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范围与历史沿革
丁家桥社区东起中央路,南临湖南路商业街,西至丁家桥路,北抵童家巷,形成以丁家桥为西侧边界的方形区域。社区名称源自丁家桥路的历史地名,该路在民国时期已存在,与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现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的设立密切相关。
1935年,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在丁家桥87号建校,此处历经多次更名后于2000年并入东南大学。校区内的寿南庭院为纪念首任院长戚寿南而设,保留医学教育历史风貌。社区西南侧的丁家桥路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住宅区,1988年建成的丁家桥26号小区为典型代表。
社区建设与管理
丁家桥社区以服务军人群体为核心,辖区内有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等军事单位。社区创新推行"戎耀丁家桥"品牌建设,通过军民共建活动促进双拥工作。截至2024年,社区获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先进社区等荣誉称号。
物业管理方面,丁家桥26号小区由街道办事处代管,物业费标准为0·40元/平方米·月(2025年数据)。丁家桥人才公寓(丁家桥32号)提供专业化人才居住服务,周边公交线路覆盖74路、32路等多条线路。
交通与配套设施
社区交通网络密集,丁家桥公交站(56路)距离核心住宅区135米,市青少年宫站(47路、95路)距319米。轨道交通方面,玄武门站(1号线)与云南路站(4号线)步行可达。丁家桥-占道停车场(50米)、童家巷小区停车场(150米)提供静态交通服务。
医疗配套方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丁家桥87号)为三级甲等医院,设急诊、门诊等区域。商业设施包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湖南路商圈核心业态。教育资源除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外,周边涵盖多所中小学。
人文与景观特征
丁家桥社区融合历史人文与现代城市风貌,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的梧桐大道形成特色景观。校区内的蔡翘楼等历史建筑与湖南路商业街现代建筑群形成鲜明对比。社区文化活动中,"中大导医"志愿者项目在2024年3月至6月持续开展。
区域餐饮业集中在童家巷与湖南路交界地带。丁家桥路沿线的多层住宅与人才公寓构成混合居住形态,绿化率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