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作为观澜街道成立时间较早的社区,其建制可追溯至深圳城市化进程初期。2022年社区工作站资料显示,该区域已形成包含工作站、居委会、股份合作公司的完整治理架构。
社区治理
2023年创新实施"三认三知"走访机制(认路知楼、认楼知人、认人知情),推动251户共561名居民签订《大水田东区居民公约》。依托公约议事角、"龙眼树之约"等平台全年召开议事会200余场,重点整治高空抛物、车辆乱停放等问题,调处矛盾纠纷57起。
公共服务
2024年在居委会办公大楼旁设立星光长者服务点。社区商户自发形成互助网络,如梁哥百货商店提供免费快递寄存和暑期儿童托管服务。2023年建立积分奖励机制,通过"暖心街"便民服务提升居民参与度。
文化底蕴
保留客家传统建筑群与民俗活动,社区内现存古榕树、祠堂等文化地标。依托华侨文化资源,定期举办客家山歌传习、围屋文化展等活动,2025年获评观澜街道"亲邻家园"特色项目。
教育配套
2022年学区划分纳入龙华区教科院附属中学和观澜实验学校共享学区。2024年最新规划显示,该社区划归观澜中学学区,与振能学校组成共享学区。
基层党建
2025年正式推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要求党支部每年开展评议活动,通过自我评价、民主测评等方式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制度明确将考核结果与评优挂钩,对不合格党员进行组织处置。
基础设施
社区内主干道裕新路连接兴业路、环观南路等交通动脉,周边设有版画基地、红木家具博物馆等公交站点,覆盖m285、m339等公交线路。股份合作公司参与管理社区集体资产,形成政经分离的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