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百科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是大连理工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为中国伦理学会科技伦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
人文学院前身可溯源至1950年大连工学院政教室,是大连理工大学创立最早的教学机构之一。1984年7月成立社会科学系,1998年7月成立人文社会科学系,1999年4月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0年10月成立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2023年7月组建人文学院。
截至2024年7月,学院下设3系2中心,开设3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0人,讲师23人;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个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类别。
办学历史
1979年6月12日,撤销政治教研室,成立政治理论教学部。
1998年7月20日,社会科学系更名为人文社会科学系。
1999年4月23日,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下设一部三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部(又称公共理论课教学部)、新闻与语言学系、公共政策与管理系、科学技术管理与哲学系。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7月,学院下设3系2中心,开设3个本科专业。
本科专业:广播电视学、汉语言文学、哲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7月,学院有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0人,讲师23人,全部专任教师均有中国国内外名校接受教学与科研训练的学术背景。
部分高层次人才类别 | 名单 |
---|
中央“马工程”专家 | 陈高华 |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 王琦 |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 | 李伦、王玉春 |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 | 王芳菲 |
辽宁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兴辽英才计划”) | 王琦 |
学科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7月,学院建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科技伦理研究所,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辽宁省科技创新发展智库基地——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设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伦理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国学研究所、文艺伦理学研究所、科技传播与网络伦理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研究成果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7月,学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与国际化发展同频共振,通过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短期海外交流项目以及假期国家交流训练营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国际交流和深造机会。已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开展“2+2”项目,授予大连理工大学和密苏里大学学士学位;与美国纽约大学开展新闻与传媒短期国际交流项目;与日本埼玉大学等名校进行长期国际交换学习协议。
文化传统
学院院徽为圆形,整体呈蓝白两色,蓝色底色,主体为一伸展的白色人形,小人整体由“文”字演化而来,“点”为小人头部,“横”形似双臂,一“撇”一“捺”组成双腿,同时也构成“人”字,代表“人文”;外环上、下方分别为英文、中文院名,蓝色字体。
精神理念
…更多「文化传统」介绍请查阅全文…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院长 | 李伦 |
党委书记 | 张远航 |
副院长 | 武文颖、陈高华 |
副书记、副院长 | 丁占英 |
公众号主体介绍大连理工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是由大连理工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大连理工大学(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大工”(dut),坐落于辽宁省大连市,是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对学校进行共建,大连市人民政府、盘锦市人民政府参与共建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
大连理工大学于1949年4月建校,时为大连大学工学院;1950年7月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60年10月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986年4月设立研究生院;1988年3月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1996年成为“211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共建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启动实施“985工程”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重点共建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被中央确定为中管干部学校。2012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大连理工大学建设盘锦校区。2017年9月,入选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名单;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大连凌水、开发区、盘锦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57·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6·90万平方米,实体馆藏累计392万余册(件);设有27个独立建制的学院、1个医学部、2个研究院、1个书院,开设78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2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有教职工4500余人,专任教师约3000余人;学生总数49600余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1948年秋,为适应全国解放后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着手筹建了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大连大学。大连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连大学工学院,即为大连理工大学前身。1949年4月,大连大学工学院创建。次年,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学校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51年,大连工学院在大连市郊区重新勘选校址,决定将新校舍建立在大连市西郊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凌水屯。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6月成为教育部最早确定设立少数民族班、实行定向定点招生的重点院校之一。
1980年,学校创办中国第一个中外合办高级经济管理人才培训基地(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随后,在国内率先开展mba教育,成为中国工商管理教育培训的先驱。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4月,学校设立研究生院。
更名发展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大连理工大学设有27个独立建制的学院、1个医学部、2个研究院、1个书院,开发区校区设有2个独立建制的学院,盘锦校区设有4个独立建制的学院,另有2个专门学院(创新、国际)和1所独立学院(城市学院),开设78个本科专业进行招生。
校区 | 学院(部) | 专业 |
---|
大连凌水主校区 | 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含化学工程与工艺国际班)、精细化工、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安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工与制药类创新班 |
环境学院 |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
生物工程学院 | 生物工程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 |
能源与动力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院 | - |
电气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 自动化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含土木工程国际班)、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管理专业、智能建造专业 |
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 | 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
船舶工程学院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医学部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和医工交叉研究院 |
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 人工智能未来技术班(含人工智能、智能建造、智能车辆工程、生物工程、精细化工)、人工智能创新班(含人工智能) |
经济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企业管理、投资学、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项目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环境管理、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建筑与艺术学院 | 建筑学、城乡规划、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雕塑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日语、翻译、俄语 |
物理学院 | 应用物理学 |
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华罗庚班) |
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
化学学院 | 应用化学 |
人文学院 | 广播电视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哲学 |
公共管理学院 | - |
高等教育研究院 | - |
体育与健康学院 | 运动康复、运动训练 |
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办公室、港澳台学生事务办公室) | - |
创新创业学院 | - |
大连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联合学院 | 工程力学、应用物理学 |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 - |
城市学院 | - |
开发区校区 | 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
大连理工大学-立命馆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 | - |
集成电路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盘锦校区 | 大连理工大学莱斯特国际学院 | - |
化工海洋与生命学院 | 设置能源化学工程、应用化学(工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海洋技术、环境生态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生物信息学、药学 |
商学院 | 电子商务、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 |
公共基础学院 | 商务英语、运动康复 |
截至2024年5月 |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大连理工大学建有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辽宁)培训基地,1个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全国首批);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辽宁应用数学中心,35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2个辽宁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5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1个全国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9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7个省级新型智库,1个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4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全国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机构(部分)级别 | 科研平台 |
---|
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 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 |
|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 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 电子政务模拟仿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先进装备设计与cae软件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桥梁与隧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制造管理信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消防与应急救援国家工程实验室 |
热能综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大学科技园 | 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
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 | 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
国家级技术中心 | 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 |
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辽宁绿色化学化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 | 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 |
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采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结构优化理论与应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海洋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超分子化学与催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智能控制与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社会计算与认知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生物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 |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工业装备监测与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模塑制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进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低碳能源与碳封存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辽宁省实验室 | 辽宁黄海实验室 |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微纳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内燃机技术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工业设备先进控制系统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生物基化学品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制造管理信息化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载能束冶金与先进材料制备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先进光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数字媒体处理与传输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新能源汽车动力控制及整车技术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海水淡化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能源材料化工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集成电路与生物医学电子系统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土木基础设施安全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化工资源清洁利用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泛在网络与服务软件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分子识别与成像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凝固控制与数字化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水资源调控与防洪减灾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数字化设计与智能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空天飞行器前沿技术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复杂能源转换和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能源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低碳资源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蛋白质修饰与疾病发生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计算数学与数据智能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感知与理解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工业装备数字孪生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 辽宁应用数学中心 |
辽宁省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制造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化工安全与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先进薄膜与集成电路刻蚀技术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城市绿色健康设计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 辽宁省先进装备设计与cae软件工程研究中心 | 辽宁省电子政务工程研究中心 |
辽宁省制造执行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 辽宁省桥梁与隧道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 |
辽宁省先进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室 | 辽宁省新能源材料载能束冶金装备工程实验室 |
辽宁省绿色建筑与节能工程实验室 | 辽宁省深海浮动结构工程实验室 |
辽宁省烟气余热利用装备防腐蚀工程实验室 | 辽宁省硼镁特种功能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 |
辽宁省石化行业高效节能分离技术工程实验室 | 辽宁省重化工难处理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辽宁省海洋智能系统与高端芯片工程研究中心 | 辽宁省高熵合金工程实验室 |
辽宁省能源动力系统碳中和工程研究中心 | 辽宁省智能化工材料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
辽宁省船舶设计制造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 辽宁省高性能树脂材料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
辽宁省工业生态与环境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 辽宁省车辆先进设计制造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
辽宁省起重机械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 辽宁省工业装备分布式控制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
辽宁省物联网与协同感知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 辽宁省激光3d打印装备及应用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
辽宁省极地海洋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 辽宁省水化学与水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辽宁省工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及利用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
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 | 辽宁绿色化学化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辽宁工程防灾减灾协同创新中心 |
辽宁工程科学计算与cae软件研发协同创新中心 | 辽宁清洁能源动力协同创新中心 |
资料来源:截至2024年5月 |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共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66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3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牵头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14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3项、银奖3项、优秀奖15项。
科研成果(部分)年度 | 获奖类别 | 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
2023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模拟空天环境下多维动态力精密测量技术与应用 | 刘巍 |
2023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东北地区跨流域水资源高效调控技术与应用 | 张弛 |
2021年 | 中国专利奖金奖 | 一种制备氢化c9石油树脂的方法 | - |
2021年 | 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 一种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力学特性可视化试验装置 | - |
2020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非线性切换系统的分析与控制 | 孙希明 |
2020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强化废水生化处理的电子调控技术与应用 | 全燮 |
2020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血液细胞荧光成像染料的创制及应用 | 樊江莉 |
2020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航天新型轻质高承载结构及其高效优化设计技术与应用 | 王博 |
2019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团队) | 大连理工大学高性能精密制造创新团队 | 郭东明 |
2019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演化理论与调控方法 | 宋永臣 |
2019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复杂约束下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 郭旭 |
2019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大尺寸硅片超精密磨削技术与装备 | 康仁科 |
2018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膜法高效回收与减排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气体 | 贺高红 |
2017年 |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 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 | 贾振元 |
2017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超高层建筑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体系抗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贾金青 |
2016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基团功能强化的新型反应性染料创制与应用 | 张淑芬 |
2015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大型结构光纤传感监测关键技术及其同步采集装备 | 李宏男 |
2015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高性能铜合金连铸凝固过程电磁调控技术及应用 | 李廷举 |
2014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关联面形约束的大型复杂曲面零件加工技术与装备 | 贾振元 |
2013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荧光染料识别与响应调控的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 | 彭孝军 |
2012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高土石坝抗震设计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 | 孔宪京 |
2011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提高光催化环境污染控制过程能量效率的方法及应用基础研究 | 全燮 |
2011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杂萘联苯聚醚腈砜系列高性能树脂及其应用新技术 | 蹇锡高 |
2010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基于模拟关系的计算力学辛理论体系和数值方法 | 钟万勰 |
2010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含烃石化尾气梯级耦合膜分离技术的研发与工业应用 | 贺高红 |
2010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工程结构抗灾控制新技术与工程应用 | 李宏男 |
2010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核电厂地基及防护构筑物的抗震安全评价及其工程实践 | 孔宪京 |
2009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复杂防洪调度系统的多目标决策及径流预报理论 | 程春田 |
2008年 |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 硬脆材料复杂曲面零件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 | 郭东明 |
2007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多高层建筑多维抗震分析与振动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 | 李宏男 |
2007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开孔消浪沉箱结构波浪力计算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 李玉成 |
2003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高硅择形沸石的研制及其在烃转化中的应用 | 王祥生 |
2001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从活性染料到反应性染色的理论与实践 | 杨锦宗 |
| 注:名单不完整,截至2024年5月 |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大连理工大学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为圆形,中间是由学校简称“大工”两字变体组成的半封闭双圆环图案,圆环中央是托着幼苗的书籍,寓意人才和学术,“1949”为建校时间;圆环上方是英文校名,下方是中文校名。
校区情况
截至2025年5月,大连理工大学依山傍海,办学条件优良。已形成一校、两地(大连市、盘锦市)、三区(大连凌水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的办学格局,总占地面积357·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6·90万平方米。
大连凌水主校区
大连凌水主校区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凌工路2号,主校区设有化工学院、环境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等26个独立建制的学院及医学部、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院等2个研究院。另有3个专门学院(创新、国际、远程)和1所独立学院(城市学院)。
开发区校区
…更多「校区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项昌乐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贾振元 |
党委常务副书记 | 宋丹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吴松全 |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 张言军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李成恩、姚山、罗钟铉、张弛、王博、康旭东 |
党委常委 | 韩轶、王志伟 |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6月: |
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时期 | 姓名 | 任职 | 任期 |
---|
大连大学时期 | 李一氓 | 大连大学第一任校长 | - |
段玉明 | 原大连大学党委书记 | 1948·10—1949·11 |
吕振羽 | 大连大学第二任校长兼党委书记 | 1949·11—1950·07 |
大连工学院时期 | 屈伯川 | 大连工学院第一任校长 | - |
钱令希 | 大连工学院第二任校长 | - |
吴健 | 大连工学院第一任党委书记 | 1951·05—1952·10 |
白长和 | 大连工学院第二任党委书记 | 1952·10—1957·12 |
崔健 | 大连工学院第三任党委书记 | 1957·12—1965·08 |
周明 | 大连工学院第五任党委书记 | 1978·09—1983·03 |
雷天岳 | 大连工学院第六任党委书记 | 1984·02—1985·09 |
钱冬生 | 大连工学院第七任党委书记 | 1985·09—1988·01 |
大连理工大学时期 | 钱冬生 | 大连理工大学第七任党委书记 | 1988·01—1990·08 |
金同稷 | 大连理工大学第三任校长,第八任党委书记 | 1990·11—1995·11 |
林安西 | 大连理工大学第四任校长,第九任党委书记 | 1995·11—2007·08 |
程耿东 | 大连理工大学第五任校长 | 1999·11-2006·04 |
欧进萍 | 大连理工大学第六任校长 | 2006·05-2012·08 |
张德祥 | 大连理工大学第十任党委书记 | 2007·09-2014·05 |
申长雨 | 大连理工大学第七任校长 | 2012·08-2014·02 |
郭东明 | 大连理工大学第八任校长 | 2014·02-2023·02 |
魏小鹏 | 大连理工大学第十一任党委书记 | 2014·05-2016·03 |
王寒松 | 大连理工大学第十二任党委书记 | 2016·05-2021·10 |
资料来源截至2025年6月: |
校园环境
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内建筑群楼错落,林木茂盛、绿荫葱茏。曾获辽宁省“花园式单位”、辽宁省“文明校园”等称号。
主楼
大连理工大学主楼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建成于1964年,总建筑面积23598平方米,总投资220万元,该楼为学生主建,学生参与涉及木工、泥瓦工、水暖、电工等多工种。主楼承载着学校的历史和文化,是学校的象征。2008年暑期,主楼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大修改造。
牛角山
牛角山坐落于大连理工大学北侧北山宿舍区,高约200米,山顶修有一座八角凉亭,因“牛角挂书”的典故取名为挂书亭,在牛角山顶可俯瞰校园全景,是学校师生及周边居民爬山锻炼的去处。
涌泉湖
涌泉湖位于大连理工大学开发区校区,背靠大黑山,湖水静谧,见证了学校软件学院从初生到茁壮的发展过程。湖水四周种有绿植,与书韵广场、学苑桥、锦屏山等校园景观相映衬。
凌水湖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友情况
校友情况姓名 | 备注 |
---|
丁德文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复明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李华军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
杨志峰 |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
范本尧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 |
崔波 |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
董强 | 曾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
万立骏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 |
王冬雷 | 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
雷焕丽 | 科思创集团高级副总裁,科思创中国区总裁 |
尚进 | 曾任小米集团副总裁 |
宗乐新 |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副总裁级),中国人寿富兰克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
谢世楞 | 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
傅育宁 |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招商局集团董事长 |
尉健行 | 曾任中共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
高德占 | 曾任吉林省省长,林业部党组书记、部长,中共天津市委书记 |
陆浩 | 曾任甘肃省省长,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
所获荣誉
所获荣誉日期 | 荣誉名称 |
---|
2006年10月 | 辽宁省创业工作示范校 |
2007年1月 | 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 |
2007年10月 | 辽宁省国家重点学科工作先进单位 |
2009年5月 | 辽宁省“平安示范校园” |
2009年11月 | 首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
2010年6月 | 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
2011年11月 | 辽宁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
2012年3月 | 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先进集体 |
2014年3月 | 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
2016年11月 | 2012—2016善行100突出贡献奖 |
2017年6月 | 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 |
2018年7月 | 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
2019年4月 | 全国高校后勤事业发展先进单位 |
2019年6月 | 大连市“十佳绿色学校” |
2019年9月 | 全国研究生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
2021年1月 | 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称号 |
2021年12月 | 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
2022年10月 | 全国大中专学生 “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
2023年9月 | 2023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
2025年5月 | 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
2025年6月 | 专利号为 zl201310113723·8 的“一种轴压筒壳结构承载力折减因子确定方法”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