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百科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在创办于1994年12月8日的经济法律学院的基础上,整合了原管理学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部分专业,于2003年6月成立的,是一个具有多专业、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实体。
学院现设有经济学(含国家经济学基地)、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工程、工商管理和财务管理7个本科专业;拥有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1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工商管理(mba)、金融、国际商务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是以原经济法律学院为主体,在整合原管理学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部分专业的基础上于2003年6月成立。
学院现有经济学、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学和财务管理6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和统计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统计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mba)和应用统计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教学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福建师大经济学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和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经济学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和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和海峡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理论经济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资本论〉选读》、《政治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和《货币银行学》等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历史沿革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最早可追溯到1956年福建师范学院设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后改为政治课教研室,1960年9月,在原政治课教研室的基础上创办政治教育系。1972年,政教系成为福建师范大学首批复办的四个系之一。1994年12月,政治教育系更名为经济法律学院。2003年6月,以经济法律学院为主体,整合原管理学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部分专业,成立经济学院。
办学规模
学院建设
学院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设了一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新课程,形成了有特色的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获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两项,获省重点建设课程和省优秀课程1门。学生在各项校级及其以上学科竞赛活动中,如在“创业计划”、“网页设计”、“课件制作”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学院还组织师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经济理论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建立了一批社会实践点。同时,为激励学院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全面发展,于2000年5月建立了“陈征经济学学术基金”奖学金等助学基金,每年奖励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人才培养
…更多「办学规模」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交流
学院历来重视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学院在经济界和学术界的影响。主办了5次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主办和主持召开了全省学术会议近30次;邀请来校访问、讲学、交流的国内外专家学者50多人次;聘请了10余名国内外著名的教授、专家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教师中有28人次到美国、英国、德国、前苏联、日本、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研究、讲学、考察等,有10余人在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福建省经济学会等学术团体中担任常务理事、副会长以上职务。同时,学院还与国内外的许多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院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学院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学院党总支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在校精神文明建设评比中获得综合考评第一名,学院被评为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和校“成教工作先进集体”,学院工会被评为福州市“先进职工小家”和校“模范教职工之家”,政治经济学教研室被评为省教育先进集体,教职员工中被评为省级以上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20多人次,经济学基地班等3个学生班级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先进班集体。学生中要求上进的人数不断增加,入党积极分子占学生总数的90%,历届本科生毕业生的党员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30%--40%,研究生的比例近80%。
公众号主体介绍福建师范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是由福建师范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福建师范大学(fujian normal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简称为福建师大、福师大,是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该校还是国家单独招收台湾学生试点学校、国家教育部面向东南亚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家汉办“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入选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福建师范大学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复办并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1981年国务院批准该校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荣获“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22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000多亩;开设本科专业85个,设有28个二级学院;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有专任教师2160人,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2·5万余人,各类研究生1万余人。
历史沿革
1907年2月,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创立,陈宝琛任校长,第一届学堂开设有理化、博物选科,后开设地理历史选科、数学选科和博物本科。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政府下令,学堂改为学校,后设高师科和初师科。1914年8月,因为该校受制于中华民国教育部法令,福建高等师范学校停办,1915年该校的高等师范教育结束。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开设85个本科专业;设有28个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学院 | 本科专业 |
---|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学前教育(师范)、教育学(师范)、教育技术学(师范)、学前教育(中美合作办学、师范) |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小学教育 |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应用心理学、心理学(师范) |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 经济学(含国家经济学基地)、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工程、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 | 法学 |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马克思主义理论 |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 汉语语言文学(含师范、非师、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孙绍振班) 、文化产业管理(含闽台合作项目) |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师范、非师范含英葡方向)、日语、西班牙语、翻译 |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 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 |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 历史学(师范)、历史学(历史学+地理科学复合培养)、图书馆学、档案学 |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公共管理类(含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 |
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 行政管理、旅游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城市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 体育教育(师范、含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 |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音乐学(“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音乐学(师范)、舞蹈学(师范)、音乐表演 |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美术学(师范教育,含国家人才培养基地)、视觉传达、环境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 |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统计学、数据科学 |
福建师范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软件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英合作办学项目)、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软件工程、软件工程(闽台合作办学项目) |
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 | 物理学、材料物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福建师范大学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 化学(师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含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 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含闽台合作项目)、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含闽台合作项目)、生态学 |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师范)、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生物”复合师范专业 |
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师范类国内招生)、汉语言(招收留学生)、网络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字媒体技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 / |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 / |
福建师范大学索莱达学院 | / |
福建师范大学海峡柔性电子(未来科技)学院 | / |
注:此表统计时间为2024年6月,表格内容与学校官网简介页面数据不一致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福建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培优学科2个及主干学科3个、省高峰学科9个和高原学科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6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学、社会科学总论、植物与动物学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5个学科进入esi前5‰。
福建师范大学学科建设一览表类别 | 名单 |
---|
国家重点学科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福建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主干学科 | 马克思主义理论等 |
福建省高峰学科 | 地理学、教育学、体育教育、舞蹈学等 |
福建省高原学科 | 政治发展与地方治理(政治学与公共管理交叉学科)、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等 |
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 | 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生态学、光学工程、音乐与舞蹈学、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美术学、法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软件工程、政治学、工商管理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美术学、教育学、 数学、化学、世界史、中国史、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音乐与舞蹈学、光学工程、统计学、生态学、理学、生物学、网络空间安全 |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 | 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学、社会科学总论、植物与动物学 |
注:此表统计时间为2024年6月,仅列出福建师范大学部分学科建设 |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类别 | 名称 |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艺术学 |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音乐、戏剧与影视、美术与书法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艺术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新闻传播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艺术学、设计学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音乐、戏剧与影视、美术与书法、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法律、社会工作、教育、体育、国际中文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博物馆、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图书情报、舞蹈、设计 |
注:此表统计时间为2023年9月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拥有专任教师216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61·5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71·16%,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各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7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青年项目2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含海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人。
福建师范大学师资力量类别 | 名单 |
---|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 陈镜明 |
欧洲科学院院士 | 陈邦林 |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 朱鹤健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黄志群 |
国家第三批“万人计划”人才 | 黄志群、郑家建、黄志高、方克艳、赖海榕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郑家建、叶松荣、陈新凤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王耀华、黄志高 |
福建省“高校领军资助计划”人选(领军人才项目) | 王德民、郑家建、黄志群、赖海榕、陈颖 |
福建省“高校领军资助计划”人选(青年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后备)项目) | 王健、程栋梁、陈光水、项生昌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国家文科基地(中国语言文学)主干课程教学团队、排球教学团队 |
教育部创新团队 | “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创新团队、“亚热带森林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教育部创新团队 |
注:此表统计时间为2024年6月,仅列出福建师范大学部分师资力量 |
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获批建设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全国仅7个),拥有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之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部省级科研平台123个。
福建师范大学科研平台级别 | 科研平台 |
---|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技部)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工业微生物发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聚合物资源绿色循环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工业微生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 |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机能评定重点实验室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研究站 |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
国家海洋渔业局公共服务平台 | 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产业化开发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
省级重点实验室 | 福建省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 | 福建省天然免疫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 |
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 | 福建省植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 |
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 | 福建省先进材料化工基础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 |
福建省发育与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 | 福建省分析数学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 |
福建省污染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 | 数字福建环境监测物联网实验室(省发改委) |
福建省量子调控与新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 | 细胞逆境响应与代谢调控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 |
福建省网络安全与密码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 | 智慧旅游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 |
福建省特色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 | 运动与健康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 |
省级工程中心 | 福建省现代发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省发改委) | 福建省光电传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技厅) |
福建省森林碳计量技术开发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省发改委) | 福建省微藻种质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技厅) |
福建省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技厅) | 福建省太阳能转换与储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技厅) |
福建省陆地灾害监测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技厅) |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省教育厅) |
福建省公共服务大数据挖掘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技厅) | 工业生物催化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省教育厅) |
福建省先进高温超导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省发改委) | 网络安全与教育信息化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省教育厅) |
高效电池组件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省教育厅) | 城市废物资源化技术与管理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省教育厅) |
协同创新中心 | 海西绿色生物制造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医学光电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海西绿色生物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南方湿润区森林碳汇与全球变化协同创新中心 |
先进高场超导材料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 | / |
省级研究中心、基地 | 福建省合成树脂功能化技术重大研发平台(省科技厅) | 福建省传统酿酒行业技术开发基地 |
福建省改性塑料技术开发基地研究中心(省工信厅) | 福建省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创新中心(省工信厅)(制造业) |
福建省网络与信息安全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省工信厅) | 太阳能转换与储能工程公共服务平台(省工信厅) |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省科技厅) | 福师美星创天地(省科技厅) |
福建省应用数学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省科技厅) |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省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省工信厅) |
省级野外观测研究站 | 三明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福建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省科技厅) | 闽江口湿地福建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省科技厅)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6月,仅列出福建师范大学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参考资料: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先后获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00余项,其中独立或合作获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4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2019年至2024年5月,该校承担各类国家级课题600多项,其他各类课题39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类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39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5项。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成果类型 | 等级 | 项目名称 |
---|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语言学一等奖 | 明清闽北方言韵书手抄本音系研究 |
中国文学二等奖 | 文学文本解读学 |
历史学二等奖 | 文化的他者:欧洲反美主义的历史考察 |
体育学二等奖 | 国际体育科学研究新进展与我国体育科学的理论创新 |
宗教学三等奖 | 籖占与中国社会文化 |
外国文学三等奖 |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英国卷) |
教育学三等奖 |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
交叉学科三等奖 | 汉唐佛、道经典的文体比较——兼论宗教文化视野中的比较文体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三等奖 | 人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生态社会主义研究 |
青年成果奖 | 另一个世界可能吗?——当代生态社会主义研究 |
女性主义音乐批评与中国实践 |
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生活垃圾源废塑料精细化分选与高质利用产业化 |
福建省自然科学奖 | 三等奖 | 电纺复合纤维的储能与环境催化机制及多级结构调控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6月,仅列出福建师范大学部分研究成果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福建师范大学校徽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上方是最早前身校“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的外观造型,下方有“1907”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校名,下方是“福建师范大学”的英文大写。
校徽中的四根方胜柱是中国特有的吉祥文化的图形化,表达同心相合,彼此相通的美好意愿,拉长的柱子喻“盘长”的传达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哲学思想。方胜柱格栅与建筑主体通透开敞式,意指对内对外交流合作与沟通,以及东西方在文化上的交流和融合,创造出更深、更新的理念精神。笔架山门是开启知识之门的象征。
精神文化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福建师范大学共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4000多亩。
仓山校区
仓山校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三路8号。截至2024年6月,该校区建有图书馆、学生公寓、教学楼、科学会堂等基础设施;拥有外语学院等院系。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福建师大附属中、小学位于该校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福建师范大学现任领导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潘玉腾 |
校长 | 郑家建 |
党委副书记 | 陈晓红 |
副校长 | 欧阳松应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吴剑锋、方千华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省监委驻福建师范大学监察专员 | 林月恩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6月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福建师范大学历任领导职务 | 姓名 | 任职时间 |
---|
党委书记 | 张立 | 1979·7—1981·10 |
胡友庭 | 1981·10—1983·11 |
范公荣 | 1983·11—1986·8 |
李青藻 | 1986·8—1988·9 |
林可华 | 1988·9—1995·4 |
邱炳皓 | 1995·4—1997·12 |
苏玉泰 | 1997·12—2002·8 |
张金栋 | 2002·8—2010·4 |
罗萤 | 2010·4—2013·12 |
黄汉升 | 2013·12—2016·2 |
林和平 | 2016·4—2018·7 |
李宝银 | 2018·7—2021·10 |
校长 | 范公荣 | 1979·7—1983·11 |
陈征 | 1983·11—1988·9 |
朱鹤健 | 1988·9—1992·7 |
陈一琴 | 1992·7—1996·6 |
曾民勇 | 1996·7—2002·8 |
李建平 | 2002·8—2008·7 |
黄汉升 | 2008·7—2013·12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6月,仅列出福建师范大学部分历任领导参考资料: |
校园环境
截至2024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内有星雨湖、钟楼、启明星雕塑等校园景观。
校友情况
党政界、商界、教育界等多个领域都有福建师范大学的知名校友,如李斌、周福荣、吴冲浒等。
福建师范大学知名校友领域 | 姓名 | 届别/毕业时间 | 备注 |
---|
党政界 | 汪毅夫 | 1977级 | 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曾任福建省副省长、全国台联会长、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洪承琛 | 1987年毕业 | 先后出任新西兰国家统计局亚裔联络官、奥克兰市政府发展局投资局国际关系处主任等要职 |
李斌 | 1989级 | 中共二十大代表,福建省公安厅警务督察总队政委 |
林湫 | 1989级 | 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
郑建闽 | 1986年毕业 |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台联会长、福建省政府副省长 |
王振松 | 1997年毕业 | 福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
教育界 | 周福荣 | 1977级 | 南平市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全国中学思想政治课优秀教师 |
周梁泉 | 1992年毕业 | 副研究员,福建师大文学院客座副教授 |
毛文丑 | 1999年毕业 | 全国模范教师,福建省第二届“最美教师” |
林治豪 | 2008级 | 福州市台江第三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交通路校区老师 |
李繁荣 | 2012年毕业 |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陈炜 | 1990届 | 原福州三中原校长 |
商界 | 吴冲浒 | / | 厦钨集团技术中心主任、金鹭特种合金公司董事长 |
曾延华 | 2008年毕业 | 厦门三优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 |
杨达远 | 2007年毕业 | 中国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
张鸿炜 | 1999级 | 电力零售公司discover energy创始人 |
学术界 | 陈志坚 | / | 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
许金时 | 2000级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基于量子信息技术研究量子物理基本问题”主要完成人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6月,仅列出福建师范大学部分知名校友 |
所获荣誉
学校排名
截至2024年1月,福建师范大学在艾瑞深校友会网发布的“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70位。
截至2024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于第601-700名;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于第87名;在“2023年度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列全球1042名。
学校荣誉
福建师范大学所获荣誉时间 | 名称 |
---|
2015年 | 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
2018年 | 荣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
2019年 | 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
入选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
2020年 | 荣获“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
2021年 | 蝉联“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
2022年 | 获批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 |
获2022年“学生资助志愿者活动先进单位” |
荣获“省直平安单位”荣誉称号 |
入选第一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 |
2023年 | 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 |
2024年 | 被确定为首批福州市专利转化先行单位 |
获得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团体二等奖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6月,仅列出福建师范大学部分所获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