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南坡公众号

大南坡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河南焦作市修武县
公众号ID:gh_195906c53ac3
公众号分类:教育
关于公众号:

“大南坡”微信公众号的开发运营方为修武县美尚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属于教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大南坡计划以河南修武县大南坡村为站点,是一个涵盖了美学实践、自然教育、社会美育、地方营造、建筑景观与展览实践、产品与空间创新等各种活跃动能的联合体。

开发/运营主体:修武县美尚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大南坡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大南坡百科

大南坡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因村落坐落于河沟南侧山坡地带得名,明初赵姓迁居形成聚落。该地1958年设生产中队,1960年随修武县并入焦作市,1961年成立大南坡大队,1984年改设村民委员会,2003年因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沦为荒废村落。20世纪70年代曾因煤炭开采兴盛,2016年启动'大南坡计划'实现文旅转型,2021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抗战时期涌现赵同孝、赵连魁父子等革命烈士,现保留大礼堂、祠堂等修复建筑群。

命名溯源

明初赵姓移民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因选址河沟南侧坡地,初称"南坡"。后为区别邻近同名村落,依据规模更名为"大南坡"。该命名方式符合太行山区"以地形方位命名"的典型特征,与同区域西坡、北坡等地名形成序列化地理标识。

行政沿革

1958年成立大南坡生产中队,1960年随修武县并入焦作市管辖。1961年改制为生产大队建制,1984年撤销生产大队设立村民委员会。2003年因煤炭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聚落空心化,最终成为废弃村落。现作为修武县西村乡下辖行政村,维持'大南坡村'法定名称。

地理特征

地处北纬35°18'、东经113°21',属太行山褶皱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带。平均海拔420米,村域面积2·6平方公里,地表径流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传统民居依山势错落分布,现存民国时期砖木结构房屋17栋。

经济演变

20世纪70年代探明煤炭储量后,全村80%劳动力投入采矿业,最高年产煤量达15万吨,集体经济收入位列全县前三。1990年代后期资源枯竭,地表塌陷区面积超30公顷,201户村民外迁。2016年起实施'美学经济'振兴计划,修复怀梆戏台、方所书店等文化空间,开发民宿集群和手作工坊,2023年游客量突破12万人次。

红色记忆

抗日战争时期成为太行军区重要据点,1938年赵同孝任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农会主席,因拒绝透露党组织信息被土匪杀害。其子赵连魁1945年参加武陟小高战役,弹尽粮绝后遭日军杀害牺牲,父子事迹载入《修武县志·英烈篇》。现存抗战时期农会旧址1处,保存有1942年制作的木质会议桌等革命文物。

文化遗存

村内保留完整的清代赵氏宗祠,现存乾隆四十年(1775年)《赵氏族谱》记载移民史。传统怀梆戏曲保持原生唱腔体系,现存手抄剧本《反西唐》《穆桂英挂帅》等23部。2021年复建的乡村艺术中心收藏本地农具、契约文书等民俗器物200余件,形成'农耕文明+当代艺术'复合展示空间。

现状发展

2020年至今获评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形成"怀梆演艺+美学教育+民宿体验"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现存常住人口128人,较废弃时期回流47户,开设茶室、画廊等文旅业态21家,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村内设立"南坡讲堂",定期举办古村落保护研讨会,成为太行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