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由来
据记载,其地解放初属翁西乡,称高沙村。因位于钱塘江北岸,由沙滩逐渐推挤形成,此处为最高处,村以此得名。
建制沿革
解放初期,钱塘江北岸沙头最高的地方称为高沙头,移民便在此落脚生活。1954年,由于该地形像一面铜盘,故得名为铜盘村。1958年改名为高沙连队。1960年称为下沙公社高沙大队,1983年改为下沙乡高沙村,2002年5月开始撤村建居,正式成立高沙社区。
行政区划
高沙社区东临下沙大学城,西接大型居住区(杭州经济适用房),北抵杭州德胜东路杭州绕城东线,总面积0·35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
高沙社区地处下沙城市中心,社区前门紧邻杭州地铁1号线(高沙路站),距沪杭甬高速公路5公里,邻近的下沙大桥连通沪杭、杭宁、杭甬、杭金衢四大高速公路,可直达萧山国际机场。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12月,高沙社区共有居民小组6个,居民实际户数380户,常住人口1600余人,外来人口15000余人。
政治
高沙社区党党委下设五个党支部,有正式党员78人。
经济
高沙社区先后建设五期工程,总用地面积99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8亿元,收回长期租住资金1·9亿元,集体留存4-5期9万平方米,1-3期店面营业房和地下室共4万余平方米,社区内现有教师学生公寓14幢297套,文渊大厦4幢288套。2011年,社区年可支配收入突破4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