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历史与现状
2021年10月27日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批准成立,注册资金554万元,当前登记状态正常。截至2024年9月,学校设有5大类近30项社团课程,日常开展'文化传承+体育锻炼+心理健康'三位一体的教学活动。
德育与主题活动
2021年建队日期间组织'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活动,通过少先队员代表身着民族服饰列队迎宾、全校师生齐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并表演手语操、讲解入队知识、讲述革命先锋故事、传递红领巾等环节,强化红色基因传承。2022年7月为515名毕业生举办'情系母校 心追梦想'典礼,设置相约毕业季、难忘母校、难忘师恩、感念师恩和梦想启程五个环节,包含文艺表演、感恩仪式及师生家长发言,形成完整的情感教育闭环。
民族文化传承教育
每周四下午开设芦笙舞特色课程,要求参与者穿戴苗族传统服饰,教学内容涵盖六孔芦笙构造原理、基础吹奏技法及舞步编排。2025年开发非遗课程体系,在课后服务中增设苗族刺绣、铜鼓舞等传承项目。
体教融合实践
每日保证两小时体育活动,大课间开展《蓝精灵》舞蹈、古诗韵律操等特色项目。2024年1月运动会设置竹竿舞、滚铁环等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将滚铁环技巧训练纳入课后服务必修内容。花样跳绳社团创新融合苗族长鼓舞节奏元素,形成特色课间操体系。
法治与安全教育
2024年秋季开学典礼设置法治专题环节,丹江派出所所长李华进行校园暴力预防宣讲,交警杨才英讲解交通标识识别方法。作为全州安全教育联动单位,定期组织消防演练与应急疏散培训,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防机制。
校园文化建设
2024年9月开学季实施'温馨教室'工程,通过黑板报彩绘、气球悬挂等方式营造仪式感,向返校学生发放定制福袋与棒棒糖礼包。建立'红领巾小社团'20余个,包含民族舞蹈、少儿编程等跨学科项目,形成'人人有特长,班班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