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文化馆百科
大兴区文化馆位于大兴黄村卫星城富强西里,是隶属于大兴区文化委员会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负责全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和阵地辅导工作。近年来,成功地举办了大兴西瓜节系列文化活动、农民艺术节系列文化活动等大型文化活动。培养了大量文学、美术等方面的艺术人才,挖掘整理了《诗赋弦》、《武吵子》等多项濒临灭绝的民间文化。
历史沿革
始建于1949年,当时称为“大兴县群众教育馆”,1950年更名为“大兴县人民文化馆”,是隶属于大兴区文化委员会的事业单位,现有职工40人,馆内机构设置情况为六部一室,即办公室、文学部、美术部、剧场部、群众文艺部、培训部、非遗部。
大兴区文化馆承担着区委、区政府的指令性大型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全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与阵地辅导工作,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年来成功地举办了大兴西瓜节系列活动、农民艺术节系列活动等大型文化活动,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挖掘整理了诗赋弦、武吵子、五音大鼓等多项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组织编辑了各种文集、画册,举办了各种展览和技能展示,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位。
建筑布局
剧场
文化馆剧场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观众坐席分为2层共570坐位,舞台尺寸为12米×12米,21道吊杆,具有较为先进的舞台灯光、音响设备。可用来排练、演出及会议。自2006年7月使用以来已进行文艺演出50余场、会议20余次,群众文艺排练120余天。
舞蹈排练厅
舞蹈排练厅面积400平米,具有较为先进的灯光、音响设备。为文化馆舞蹈类项目培训、教学的主要场所。自使用以来,常年免费对群众开放,已接待群众舞蹈爱好者16000余人次。
展厅
展厅面积420平米,配有较为先进的灯光设备,展线120延米,可开展各种艺术展览及商业展出,自使用以来已举办大型展览16次,例如,天津的美术家和中国书法院等高层次的展览,观众达175000人次。
小型排练厅
2个,每个60平米,为戏剧、合唱队排练的主要场所,常年免费向群众开放。
其他场所
…更多「建筑布局」介绍请查阅全文…
所获荣誉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京市大兴区文化馆获得“冀中笙管乐(白庙村音乐会)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1年11月18日,北京市大兴区文化馆入选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拟命名一级文化馆公示名单。
公众号主体介绍北京市大兴区文化馆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大兴区文化馆是由北京市大兴区文化馆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大兴区文化馆始建于1949年,2000年10月正式成立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该馆在2021年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中被认定为"国家一级馆",现址位于大兴区西大街11号,隶属于大兴区文化和旅游局。其主要职能包括组织群众文艺活动、指导基层文化室建设、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等,2025年计划投入120万元开展"新大兴新国门美丽大兴我的家"系列四大主题文化活动。
作为区域文化核心阵地,该馆策划了"迎冬奥线上油画展"等特色活动,并承担第八、九批区级非遗项目申报指导工作。2024年完成小剧场音响系统更新等设施升级,现有场馆设施获游客"非常漂亮""值得一看"等评价。
历史沿革
1949年建馆初期名为大兴县文化馆,1950年更名为"大兴县人民文化馆"。2000年10月30日经机构改革重组,正式定名为"北京市大兴区文化馆",注册地址变更为黄村西大街11号。截至2025年,该馆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持续运营,有效期至2027年2月。
重点文化活动
2025年度重点开展"新大兴新国门美丽大兴我的家"系列四大活动:
新国门群众文艺作品展演该系列活动总预算120万元,服务周期覆盖2025年6月至12月。
设施与服务
数字化服务平台(开展线上展览)游客评价显示场馆设有空调系统,获"凉快舒适"体验反馈,综合评分达4·7分(2025年数据)。
非遗保护工作
组织非遗项目申报:2024年协助完成第八批5个项目评审,2025年开展第九批申报指导
管理运营
经费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2025年单次文化活动预算达120万元。实施常态化设施维护,2023-2024年连续开展保安服务采购,保障场馆安全运营。曾投资组建文化演艺类子公司,现存北京万兴演艺有限公司1家关联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