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电台阶段
攀枝花市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于1984年7月,时名渡口人民广播电台。
1985年2月,渡口人民广播电台迁至攀枝花公园内。
1987年,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电视台随之更名为攀枝花市人民广播电台。
1991年7月,攀枝花市人民广播电台迁至炳草岗临江路。
1994年12月,渡“攀枝花证券广播电台”成立,为攀枝花市人民广播电台的内设台。攀枝花市广播电台呼号为“攀枝花人民广播电台”频率为88·5兆,每天同时使用4个频率。
电视台阶段
1981年5月,渡口市广播事业管理局改组为渡口市广播事业局。
1982年,渡口电视台创立并正式开播。
1982年,渡口市开始筹建电视转播台,购置彩色摄像机、录像机、编辑机,从四川省广播电视局调拨1套彩色微波传输装置;9月,开始摄制工作,不定期播放《渡口新闻》,后陆续摄制、播放文艺节目和专题节目。
1983年5月,机构改革,渡口市广播事业局改为渡口市广播电视局。
1984年上半年,渡口市电视台开始自办节目,7月1日,正式建成开播。
1986年,渡口市(包括区、县)建成矿务局陶家渡、攀钢南山、米易县官山和盐边县北山等33座电视差转台。
1987年,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电视台随之更名为攀枝花市电视台。
1989年7月,四川省广播电视厅与攀枝花市签约合资共建攀西段微波干线工程。
1990年,攀西段微波干线工程成功开工建设。
1992年9月28日,四川西南微波干线攀西段电路试通成功,四川电视台的两套电视节目可传至攀枝花市,同时回传1套电视节目到成都。
1993年10月,四川省微波总站与攀枝花市电视台正式签订《关于微波传输攀枝花电视台新闻节目信号的纪要》,同年四川电视台播出攀枝花台新闻120多条,比1992年增加1倍。同年12月,建成大黑山一点对多点电视微波差转站,将省、市电视台以及市有线电视中心节目信号传送到西区、矿务局、攀钢及东区、五十一公里等地,并开始向有线申视中心五十一公里分中心、东区分中心、攀钢电视台传送信号。
融合发展
2012年10月,原攀枝花市人民广播电台和原攀枝花市电视台合并,组建攀枝花市广播电视台,隶属于攀枝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要承担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广播电视事业建设与改革发展研究等职责。
2023年3月15日,攀枝花日报社、攀枝花市广播电视台联合组建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为攀枝花市委直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