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纪念
洛阳杜康庙
杜康庙位于洛阳汝阳城北五十里。
据《大元大一统志·卷三百八十三》载:“杜康庙,伊阙旧县东南三十里处”。明《伊阳县志》载:“杜康庙在汝阳城北五十里杜康仙庄,建于魏,盛于唐,明末遭劫,康熙五十年重修,岁正月二十一日庙祀赛烹,香火不断,人气旺盛。”
河南杜康仙庄
据清《直隶汝州志》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因半壁江山被西戎蛮主侵占,不思饮食,卧床不起,于是便引招天下名医诊治,杜康后人献上美酒,平王食后振神增食,龙大悦,遂封杜康酒为“贡酒”,杜康村为“杜康仙庄”。
杜康仙庄位于城北25公里,龙岭和凤岭之间,依山傍水,仿古设计,主体建筑为廊院式格局,高低错落,虚实对比,结构、造型、色彩集汉、唐、宋、明、清之萃,表现了显著历史、文化时代风尚之格局。
酒祖殿
酒祖殿位于祠院后部,为全祠的主体建筑,砖木结构,歇山重檐,二十根大柱构成四面回廊,抱厦额枋上的那块镌有“酒祖殿”三个黑底金字是中国末代皇帝之胞弟,当代著名书法家爱新觉罗·溥杰八十四高龄所书。
酒祖殿前两侧的那对“朝天吼”石狮,原放置在杜康仙庄寨门两旁,造型奇特,做工精细,其配座镌刻有“八仙醉酒”浮雕,各路大仙抱坛执壶,俱成醉态。据有关学者考证,该狮为明代成化年间遗物。
杜康祠
杜康祠是占地200余亩的一个大型建筑群,为唐宋“廊院”制格局,高低错落,虚实对比,布局均衡对称,纵横轴线分明,结构、造型、色彩则集汉、唐、宋、明、清之萃,表现了显著的时代风尚。杜康祠最前面的一座悬山式建筑,便是该祠山门,其明间立栏上悬挂着中国书画家李可染亲书的“杜康祠”匾额。
杜康墓园
杜康墓园位于杜康祠南侧的“垂花门”内。宽阔的甬道从镌刻着“酒祖胜迹”的青石牌坊下直通杜康墓冢。墓前有康熙二十八年的“酒祖杜康之墓”石碑立于赑屃背上;左右两侧分别矗立着《酒祖杜康传略》与《重修杜康墓园铭》两个歇山碑楼。
空桑酒树
山西杜康墓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冯村乡新杜村南杜康垴上曾经有一座杜康墓,不知何年代。墓前曾经有成片的古柏民国时期因年代久远当地村民文物保护意识不强等多方面原因。后因村民发生纠纷肆意砍伐破坏严重有因保护不力,墓内仅存的文物被盗,现仅存墓碑存放在新杜村。诗咏杜康
东汉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古者杜康初作箕帚、秫酒。智康,杜康也。”
三国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三国魏·曹植《七启》:“春清漂酒,康狄所营,应化则变,感气而成。”
晋代
西晋·江统《酒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日杜康。”
东晋·陶渊明《止酒》:“仪狄造,杜康润色之”。
五胡十六国·前秦·赵整《酒德歌》: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
唐代
唐代,皎然《诗式·语似用事义非用事》:“如魏武呼‘杜康’为酒。”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吟“杜酒频劳劝,张梨不外求”。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酬梦得比萱草见赠》中曰:“杜康能解闷,萱草解忘忧”。
唐代,诗人皮日休《酒床》诗中有“滴滴连有声,空疑杜康语”之句。
唐代诗人王绩著有《杜康新庙文》,其辞曰:“两仪判辟,万象森罗。都邑未建,鸟兽独多。茹毛饮血,巢居穴窠。天地不交,人灵未知。智哉先生,爱作甘醴。”。
宋代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和陶止酒并引》中云:“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
北宋哲学家邵雍在其《逍遥津》中写道:“总不如盖一座安乐窝,上有琴棋书画,下有渔读耕樵,闲来了河边钓,闷来了把琴敲。吃一辈子杜康酒,醉乐陶陶……”
宋文学家张表臣有诗曰:“中古之时,未知曲蘖,杜康肇造,爱作酒醴,可为酒后,秫酒名也”。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在一首《沁园春》词中写道:“杜康初筮,正得云雷”。
南宋王十朋有诗云:“妙意能施杜康手”。
金代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鹧鸪天·孟津作》中写道:“总道忘忧有杜康,酒逢欢处更难忘。”
清代
清代方文《梅季升招饮天逸阁因吊亡友朗三孟璿景山》诗:“追念平生肠欲结,杜康何以解吾忧。”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