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开设9个二级学院,共设置40个本科专业,其中,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管理为2024年新增专业。
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工程学院 | 机电工程学院 |
商学院 | 创艺设计学院 | 外贸与外语学院 |
体育与健康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基础教研部 |
参考资料: |
学科门类 | 专业名称 |
---|---|
工学 | 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智能制造工程、医学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虚拟现实技术 |
管理学 | 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国际商务、酒店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艺术学 | 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文学 | 英语、商务英语 |
经济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科技 |
教育学 | 休闲体育 |
理学 | 运动康复 |
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据202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1300人,其中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0%、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占比84%。教师中有广西高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人、广西高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人、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培养对象1人。类别 | 名单 |
---|---|
广西高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段复建 |
“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对象 | 龙海平、马丽萍 |
参考资料:(注:名单不全)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八大专业集群、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广西民办高校重点支持建设专业4个、广西民办高校特色专业3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
类别 | 名称 |
---|---|
自治区级特色专业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自治区级民办高校重点专业 | 电子信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自治区级民办高校重点建设专业 |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 |
自治区级高等学校课程一体化建设专业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网络工程、市场营销 |
广西民办高校优势特色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自治区级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首期试点专业群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群 |
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 | 管理学、c语言程序设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逆向工程技术、专题设计研讨(创新实践服务“红色乡村”)、云计算和服务器应用、国际礼仪、初级财务管理、摄影及影像处理技术、地域民族文化社会实践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新编数字逻辑电路 |
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 摄影实训 |
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 “信科-腾盛”工程技术人才实践教育基地 |
自治区级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
自治区级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示范中心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
自治区级创优计划项目 | “信科-腾盛”工程技术人才实践教育基地 |
参考资料: |
学生成绩
2020至2021学年,学校学生获2021年度自治区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7项,其中国家级23项、自治区级54项,往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6项通过结题验收;2021年,学校学生共获得全国性学科竞赛奖励100余项,自治区奖励300余项。据2022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学生在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2项;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铜奖1项,广西金奖、银奖各1项;学生男子篮球队在2016年cuba(阳光组)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决赛中获第9名。
2023年,学校学生获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广集团杯”广西赛区选拔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3项;202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2023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第十九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人工智能设计大赛获全国总决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获全国二等奖 1 项,华南赛区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广西赛区一等奖7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4项;·第七届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 1 项、三等奖9项,广西赛区二等奖2项、三等奖13项;桂林信息科技学院girt战队获2023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机甲大师高校联盟赛(西南站)3v3对抗赛冠军、步兵对抗赛冠军。
教学成果
据202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在第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中,教学团队夺得了大赛的最高奖——特等奖。学校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8项、广西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立项项目1项、广西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2项。
课题名称 | 奖项类别 | 获奖时间 |
---|---|---|
应用型市场营销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12年 |
“大工程”背景下的独立学院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12年 |
独立学院思政课“二•三•四”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12年 |
基于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12年 |
基于能力导向的独立学院工科专业应用型转型研究与实践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17年 |
“教﹒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电子类专业课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17年 |
面向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独立学院通信类专业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17年 |
依托原创精品课件资源,推动艺术设计类专业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17年 |
基于“海外协同育人平台”的应用型外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19年 |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训练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19年 |
“四融合四协同”的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24年 |
参考资料: |
合作交流
据202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实施“3+1”和“2·5+0·5+1”校企协同育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校企深度合作企业300余家,获40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学校当选“全国绿色算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软件信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生态环保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理事单位、“广西能源电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长单位等6个行业共同体单位。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