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实验小学百科
大朗镇实验小学原名大朗圣堂小学,是一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联办小学。该校于2002年2月由圣堂小学、洋乌小学、洋坑塘小学、屏山小学联合而成。2003年4月,大朗圣堂小学更名为大朗镇实验小学。
学校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495平方米,耗资2700多万元,总体分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绿化区四大部分。
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学生855人。教师44人,其中女27人,男17人,党员5人,团员13人;大学本科学历19人,大专学历21人;小学高级教师1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1%。
校长致辞
在大朗镇实验小学这片充满希望和无限生机的热土上,辛勤的园丁,挥洒热血与汗水,沿着“向管理要质量,靠队伍求提高,以科研为先导,凭改革求发展,创特色迎挑战”这样一个办学思路,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与“生本”教育有机结合的发展之路。经过八载耕耘,逐步把学校办成:校园美、校风好、设备优、管理强、队伍精、质量高、具有特色的学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团结奋进的实小师生对于未来充满信心!我们相信,不论面前是晴朗的天空,还是暴风骤雨,大朗镇实验小学都能展翅高飞,用自己的身体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
办学目标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把实验小学办成校园美、校风好、设备优、管理强、队伍精、质量高、特色鲜明的一流学校。” 办学思路是“向管理要质量,靠队伍求提高,以科研为先导,凭改革求发展,创特色迎挑战”。在明确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该校以联合办学为契机,大胆改革管理体制和课堂教学,深化素质教育,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学校由联办前的“麻雀式”的落后小学跃身为一所规模较大的现代化的新型小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大朗镇的窗口式小学。该校联合办学的模式在镇内得到推广,在市内也有一定的影响。
学校荣誉
七年来,该校先后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东莞市普教系统‘三现代’教育先进集体”、“东莞市文明学校”、“东莞市园林式单位”、”“东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实验学校”、“东莞市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两个《条例》优秀学校”、“东莞市无毒学校”、“东莞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全国红领巾手拉手助残先进集体”“全国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东莞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集体获国家级、省级、市级、镇级荣誉共89项,教师获国家级、省级、市级、镇级各项奖励505人次,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市级、镇级各项奖励452人次。该校教学质量良好,2004—2008连续四个年度被评为大朗镇“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并获得大朗镇综合评奖一等奖。
学校精神
我是大朗实验小学的学生,长大后我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知道只有努力才能获得成功,所以我每天都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进步。我相信我能行!
公众号主体介绍东莞市大朗镇实验小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大朗实验小学是由东莞市大朗镇实验小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东莞市大朗镇实验小学前身为圣堂小学,成立于2002年2月,由圣堂、洋乌、洋坑塘、屏山四村联合创办,是大朗镇首所行政村联办小学,2003年4月更名为实验小学。现占地48亩,拥有19个教学班、916名学生和47名教师。作为镇属公办小学,该校承担小学义务教育,在2021年部门预算中获2415万元财政拨款,用于教育支出及基础设施改造。
学校推行生本教育实验,参与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2021年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双项国家级认定。近年来通过武术传统项目、书香校园建设等特色教育,获评“广东省体育传统(武术)项目学校”“东莞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2002年2月由圣堂、洋乌、洋坑塘、屏山四村联合创办,初名圣堂小学,2003年4月更名为实验小学。该校现占地48亩,建筑面积14495平方米,累计投资超2500万元,建有现代化教学设施。
办学规模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拥有1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16人,教职工47人。2020年因扩班导致预算增长53·1%,新增公用经费及教师薪酬支出。
教育特色
2003年9月参与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模式研究”。2021年11月被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开展特色文化教育项目。
荣誉与成就
国家级:2021年1月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1年11月获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认定
省级:广东省体育传统(武术)项目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
财政情况
2021年部门预算2415万元,其中230万元用于雨污分流改造、天然气管道安装等基础设施项目。截至2020年,固定资产达1082万元,包含10314平方米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