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2017年由清远市委宣传部支持创建一默书房,初期以免费开放和文化活动为特色。2019年引入中山大学哲学系资源开设《论语》《四书》等国学课程,正式确立"岛上书院"名称,同年8月举办首届"兰夜文化周"系列活动,包含围棋公益课、星光夜市等七项主题活动。2021年升级为广东省岭南书院建设项目首家挂牌单位,同步建成中华善本馆等8个功能场室。截至2023年11月,累计接待市民超27万人次。
空间布局
书院主体建筑采用传统岭南风格,设有北江讲堂、自然学堂等文化空间。核心区域中华善本馆珍藏《中华善本百部经典再造》等典籍,配套建设文创展示区、茶席体验区等复合功能区。通过"书院+书房+书屋"三级体系,延伸建设社区书房、乡村书屋等文化节点。
文化活动
年均举办高端国学课程近百场,其中与中山大学合作的《论语二十讲》持续开设四年。特色活动包含:
二十四节气茶席:结合传统节气开展茶文化体验
北江诗会:定期举办原创诗歌朗诵活动
ai公益课:2025年3月开设生成式ai应用课程,参与市民近200人
自然教育:开展湿地生态研学等实践活动
2023年后新增"deepseek工具实操""ai伦理讨论"等科技主题课程,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融的活动矩阵。
运营架构
清远市委宣传部牵头制定《岭南书院管理办法》,将其纳入市级重点文化项目。执行院长秦鸿雁主导组建由中山大学冯达文教授领衔的"岛师团",吸纳高校学者、文化志愿者共同参与运营。书院建立近200人的书香志愿者队伍,负责活动组织、空间维护等工作。2023年6月,其运营模式在广东省岭南书院建设现场交流会上作经验推广。
社会影响
2024年5月广州市社科院调研指出,书院是民营组织运作公共文化服务的典型范例。通过"文化湿地"理念改造荒岛,实现年均200场活动的文化输出密度,被市民誉为"城市文化客厅"。其建设经验为清远市实现"有山有水有文化"城市发展目标提供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