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65年6月16日,广东省中药材学校成立,校址在广州市塞坝口。
1974年3月,迁址至浆栏路并更名为广东省商业技校第一分校。
1979年9月,改为广东省医药技工学校。
1983年,成立广东省医药职工中专学校,与广东省医药技工学校一起办学。
1984年,迁址至广州市天河区龙洞。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15个教学单位,开设46个高职专业。二级学院 | 高职专业 |
---|---|
中医保健学院 | 中医养生保健、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针灸推拿、药膳与食疗 |
制药工程学院 | 药物制剂技术、药品生产技术、制药设备应用技术、化学制药技术 |
药学院 | 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 |
健康管理与生物技术学院 | 健康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生物制药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健康管理含高本衔接班)、医学生物技术、药品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老年保健与管理 |
食品学院 | 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测、保健品开发与管理、餐饮管理 |
化妆品与艺术设计学院 | 化妆品技术、化妆品经营与管理、应用化工技术、香料香精工艺、安全技术与管理、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 |
软件学院 | 软件技术(web前端开发方向)、移动应用开发(移动医疗android方向)、卫生信息管理(医院信息系统运维方向、行心健康医疗现代学徒班) |
继续教育学院 | 药学、中药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食品营养与检测、护理、医疗器械、化妆品应用 |
国际交流学院 | 健康管理(含高本衔接班)、老年保健与管理、健康管理(中外合作办学)、药品经营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生物制药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护理学院 | —— |
中药学院 | —— |
管理学院 | —— |
医疗器械学院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备注:官网简介页面和专业介绍页面数据不一致)资料来源: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专任教师628人,教授等正高职称45人,副教授等副高及以上职称171人,博士、博士后109人,超过75%的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38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5名、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类别 | 名单 |
---|---|
珠江学者 | 苏新国 |
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学术继承人 | 曾姿霈 |
广东省重点专业带头人 | 丁立、刘浩 |
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 虎松艳等 |
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 | 徐清 |
广东省先进德育工作者 | 何红 |
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优秀专业带头人 | 丁冬梅、陈歆妙、李婷菲、刘红梅 |
广东省教学名师 | 张健泓、丁立 |
广东省优秀指导教师 | 黄嘉凤 |
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 | 虎松艳等 |
南粤优秀教师 | 杜新儿、丁冬梅、刘莉兰 |
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研究所1个,校级研究所1个。类别 | 名称 |
---|---|
广东省研究所 | 广东省中药研究所 |
校级研究所 | 食品医药卫生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
研究成果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十二五”期间,学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达19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4项;教师申请专利1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教职工发表论文1395篇,其中被中文核心期刊收录313篇,sci收录30篇,ei收录6篇。类别 | 名称 |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凤凰单丛乌龙茶资源利用和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释义:学校校徽是圆环徽标,主色调为绿色;外环上方是学校中文名称,外环下方为学校英文名称;内环图案以太极图为设计蓝本,代表医易同源、药食同源;图中双人合抱代表学校和谐、健康发展;“1965”为学校创始年份。
精神文化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