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麦地岩画公众号

大麦地岩画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
公众号ID:gh_cdc8c51329fd
公众号分类:未归类
关于公众号:

“大麦地岩画”微信公众号的开发运营方为通辽市科尔沁区向阳大街街才日用品网店,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我们每天都为您推荐新潮、有趣的视频文章~爱上这座城市;从这里开始。

开发/运营主体:通辽市科尔沁区向阳大街街才日用品网店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大麦地岩画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大麦地岩画百科

大麦地岩画,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北山腹地,面积约30平方千米,为新石器时代至西夏时期的遗存。

大麦地岩画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存,是由古代人类磨刻、凿刻在岩石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图形、文字、符号的总称。其范围包括东至黄石坡、南至二人山、西至大通沟、北至石房圈,东西长约7·5千米、南北宽约4千米。1986年,宁夏地质工作者发现大麦地岩画。根据国际上通用的丽石黄衣测年,岩画专家测得大麦地岩画早期距今13000~10000年,中期距今约10000年~4000年,最早的岩画在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之间。大麦地岩画中随处可以找到黄河文化的印记,如刻画符号文字、图画文字与符号、黄河流域的神话传说、图腾崇拜、太阳崇拜,以及众多人物、动物、日月星辰的形象、生产工具等象形文字都多有描绘。大麦地岩画由线条和笔画组成,具有似文字与符号的特点。既有“象”又有“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不论画的如何,有形有样,一看就懂,易于辨认,同汉字的象形字与表意字大同小异,体现了汉字最大的特点:万变不离其宗。大麦地岩画内容丰富,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生产、经济状况、心理活动和生存环境,是珍贵象形文字资料。

2019年10月7日,大麦地岩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86年,宁夏地质工作者发现大麦地岩画。

1990年秋天,考古学者在大麦地调查,并且出版了《贺兰山与北山岩画》一书。

2003年5月开始,北方民族大学岩画研究中心的学生在大麦地岩画调查中有许多新的发现。

2022年8月30日,中卫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卫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大麦地岩画保护的决定》。

遗址特点

地理环境

大麦地处于卫宁北山的腹地。卫宁北山位于宁夏的西北部,是宁夏与内蒙西的界山,也是宁夏卫宁平原的天然屏障,由古生代泥盆纪和石炭纪碎屑岩构造构成。卫宁北山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陵,东西长50,南北宽25~30千米,海拔1300~1600米。黄河由南向北相伴而行。北山没有树木,荒凉冷峻。大麦地山体低矮,山坡和缓,基岩裸露,岩屑发育,由于基岩与节理面多自然平整,上面又覆盖黑色岩漆,为北方古代民族在岩石上制作岩画提供了天然的板材。大麦地环境特殊,四周高山环绕,似盆地且山体低矮,山石层层排列,看似封闭,却处在古代交通的要道,是从卫宁平原通向蒙古高原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经济、文化交流的连接之地。从卫宁北山向南不到10千米,便是开阔的卫宁平原,那里物产丰富,水系如网,是富庶的农业地区。而大麦地正处在农牧交接的关键地带,是古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交往的地方,还是两种文化交融与碰撞的地方。卫宁北山大麦地不仅四周高山环卫,而且产黄金和铁矿石。在大麦地随处可拾到坚硬、锐利、大小合适、可制作岩画的原生铁矿石。

地岩画内容

大麦地岩画中随处可以找到黄河文化的印记,如刻画符号文字、图画文字与符号、黄河流域的神话传说、图腾崇拜、太阳崇拜,以及众多人物、动物、日月星辰的形象、生产工具等象形文字都多有描绘。

大麦地岩画由线条和笔画组成,具有似文字与符号的特点。既有“象”又有“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不论画的如何,有形有样,一看就懂,易于辨认,同汉字的象形字与表意字大同小异,体现了汉字最大的特点:万变不离其宗。

地岩画特点

其一,岩画不是随意镌刻或敲凿的,是为了表情达意而为,是有感而发、有为而做,不仅赋予了深刻的内涵,而且具有了社会的需求和社会的意义。其二,岩画象形符号具有了汉字早期的基本形态,在后期的或大致相同的陶器刻画文和后来的甲骨文与金文中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或形象。望图生意,大致能够解释。即所谓“视而可识者”“察而可见者”(马叙伦《说文解字研究法》)。其三,岩画文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组成,已不是单纯的符号了,具有了记录简单词语的性质,大致有了汉字的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的构成要素的空间框架。

大麦地近万个岩画中,图画符号文字约有1500个,约占15%,呈星状分布,个别地段相对较多。图画文字不是个别的、偶然的,也不是孤证,说明它们彼此有一定的联系,也有一定的交流性。它不像过去出土的陶器、石器、玉器上的图画文字,是零星的,无法比拟,而大麦地岩画图画文字则具有可比性。

文物遗存

地岩画(举例)

图1,画面宽13厘米×15厘米,凿刻制作。此图由3个图画符号组成,叙述了氏族战争中争夺土地、人口、牛羊,征服者战胜了对方,取得了胜利。这是一幅征服的记录,也是胜利的记录,更是臣服的记录。其意分解为:右侧是胜利者氏族首领长踞接受降者的跪拜,此人显得高大威武;左上侧是一把弓箭,表示武力、统治,也表示了占领;左下侧一人在弓箭(武力)的压迫下跪拜,或请罪或臣服。此图表达了“臣服”一词,是一个完整意义的文字符号。

图2,21厘米×35厘米,凿刻制作。此图由两组图画符号组成,表达了狩猎后将野羊烤食或祭祀。其意分解如下:上部猎人用弓箭对准一野羊,表示狩猎的意思;下部将猎到的野羊放到火上烤,准备食用或祭祀。

图3,画面18厘米×17厘米,凿刻制作。此图主要是6个放射线组成的光芒,其下似云朵,其意表示要下雨或者是太阳从云层中出现又表示天气晴好。

图4,画面28厘米×18厘米,凿刻制作。此图由丫形、乳钉形、足印形符号组成,含意抽象,似人兽行进踪迹。

历史文化

出版物

2004年底,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精装大开本《大麦地岩画》(4册本),其中有2册本大麦地岩画考古线描图收录3172组、个体岩画8435个,除去人物、动物、工具、人面像之外,收录各类符号1536个,另有其他图形512个。如果把符号、表意文字及合体表意文字加在一起,可以超出2000多个,占了总数的一半还多。此外,拓了近千张岩画,出了一册岩画拓片本,还拍摄了彩色照片3000张,出版了一册彩照本。这是最大规模、最完整的一次大麦地岩画调查研究。《大麦地岩画》(4册本)获得了2007年“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

文物价值

大麦地岩画内容丰富,多为实物的象征图形,也有为数不少的象意图形与符号,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生产、经济状况、心理活动和生存环境,是珍贵象形文字资料。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7日,大麦地岩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大麦地岩画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北山腹地。中卫岩画

交通信息

自驾: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大麦地岩画,路程约17·1千米,用时约21分钟。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