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发展历程
栏目于2017年正式开播,初始定位为教育政策解读与先进案例展示平台。2017年2月26日播出的《好学校 好社团》专题,首次通过学生社团组织实践案例展现基础教育成果。2019年11月,《非常向上》播出特别节目《我从天安门前走过》,通过清华北大师生视角呈现爱国主义教育成果,标志节目形态转向深度访谈与专题纪实结合。
2022年聚焦冬奥主题,制作《首都高校 助力冬奥》专题,展示北京建筑大学研发的ar地图导航系统及临时设施运维技术,体现首都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活动的能力。2023年推出的《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专题,系统解析人工智能时代外语人才核心竞争力,成为栏目深化教育理念传播的代表性内容。
节目形式设计
采用演播室访谈与纪实拍摄相结合的形式:
政策解读环节由教育部门负责人或院校管理者剖析政策内涵
案例展示部分通过师生访谈还原教育实践过程
专家解析模块邀请学者深度探讨教育理论
节目设置三大固定板块:
1·教育前沿:解读教育领域的政策变化、工作动向
2·实践探索:展示先进人物及教育成果
3·理念碰撞:探讨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授教育知识
内容制作特色
3·主题聚焦:每期围绕单一教育议题展开,如2022年《暑假怎么不长胖》专题聚焦学生健康管理,邀请中学副校长解读科学运动方案。案例选择:优先选用首都教育系统典型案例,如北二外"语言+传播"实验班培养模式、北京工业大学冬奥志愿服务体系。技术呈现:在《首都高校 助力冬奥》等节目中采用ar技术还原科研过程,增强可视化效果。
主要节目内容
政策解读类:
2019年《我与祖国的故事》专题,结合高校巡游方阵解读爱国主义教育政策导向
2023年《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解析区域国别学院建设政策背景
教育实践类:
2022年《首都高校 助力冬奥》展示北京建筑大学学者讲述冬奥临时设施搭建技术
2023年《多语种传播中国故事》记录学生跨文化传播实践
健康管理类:
2022年《暑假怎么不长胖》专题提出假期体重控制方法,涵盖科学减肥策略与居家运动形式
社会影响
截至2023年,栏目累计制作超过200期专题节目,形成三大核心影响:
政策传播:成为北京市教育政策的权威解读平台,覆盖首都90%以上基础教育机构
理念引导:推动"语言+专业"复合培养模式在15所高校试点应用
实践示范:冬奥专题中展示的ar导航技术已被5个大型赛事采用
节目通过北京时间app实现融媒体传播。2022年《首都高校 助力冬奥》专题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年度优秀教育节目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