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百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创刊于1981年,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地壳应力研究所、第一监测中心、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第二监测中心、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地震学专业学术期刊。
据2018年6月《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官网显示,《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第三届编委会拥有顾问6人、编委46人、编辑3人、英文编辑2人。
据2018年6月24日中国知网显示,《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共出版文献4785篇,总被下载594266次、总被引32093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834、(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596。据2018年6月2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载文量为2382,被引量为19679,下载量为67088,2015年影响因子为0·59。
办刊历史
1981年,《地壳形变与地震》创刊后更名为《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为季刊。
2007年,《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16年,《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2014年,该刊成为原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主要栏目有院士论坛、地震地质、地壳形变、地震测绘、观测技术、地球物理、地震预测、地震工程、水库地震、行业动态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发表的论文涉及地球动力学、地球物理学、现代大地测量学、对地观测技术与地震工程等领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读者对象为地震与测绘领域的研究人员及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
人员编制
…更多「办刊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18年6月24日中国知网显示,《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共出版文献4785篇。
据2018年6月2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载文量为2382。
收录情况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技振兴数据库》(jst)等收录。
影响因子
…更多「办刊成果」介绍请查阅全文…
文化传统
通过发表具有创新性和重大价值的地震学研究成果,促进地震学理论研究和技术方法的发展。通过现代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与地震学的交叉研究,推动现代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与地震学的深入发展。
期刊领导
现任领导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第三届编委会领导主任委员 | 晁洪太 |
---|
副主任委员 | 秦小军 |
---|
主编 | 晁洪太 |
---|
副主编 | 秦小军 |
---|
执行主编 | 柳建乔 |
---|
历任领导
…更多「期刊领导」介绍请查阅全文…
公众号主体介绍湖北省地震文献信息中心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是由湖北省地震文献信息中心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湖北省地震文献信息中心是湖北省地震局的二级事业单位,负责编辑出版科技情报刊物。
基本概况
湖北省地震文献信息中心成立于2003年1月,是湖北省地震局的二级事业单位,承担了全局图书、期刊、资料、科技档案的管理与交流,科技情报及文献数据库的综合管理与服务等工作,为全省的防震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本中心前身为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情报资料室、地震数据与信息中心。历经50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地震文献资料,曾被湖北省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评定为“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虽经过数次复审剔旧,现仍有中、外文图书3万余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1·4万余册;科技资料3000多份;科技档案2000多卷;地形图、地质图等各类图件1·6万余张;航片3万余片。
数据建设
我们一直把实现文献的计算机管理和网络化服务作为工作目标。2004年初正式启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几年来,陆续建立了各类馆藏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外文馆藏图书数据库;中、外文馆藏期刊数据库;随书光盘数据库;科技资料数据库;科技档案数据库;地形图、地质图题名数据库等,实现了文献信息中心内部业务和书刊借阅的计算机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实现了馆藏检索和读者查询的网络化服务,使中心的文献信息服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主要任务
1.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地震学及相关学科的各种文献,满足本所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对文献资料的需求;
2.编辑出版科技情报刊物《科技动态——地壳运动与地震》(季刊)。藉此编译、报道国内外最新大地测量学、现今地壳运动学与动力学以及相关领域内的科技动态,为所领导及科研人员提供信息服务;
3.积极推进文献管理与信息服务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