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临水夫人
临水夫人陈靖姑,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最有影响的女神之一。由于她的信仰传说与历史上广大社会底层之城乡民众的生活需求有着密切联系,因之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同时,由于时代风气及各种地域文化因素,使之成为妇女、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保护神,从而得到社会的公认,使得这种信仰不断得以充实、发展和升华,成为一种文化底蕴很深的人文现象。
陈靖姑又名进姑、静姑、四姑、四娘、十四娘临水夫人是陈靖姑大众化的尊称。在各地民间她既是贴近平民最亲最近的人,又是百姓心中最为崇高神圣的神。因此,她还有奶娘、娘奶、奶娘妈、夫人妈、大奶夫人、三奶夫人的昵称,并且还有顺懿夫人、慈济夫人、通天圣母、顺天圣母、平天圣母、仙天圣母、太后元君、临水陈太后等与封号相关的称号。
由于陈靖姑成为女神后,常显灵异,为民除害,护佑生灵,受到历代皇帝的赐封。陈靖姑的信徒有8000多万,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台湾和东南亚国家。
历代帝王对陈靖姑都进行加封敕赐,五代闽王的36个嫔妃死后成为陈靖姑的36婆官,并且树碑纪念;南宋淳佑年间,理宗帝追赐陈靖姑为"慈靖夫人",赐额"顺懿";清乾隆帝封赐陈靖姑为"太后"。
陈靖姑娘娘的庙在唐朝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庙,经过历代皇帝一直加封,一代一代把她封得越来越大,庙宇也慢慢地扩建。最后一次就是光绪年间,皇帝封顺天圣母皇太后的时候。道光皇帝封陈靖姑娘娘为皇太后,所以临水宫的建造都是按皇宫的建造,左右排六部神像,下面古戏台,旁边文武百官。
有一次,陈靖姑进京讲学,宫中盛传皇后难产,陈靖姑得悉后,即刻赶去皇宫,干净利落地帮皇后产下太子。宫娥上奏,德宗皇帝龙颜大悦,封陈靖姑为“天仙圣母”,并在福建古田为其建宫(临水宫,该宫于唐贞元八年即公元792年建成)。
后来,在历代封建统治者的赐封下,天后、(临水) 夫人、(顺天)圣母、元君、奶娘等封号接踵而来、目不暇接,陈靖姑也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妇幼、儿童的保护神,并称为兴化三大女神。后来,陈靖姑扶生救产的事迹逐渐被神化了,她借助法术斩妖除邪、祈雨救灾,死后显灵的故事也有声有色被传扬。
信仰习俗
主词条:民间信俗(陈靖姑信俗)
临水夫人的信仰习俗,伴随于民众的社会生活,贯穿于节日时令与人生礼仪各方面。因其最重要的功能是护胎救产、保赤佑童,而在妇女生育和儿童的护养方面,影响最显著。随着信仰的广泛流播,各信仰圈内的民众不断将之地方化。与之相关的还有以临水夫人陈靖姑为主神的道教闾山派及其道坛活动,其科仪项目中有许多为人们举行禳灾纳吉的内容与形式,构成了丰富多样的陈靖姑信仰习俗,而备受社会关注。临水夫人陈靖姑信仰习俗的内涵深厚、形式丰富,与民众世俗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结合紧密,于2008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活动
2009年10月,古田临水宫祖庙顺天圣母陈靖姑金身巡游台湾,历时13日,马英九等人向活动发出贺信并赠送花篮,祝贺活动成功举办,并期望进一步促进两岸民间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