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众体育公众号

大众体育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广东深圳市
公众号ID:dzty365
公众号分类:体育
关于公众号:

“大众体育”微信公众号的开发运营方为深圳市新大众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属于体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大众体育】--专业足球分析。

开发/运营主体:深圳市新大众体育发展有限公司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大众体育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大众体育百科

社会体育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属高等职业教育教育与体育大类体育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

社会体育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全民健身指导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等知识,具备全民健身指导服务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全民健身体育项目指导与培训、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截至2025年5月,中国共有238所院校开设社会体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社会体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8000-9000人。

发展历程

2004年10月19日,为引导中国高职高专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通知,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运动训练、体育保健、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共同组成文化教育大类体育类专业。

2015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社会体育调整为教育与体育大类体育类专业,专业代码670403。

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其中社会体育为教育与体育大类体育类专业,专业代码由670403变更为570301,保留社会体育。

202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教学标准》,其中社会体育为教育与体育大类体育类专业,专业代码为570301,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该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商务服务业、体育、娱乐业、体育社会团体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活动组织管理人员、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人员等岗位(群),能够从事全民健身体育项目指导与培训、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培养规格

专业学制

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学时安排

总学时一般不少于2500学时,每16-18学时折算1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总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5%。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不少于总学时的50%,其中,实习时间累计一般为6个月,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各类选修课程的学时累计不少于总学时的10%。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按1周为1学分。

能力要求

该专业学生应在系统学习该专业知识并完成有关实习实训基础上,全面提升知识、能力、素质,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掌握与该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行业文化,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掌握支撑该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1门外语并结合该专业加以运用。

(5)掌握社会体育指导、运动人体科学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6)具有全民健身锻炼指导、体育项目培训的能力。

(7)掌握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方法,具有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8)掌握体质监测数据采集技术技能,具备体质监测和体质健康评价的能力。

(9)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有适应本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数字技能。

(10)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至少1项体育运动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12)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1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13)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备与该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学校应结合区域/行业实际、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需要自主确定课程,进行模块化课程设计,依托体现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真实生产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等,开展项目式、情境式教学,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施课程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有条件的专业,可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创新课程体系。

学校应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思政课程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在思政课程中有机融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相关内容;结合实际落实课程思政,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应开设安全教育(含典型案例事故分析)、社会责任、绿色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现代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自主开设其他特色课程;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

理论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

应将思想政治理论、军事理论与军训、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外语、国家安全教育、信息技术、艺术、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美育等列为必修课程或限定选修课程。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专业课程

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需要前置学习的基础性理论知识和技能构成的课程,是为专业核心课程提供理论和技能支撑的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典型工作任务设置的课程,是培养核心职业能力的主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是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化的课程,是提升综合职业能力的延展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包括:运动解剖基础、运动生理基础、运动心理基础、运动损伤与防护、体育教学方法指导、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等领域的内容。

(2)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包括:社会体育指导、体质测量与评价、体育游戏、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运动项目专项训练、运动专项体能训练等领域的内容,具体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按国家有关要求自主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课程涉及的主要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社会体育指导①运用讲解法和示范法,开展身体练习方法指导。②运用理实一体的方法,开展运动中常见损伤的防护与救治。③利用观摩、讨论和撰写方案等形式,开展基层业余训练及群众性体育活动与比赛的组织与实施①熟悉社会体育法规制度,明确社会体育职业道德,依法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工作。②掌握不同练习指导方法,能科学、灵活运用于健身指导。③能够处理常见的运动损伤、具备科学防护与救治的能力。④具备策划、组织、实施社会体育活动与赛事的能力
体质测量与评价①运用专项训练器材,开展仪器设备使用方法指导。②运用测量设备和课堂实践方式,开展身体形态测试及评价。③运用测量设备和课堂实践方式,开展身体素质、身体机能测试及评价。④运用测量设备和课堂实践方式,开展身体成分测量及评价①掌握体质测量评价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体质测试仪器、设备的安全、正确使用方法。②掌握人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测量与评价以及身体组成成分、营养状况、疲劳程度的评定方法。③具备运动测试数据采集分析与制订锻炼方案能力
体育游戏①运用探究学习方式,开展体育游戏的特点、功能和价值的学习。②运用体育游戏实践教学,进行体育游戏的创编与设计。③运用不同项目特点,开展体育游戏的组织与实施①明确体育游戏的特点、功能与价值。②掌握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与方法,能够根据目标要求创编与设计体育游戏。③能够根据体育游戏的内容、任务,做好筹备工作,并对体育游戏组织过程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
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①运用社会体育活动的特点和功能,进行社会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的内容及主题的选择。②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开展体育活动策划文案的撰写。③运用观摩、实践经验分享等方法,开展社会体育活动的筹备与实施。④运用体育活动的评估程序,开展社会体育活动的效果评估①掌握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的原则及内容、主题选择的步骤和方法。②能够根据要求完成社会体育活动策划文案撰写。③熟练掌握社会体育活动实施阶段工作内容和任务,能够对资金、人力及环保、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④掌握社会体育活动的效果评估方法,能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运动项目专项训练①运用沟通原理,开展运动项目教学指导与客户服务内容的讲解。②运用课堂实践方式,开展专项健身计划的设计与实施。③运用专项特点,开展赛事组织策划。④运用实践教学方式,开展专项竞赛与裁判。⑤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开展专项运动风险管理①掌握运动项目基础理论和具备专项技术技能。②掌握教学训练理论、方法、手段,根据客户需求灵活运用。③掌握运动项目竞赛规则与裁判法。④能够制订运动项目赛事方案,具备活动流程的组织与管理能力。⑤具备风险的防范与管控能力
运动专项体能训练①利用专项训练器材,开展仪器设备使用方法指导。②运用专业设备,开展专项体能测试。③运用课堂实践方式,开展体能训练计划的制订、实施与评价。④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项体能训练①掌握体能训练器材、体能测试装备的安全、正确使用方法。②了解专项运动体能特点,掌握训练的基本理论、方法。③掌握体能训练计划的制订技能,具备体能训练计划的实施与评价能力。④具备体能测试、监测与评估的能力。⑤具备综合应用体能训练技能进行教学、训练、健身指导的能力
参考资料

(3)专业拓展课程

主要包括: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交际语言与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休闲体育旅游、体育摄影、体育大数据分析、新媒体应用技术及游泳与救护等领域的内容。

实践教学

实践性教学应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等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

实训

在校内外进行全民健身体育项目指导与培训、社会体育活动与赛事的组织管理、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等实训,包括单项技能实训、综合能力实训、生产性实训等。

实习

在社会体育领域的协会、俱乐部或相关企业进行社会体育专业等实习,包括认识实习和岗位实习。学校应建立稳定、够用的实习基地,选派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和人员,组织开展专业对口实习,加强对学生实习的指导、管理和考核。

实习实训既是实践性教学,也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学校可根据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结合企业生产周期,优化学期安排,灵活开展实践性教学。应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相关专业岗位实习标准要求。

教学条件

师资队伍

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

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该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0∶1,“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数比例一般不低于60%,高级职称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工作经验,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能够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行业导师,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建立定期开展专业(学科)教研机制。

专业带头人

原则上应具有该专业及相关专业副高及以上职称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体育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主持专业建设、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教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能力强,在该专业改革发展中起引领作用。

专任教师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原则上具有社会体育、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能训练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具有该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等教法改革;能够跟踪新经济、新技术发展前沿,开展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专业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生产性实训基地锻炼,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兼职教师

主要从该专业相关行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中聘任,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一般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了解教育教学规律,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专业教学任务。根据需要聘请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高技能人才,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制订针对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

设备资源

教学设施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实训基地。

专业教室

具备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具有互联网接入或无线网络环境及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安防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

实验、实训场所面积、设备设施、安全、环境、管理等符合教育部有关标准(规定、办法),实验、实训环境与设备设施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实训项目注重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实验、实训指导教师配备合理,实验、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确保能够顺利开展全民健身体育项目指导与培训,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等实训活动。鼓励在实训中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前沿信息技术。

(1)人体科学实验室

配备投影仪设备、白板、体育场馆标准照明灯具、音响设备、无线网络覆盖、人体骨骼、肌肉、关节和各系统标本及模型、体质监测仪器、康复评定仪器、肢体训练器械、理疗仪器、治疗床等,用于运动解剖基础、运动生理基础、运动损伤与防护等实验教学。

(2)国民体质监测技能实训室

配备投影仪设备、白板、体育场馆标准照明灯具、音响设备、无线网络覆盖、身高体重计、坐位体前屈测量仪、纵跳计、功率自行车等国民体质监测相关仪器设备,用于体质监测与评价、运动解剖基础、运动生理基础等实训教学。

(3)运动项目专项实训室

配备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武术、散打、跆拳道、健身健美、游泳、攀岩等项目的训练设备,用于体育运动项目技术等实训教学。

(4)体能训练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配备投影仪设备、白板、体育场馆标准照明灯具、音响设备、无线网络覆盖,配备各种组合力量练习器、椭圆仪、固定自行车、坐姿推胸训练器、坐姿颈前下拉训练器、史密斯机综合训练器、大飞鸟综合训练器、核心综合训练器、核心训练炮筒、卧推架、跑步机、功率自行车、动感单车、体能训练包、平衡球、力量棒、杠铃、哑铃、各级别药球、弹力带、瑞士球等相关训练器材,用于体能训练等实训教学。

(5)体育活动和比赛策划与组织实训室

配备投影仪设备、白板、无线网络覆盖、沙球、药球、标志桶、标志盘、瑜伽球、体操垫、小蹦床、绳梯等开展体育活动的相关仪器设备,用于体育活动和比赛策划与组织等实训教学。

(6)校外实训基地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能够满足开展大众健身指导服务,体育项目培训,体育活动策划与执行,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等实训活动的要求,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可结合实际建设综合性实训场所。

实习场所

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对实习单位的有关要求,经实地考察后,确定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条件完备且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与学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单位成为实习基地,并签署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协议。

根据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未来就业需求,实习基地应能提供社会体育指导、社会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等与专业对口的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相关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共同制订实习计划,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实习单位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完成实习质量评价,做好学生实习服务和管理工作,有保证实习学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依法依规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

教材选用

按照国家规定,经过规范程序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专业课程教材应体现本行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新形态,并通过数字教材、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

图书文献配备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体育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条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体育产业发展书籍(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体育产业发展公报、体育产业资讯、体育产业市场分析等)、体育行业职业标准(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健身俱乐部及相关从业机构技术等级标准,俱乐部及相关机构资质认证标准、相关人员从业资格认证标准,各项目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技术等级标准等)、国民体质监测和评价服务、运动与健康相关数据采集与分析、运动项目技术技能评定标准、体育项目技能教学与训练方法、体育项目教学和健身指导操作规范以及教学或训练实例类图书等。及时配置与新经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管理方式、新服务方式等相关的图书文献。

数字教学资源配置

建设、配备与该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质量保障

学校和二级院系应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吸纳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评价,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教育督导和社会监督,健全综合评价。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堂评价、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资源建设等质量保障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到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学校和二级院系应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日常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专业教研组织应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中备课制度,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学生发展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目标和培养规格,完成规定的实习实训,全部课程考核合格或修满学分,准予毕业。

学校可结合办学实际,细化、明确学生课程修习、学业成绩、实践经历、职业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学习要求和考核要求等。要严把毕业出口关,确保学生毕业时完成规定的学时学分和各教学环节,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度。

接受职业培训取得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证书等学习成果,经职业学校认定,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学历教育学分;达到相应职业学校学业要求的,可以取得相应的学业证书。

培养模式

“一专多向、五岗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1)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相匹配根据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构建了“一专多向”的课程体系,把课程划分为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块课程、专业基础能力模块课程、专业核心能力模块课程和专业拓展能力模块课程。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块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通识知识和职业素养,突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能力模块课程着重设置专业平台课程,突出专业教育的基础性和通用性;专业核心能力模块细化为3个专业方向,分别从社会体育指导、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和休闲体育产业营运3方面进行课程设置,突出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全面培养,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分班授课;专业拓展能力模块课程则结合区域优势体育项目和新兴运动项目设置,并随时进行动态调整,学生可根据需要选修课程,以突出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通过构建“一专多向”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多维发展,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开设社区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如广场舞、太极拳等),设置智能健身、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等课程,突出个性化、专业化,提高课程内容与学生将来从事工作内容的匹配度。

(2)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相融合将专业课程标准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标准融合,把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0年版)中明确规定的体育专业知识、职业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融入相关课程中,设置了运动解剖生理学、体育保健康复学、大众健身营养学、体育文化概论、运动心理学、国民体质监测与评价、体育保健学等知识体系课程;根据三级(高级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要求,设置了运动处方、运动技术专修、运动训练、体育赛事管理等实践体系课程[5]。根据技能标准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能使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一致,不但进一步明确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而且有利于学生考取相关的“x”证书。

(3)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体育产业涉及运动项目多,专业要求高,服务人群覆盖面广,对社会体育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一岗多向”的特征尤为明显。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构建了识岗、试岗、轮岗、顶岗到上岗“五岗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五岗贯通”人才培养过程就是将识岗、试岗、轮岗、顶岗到上岗贯通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岗位实践,在具体工作中进行识岗、试岗、轮岗、顶岗、上岗的学习,把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形成连续的、循环的实践教学过程。依托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游泳健身中心、超越健身俱乐部、石家庄体育馆和石家庄滑冰馆等体育场馆,对学生进行专项运动技能训练和管理能力培养。学生一方面可以利用学院游泳健身中心的设施开展专项训练;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居民开展健身活动,在此过程中完成识岗、试岗和轮岗的岗位历练,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与石家庄体育馆、石家庄滑冰馆、超越健身俱乐部等社会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将校内无法开展的运动项目转移到专业场馆中开展教学,为场馆的运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人员保障,在此阶段学生完成顶岗、上岗的历练。通过“五岗贯通”让学生融入到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并逐步适应岗位,从而提高岗位工作能力,体验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过程,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无缝对接。

(4)专任教师与企业导师相补充体育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如何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为此,学院通过多种方式解决教师能力不足和业务不精的问题。第一,先后引进多名国家级运动员、体能训练员等高水平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水平。第二,强化兼职聘任,聘请企业营运总监、赛事策划师等产业管理人才到校兼职,解决教师管理与营运能力欠缺的问题。第三,加大培养力度,通过进馆锻炼、企业内训和专项培训等,提高现有教师的执教能力。通过多内容、多形式、多途径的培养,构建了立交化、多维度的师资团队,为高职社会体育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

代表院校: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辨析

专业名称社会体育休闲体育
专业代码570301570302
专业层次专科专科
专业类别教育与体育大类体育类教育与体育大类体育类
修业年限三年三年
培养目标社会体育专业培养能够从事全民健身体育项目指导与培训、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休闲体育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休闲体育运动项目指导、活动与赛事的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社会体育指导、体质测量与评价、体育游戏、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运动项目专项训练、运动专项体能训练。户外运动基础技能、休闲运动专项训练、休闲运动组织与管理、休闲体育旅游、营地教育、安全防护与急救。
就业方向面向全民健身领域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职业,全民健身锻炼指导、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管理、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等岗位(群)。面向社会体育指导员(攀岩、滑雪、潜水),户外指导员,营地指导员等岗位(群)。
开设院校238所(截至2025年5月)106所(截至2025年5月)
毕业规模8000-9000人(截至2023年12月)2500-3000人(截至2023年12月)
参考资料

发展前景

人才需求

中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极度缺乏,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和发达国家相比,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均比例很低,严重制约了《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根据体育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将呈稳定增长。总的来说,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现状是积极的,未来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

职业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救生员

(职业证书举例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简介》)

深造路径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深造路径举例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简介》)

就业方向

面向全民健身领域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职业,全民健身锻炼指导、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管理、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等岗位(群)。

开设院校

截至2025年5月,中国共有238所院校开设社会体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社会体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8000-9000人。

地区院校
北京首钢工学院
河北保定学院、衡水学院、邢台学院、沧州师范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传媒学院、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东方学院、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山西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体育职业学院、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内蒙古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
辽宁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长春工业大学、通化师范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职业学院、齐齐哈尔理工职业学院
江苏南京体育学院、连云港师范学院、金山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浙江台州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池州学院、淮南联合大学、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合肥科技职业学院、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宿州航空职业学院
福建福建师范大学、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厦门演艺职业学院、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武夷山职业学院、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江西师范大学、景德镇学院、萍乡学院、江西警察学院、九江职业大学、新余学院、九江学院、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科技职业学院、南昌职业大学、南昌工学院、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上饶职业技术学院、赣西科技职业学院、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共青科技职业学院、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赣州职业技术学院、九江理工职业学院、和君职业学院
山东临沂大学、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齐鲁师范学院、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潍坊食品科技职业学院、日照康养职业学院
河南安阳师范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新乡学院、焦作大学、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黄河科技学院、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郑州科技学院、郑州工商学院、永城职业学院、河南经贸职业学院、许昌陶瓷职业学院、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南阳职业学院、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洛阳科技职业学院、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河南测绘职业学院、郑州西亚斯学院、郑州体育职业学院、周口文理职业学院、濮阳科技职业学院、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汉江师范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江汉大学、武汉商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仙桃职业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文理学院、湖北商贸学院、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湖北体育职业学院、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湖北健康职业学院
湖南邵阳学院、湖南体育职业学院、长沙南方职业学院、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东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东文理职业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艺术职业学院、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广西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海南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重庆轻工职业学院、重庆经贸职业学院、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健康职业学院
四川四川农业大学、西昌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四川文理学院、阿坝师范学院、四川旅游学院、民办四川天一学院、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成都文理学院、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成都师范学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文轩职业学院、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自贡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体育职业学院
贵州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贵州工商职业学院、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工程职业学院、贵州工贸职业学院、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数据职业学院
云南昭通学院、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工商学院、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商务职业学院、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云南轻纺职业学院
陕西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健康工程职业学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武威职业学院、武威职业学院、庆阳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宁夏体育职业学院
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摘录时间2025年5月15日参考资料: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