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图书馆百科
恩施州图书馆是湖北省唯一的地市(州)级民族公共图书馆,位于州府凤凰山公园东侧、龙洞河西岸。1946年1月8日正式建馆。馆舍面积3010㎡,馆藏纸质文献958200册、电子图书35万册,涵盖史料文献、地方文献及民族文献等特色资源。
该馆2011年12月起全面免费开放,提供预约借书、送书上门等特色服务。2022年实施智慧图书馆项目并完成第七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申报工作。2023年开展阅读活动280场次,服务读者65万人次。
简介
恩施州图书馆坐落在凤凰山公园东侧、龙洞河西岸的舞阳大道71号。现有馆舍面积3010㎡,7层书库、4个阅览大厅、2个外借处和会议室、办公室。现有藏书65万余册,可同时接待600名读者借书、阅览。 恩施州图书馆实行科学管理,内设机构有:办公室、采编部、辅导部、社科借阅部、自科借阅部、网络部及电子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特藏文献部和财务室9个部门。全馆现有职工34人,在职19人,退休职工15人。其中,本科大学毕业生8人、大专毕业生9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2人, 1980年至今全馆职工在学术研究中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共有70多篇篇论文在省级学术刊物和省级学术会发表和交流。
特色
恩施州图书馆藏书注重史料文献、地方文献、民族文献和农业科技适用文献,并以此为特色和发展方向。经过多年的努力,整理了抗战时期湖北省立图书馆回迁武汉遗留下的2万册古籍图书(其中1173册善本)、4万册民国时期平装书刊,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还向州财政申请专款增补了《申报》、《民国日报》、《晨报》、《晨钟报》、《新华日报》和部分古籍地方志的残缺本。为社会提供了较好的服务。
恩施州图书馆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对广大读者开展敞开办证,邮寄借书,预约借书,送书上门,代查代编,馆际互借和跟踪、定题等服务活动。现有持证读者3600多个。
服务
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于2002年4月启动。恩施州图书馆在州委、州政府的关怀下,州财政投入专款建成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恩施州图书馆分中心及电子阅览室。并于2004年9月6日建成并向社会试运行开放。根据文化部要求,从2011年12月起州图书馆实施全面免费开放。
1994年至2004年的三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恩施州图书馆均被评为国家二级公共图书馆。
公众号主体介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图书馆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恩施州图书馆是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图书馆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图书馆是恩施州文化和旅游局直属的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23年12月经文化和旅游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二级图书馆。该馆以收藏民族地方文献为特色,重点涵盖农村牧特产、轻工化工等领域,2022年服务读者超30万人次。作为区域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职能包含文献收藏、科学文化传播及全州基层图书馆业务指导,2022年财政拨款支出达1083·44万元用于机构运营及服务保障。
机构属性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图书馆为恩施州文化和旅游局直属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2022年末实有在编人员29人,核定事业编制34人。其核心职能包括:
收藏特色文献资源,重点覆盖农村牧特产、轻工化工及少数民族文化领域
财政运行
收入结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收入1083·44万元,占全年收入100%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944·42万元(其中图书馆专项支出692·79万元)
人员经费支出749·38万元,包含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等
服务管理
开放制度:实施预约入馆机制,单日限额100人,60岁以上读者及残障人士可现场登记入馆
疫情防控:要求读者全程佩戴口罩,配合体温检测及健康码核验
服务成效:2022年完成文献借还9·8万册次,新增藏书1·8万册,分馆系统实现借还3·2万册次
文化传承
文本重构:运用数字叙事技术活化民族文献资源,增强民族文化表达力
空间再造:打造融合文化创意的新型阅读空间,构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实体载体
数智转型:开发"图书馆+"服务模式,拓展阅读推广活动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