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板桥公众号

东板桥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天津宁河区板桥镇
公众号ID:gh_42d8f13c320f
公众号分类:政府/机关单位
关于公众号:

“东板桥”微信公众号的开发运营方为天津市宁河区板桥镇人民政府,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传播新时代精神,展现东板桥风采。

开发/运营主体:天津市宁河区板桥镇人民政府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东板桥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东板桥百科

东板桥系北京老城区重要历史地名,其名称源自清代横跨北河(玉河北段)的木构桥梁。该桥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宣统年间更名为东板桥大街,1949年后定名东板桥街。地理位置位于元代通惠河故道沿线,街巷格局与古代漕运体系密切相关。桥梁主体于1958年拆除,伴随玉河段1956年改为暗河填埋工程,原始空间形态发生根本改变。1994年该地名正式废止,其历史功能被城市改造后的新路网替代。

历史沿革

东板桥最初为清代建造的木构桥梁,横跨北河(玉河北段)以联通两岸街巷。宣统年间(1909-1912)更名为东板桥大街,形成以桥梁为中心的街巷体系。1925年相邻的酒醋局胡同被勤良巷取代,反映出周边区域持续进行的地名调整。1947年行政区划调整中保留"东板桥大街"名称,1949年后简化为东板桥街。

1956年玉河北段实施暗河化改造工程,原河道填埋形成北河胡同,导致桥梁地理环境发生根本改变。1958年桥梁主体结构被拆除,标志着其原始交通功能的终结。1987年街道改造工程中,东板桥街南侧房屋被拆除改建滨河绿化带,街道宽度由3-4米扩展至30米。

地理变迁

该区域原为元代通惠河漕运体系组成部分,明代玉河承担着京城物资运输功能。清代光绪年间形成的木构桥梁选址于漕运水道关键节点,桥身采用三段式活动结构:中间段可推开供大型船只通行,桥南设小桥神祠供民众祭祀。

20世纪50年代的市政改造中,玉河北段(北河)改为暗河填埋,原河道位置形成北河胡同。2003年东城区启动玉河风貌恢复工程,重新挖掘暗河段并修复部分历史景观,但东板桥原址因道路规划调整未予重建。

文化关联

该区域留存多项与漕运相关的文化遗产:

桥南小桥神祠遗址保存至解放前,见证民间航运信仰习俗

2007年北河胡同拆迁时出土元明清三代瓷器残片,证实该地段历史商贸活动

地名体系包含"东吉祥胡同"等与漕运相关的派生称谓,构成完整的历史地理网络

周边现存玉河庵碑刻、北河沿大街等遗存,共同记载着通惠河水系演变历程。1965年地名调整中,相邻的"西妞妞房胡同"更名为东板桥西巷,反映区域地名演变的连续性。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