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百科
广东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是广东科技学院下设的二级学院,创办于2003年,以"立足基础、强化实践"为办学特色,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学院设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7个本科专业,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通过ieet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环境设计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建成省级课程。
师资队伍方面,截至2024年12月,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和副高以上职称教师达31人,攻读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31%。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超50项、省级奖项超80项,涵盖icad国际美术设计大赛等国际赛事。
学院积极推动产教融合,与东莞领秀光电科技、广东溢达纺织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并与梯面镇人民政府开展校地合作项目。学生组织建设规范,2024年通过第六次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学生会主席团。
学科建设与专业认证
学院开设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服装设计与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于2024年前通过ieet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环境设计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建成省级课程。专业设置紧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形成覆盖文化创意、数字媒体、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设计学科群。
师资队伍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和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31%。教学团队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子红等行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
人才培养与成果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黄佳谊获2024年米兰设计周广东赛区一等奖、2023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陈雅诗获2024年中国(大朗)毛织产品交易会十佳设计师称号
环境设计专业何彩晶获2023年"国青杯"全国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
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
9月与东莞领秀光电科技开展案例研讨,院长刘亚军主持交流
11月与梯面镇人民政府共建乡村振兴项目,副院长王萍带队考察实践基地
合作涵盖产业融合三种类型:渗透型(课程共建)、交叉型(项目研发)、重组型(平台孵化),年均开展企业进校园活动超10场。
学生活动与组织建设
学生自治方面,2024年10月召开第六次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陈智、郑佳妮、曾丝雨组成的新一届主席团。学生干部平均志愿服务时长超300小时,钟良佩等获省级优秀志愿者称号。
师资力量
专任教师178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98%,毕业于全国八大美院教师比例20%,有海外著名设计院校留学背景教师比例21%,其中有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专家库成员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库成员、省市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全国美展作品入选者,德国红点奖获奖教师、省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行业知名专家教授和来自企业设计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比例达到31%,学院现有博士研究生学位和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1人
师资队伍邵明福 | 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学工副院长,副教授,在读博士,东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东莞市优秀共青团干部。 | 刘亚军 | 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副教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优秀教师、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东莞市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 |
周雪松 | 教授,艺术设计学院教学副院长,东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东莞市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广东科技学院莞邑文化研究院研究员。近年来,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1项,参与2项,参与国家社科艺术学课题1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 | 王萍 | 艺术设计学院科研与产教融合副院长,博士,副教授。广东科技学院优秀教师,广东科技学院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
谭立平 | 教授,硕导,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专家库成员,广西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 杨树彬 | 教授,硕导,广东省本科高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带头人,专职督导。 |
金日龙 | 教授,硕导,全国艺术科学专家库专家,广东省学校公共艺术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国际赛事评委,广科学术分委会主任,广科设计学学科带头人,艺术与科技专业带头人。 | 张增强 | 教授,硕导,广东省纺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师,承担《服装材料学》核心课程教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带头人。 |
行政管理
组织机构
现任领导
学院领导党委书记、副院长 | 邵明福 | 院长 | 刘亚军 |
副院长(教学) | 周雪松 | 副院长(科研与产教融合) | 王萍 |
公众号主体介绍广东科技学院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广东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是由广东科技学院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广东科技学院(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广科院,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全国首批健康学校建设单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始建于2003年的东莞南博专修学院;2004年9月,升格为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4月,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广东科技学院。2015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学院成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年9月,广东科技学院松山湖总校区正式开学。2021年成功入选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并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2023年2月,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csa)跨境电商综试区示范型产业学院在学校成立。11月,学校与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2月,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2024年4月,学校与东莞理工学院签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拥有南城和松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开设本科专业47个,有省级特色培育专业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有在校生34713人,专任教师1945人,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57亿元,纸质图书313·09万册。截至2024年9月,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专科专业13个。
历史沿革
2004年9月,东莞南博专修学院升格为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学院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开设本科专业47个。截至2024年9月,学院设有11个二级学院,开设专科专业4个。
院系设置二级学院 | 专业名称 |
---|
广东科技学院管理学院 | 市场营销 |
物流管理 |
电子商务 |
工商管理 |
跨境电子商务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供应链管理 |
广东科技学院财经学院 | 财务管理 |
金融工程(大数据金融) |
投资学 |
资产评估 |
会计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贸易) |
经济与金融(数智金融) |
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 |
数字经济 |
会计学(acca国际会计) |
广东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 汽车服务工程 |
机械电子工程 |
自动化 |
电子信息工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机器人工程 |
通信工程 |
智能制造工程 |
新能源汽车工程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广东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 | 软件工程 |
网络工程 |
物联网工程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数字媒体技术 |
网络空间安全 |
软件工程(hcip卓越软件工程师班) |
网络工程(hcip卓越网络工程师班)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hcip卓越大数据工程师班) |
软件工程(tcp卓越软件工程师班)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tcp卓越大数据工程师班) |
智能科学与技术(tcp卓越人工智能工程师班) |
广东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 商务英语 |
英语 |
英语(3+1本硕中英贯通培养) |
广东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视觉传达设计(美术类) |
环境设计(美术类) |
产品设计(美术类) |
数字媒体艺术(美术类) |
服装与服饰设计(美术类) |
艺术与科技(美术类) |
广东科技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 - |
广东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 - |
广东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 - |
广东科技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 - |
广东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945人、外聘教师258人,折合教师总数为2074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76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9·18%;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55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8·28%;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809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3·01%,有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广东特支25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劳模1人、省教学名师4人、国家教指委委员2人、省教指委委员5人、南粤优秀教师6人。
师资力量类别 | 名单 |
---|
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校长 | 刘志扬 |
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 | 蔡峰、陈德根、樊勇、唐业富、周菊菊 |
南粤优秀教师 | 聂军 |
东莞市优秀教师 | 陈长美、彭俊峰、文勇 |
东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 孙建 |
参考资料:备注:名单不全 |
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2个,省市级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22个,科产教融合创新中心2个,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校企联合实验室2个、东莞市重点实验室3个、东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
截至2023年7月,学校有3个省级科研平台、7个市级科研平台、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65个校级研究平台。
科研平台类别 | 名称 |
---|
广东省社科联直属研究基地 | 岭南文化研究基地 |
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管理与创新研究中心 |
智能财务与绩效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0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及中文核心期刊1500余篇;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510余项;出版教材及学术著作350余部;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500余项。
研究成果(部分)类别 | 项目名称 | 奖项 |
2023年厂东首质堇友展促进会科学技术奖 | 蓝莓果酒质量溯源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 三等奖 |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 大型五轴立卧加工中心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三等奖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广东科技学院现校徽自2018年10月启用,校徽主色调为深蓝色,整体构图简洁、大方,蕴含了丰富内涵。
校徽外框呈圆形,外框内第一部分上部为学校全名,下部为校名的英文翻译。中英文校名与外框互为同心圆,寓意为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共创辉煌。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9月,广东科技学院拥有南城和松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
南城校区
广东科技学院南城校区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西湖路99号。
松山湖校区
广东科技学院松山湖校区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东园大道松山湖段2号。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职务 | 姓名 |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梁瑞雄 |
党委书记、副校长、省政府督导专员 | 吴念香 |
常务副校长 | 周二勇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吴立平 |
副校长 | 陈标新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孙建 |
副校长 | 刘熹 |
副校长 | 李才 |
党委委员、副校长、工会主席 | 赵惠华 |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 毕会东 |
党委专职副书记 | 袁本新 |
副校长 | 汤庸 |
副校长 | 阎秋生 |
党委委员 | 王宏武 |
党委委员 | 李炳 |
党委委员 | 高润泽 |
截至2025年5月,参考资料: |
校园环境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总占地面积133·00万平方米,产权占地面积为112·67万平方米,学校总建筑面积为105·01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496694·65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179447·46平方米(含智慧教室面积18480·0平方米),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132660·8平方米。拥有体育馆面积8266·54平方米。拥有运动场面积99195·2平方米。
杰出校友
校友情况姓名 | 校友介绍 |
---|
吴思娜 | 外国语学院2023届毕业生,定向运动项目国家二级运动员 |
李植森 | 东莞长安人,毕业于广东科技学院,国家中级茶艺师职称,曾获2024年东莞市“五四”优秀青年称号。 |
所获荣誉
所获荣誉时间 | 名称 |
---|
2016年 | 2015年度东莞市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
2017年 | 2016年度东莞市无偿献血工作先进单位 |
2020年 | 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机构 |
2021年 | 东莞市无偿献血应急单位 |
2021年 | 获批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
2021年 | 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
2022年 | 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 |
2023年 | 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 |
2023年 | 入选全国首批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
2023年 | 2023年广东省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 |
2023年 | 广东省第四批党建工作示范校 |
2023年 | 2022年广东省高校新媒体影响力一等奖 |
2023年 | 2022-2023年度国防教育工作(高校武装部)先进集体 |
2024年 | 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
2025年 | 广东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