《资本论》选读、高等数学、动物学、大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古代文学、物理教学论、无机化学、政治经济学、学校体育学、自然地理学、数学分析、邓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物理化学、计算机基础、汉语言学、高师公共教育类系列课程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经济学、制药工程、音乐学、教育技术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应用心理学、统计学、软件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美术学 |
合作交流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建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部委级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3个,海南省重点实验室8个、工程中心9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3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重点新型智库1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4个、自然科学科普基地2个。成立海南省首个人文院士工作站,建成省级院士创新平台21个。类别 | 名字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热带药用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带岛屿生态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据科学与智慧教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部委级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 | 南盟国家研究中心、菲律宾研究中心 |
省重点实验室 | 海南省热带药用植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动植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水环境污染治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激光技术与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海南省计算机科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生态文明与陆海统筹发展重点实验室、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智化传承应用与创新设计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电化学储能与能量转换重点实验室(筹)、海南省热带海岛地表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筹) |
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海南省南海区域文化研究基地、海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海南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基地、海南经济特区法治战略研究基地、海南省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海南省意识形态与舆论研究基地、海南省民族艺术传承创新研究基地、海南省比较文学与海岛文化研究基他、海南省国际设计岛创新设计研究基地 |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 海南省热带生物蛋白质工程研究中心、南药资源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海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数据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激光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6月,近五年,学校获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超60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超100个,海南省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200余篇,签订横向合作协议363项,获授权专利420项。类别 | 项目 |
---|---|
海南省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战略选择》 |
国家级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义务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校徽构思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着力突显海师办学特色、国际化视野与文化传承。
采用图形与文字有机组合,汉字“海师”字体,采用同构共生的表现语言,既借鉴篆刻书体的特征,又具有极强的时代感,篆刻印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凝练,也代表海师的办学责任、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对社会的承诺。视觉中心部分是由古书卷和传统案等构成汉字“海师”的部分笔画,体现海南师范大学原院址曾在琼台书院内的办学历史渊源,也表达了学校书香学府的文化氛围。汉字的背景图形,选用海师校园最富特色植被“大榕树”为图形元素,寓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突出海师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办学特色。校徽圆形外框中的波浪形态,形似从宇宙中视角远观地球,海水环绕球体的表面形成海平面。一方面代表水能够润泽万物,也暗喻海师这棵大树在水滋养下枝繁叶茂,茁壮成长。表达海南师大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不断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也体现海南师范大学国际化的办学视野。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区情况
龙昆南校区
龙昆南校区(简称南校区),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昆南路99号,是海南师范大学所属的校区之一,占地约334·3亩。校区有音乐学院、旅游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等学院。桂林洋校区
…更多「校区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