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毛织百科
大朗毛织是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毛织产业集群基地,起源于1979年。截至2024年,拥有毛织市场主体超2·7万家,从业人员逾20万人,全产业链年交易额达720亿元。产业集群覆盖研发设计、原料生产、数控织造、电商物流等全环节,年产毛衣超9亿件,占全球产量的20%。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和数字化转型,实现48小时设计至出货周期。获得“中国羊毛衫名镇”等17项国家级称号,并编制《“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值突破1000亿元目标。
发展历程
大朗毛织产业始于1979年香港协和织造厂落户,初期以“三来一补”模式进行代工生产。20世纪90年代形成集聚效应,2002年获“中国羊毛衫名镇”称号。2010年后通过数控织机普及推动产业升级,2020年获批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2022年全产业链交易额达720亿元,2024年启动1531亩现代化产业园建设。
产业规模与配套
市场主体:涵盖毛织企业、纱线贸易商及配套服务机构,总数超2·7万家(截至2024年)
从业人员:超20万人,包括设计师、技术骨干及电商从业者
产业链产值:2022年全产业链年交易额达720亿元,目标2025年突破1000亿元
生产能力:年产毛衣9亿件,占全球产量20%,纱线年销售超100万吨
数字化转型
数控织机保有量:超15万台(截至2024年),80%企业实现数字化生产
技术应用:结合3d设计软件,实现48小时快速出样,一体成型机6分钟完成单件生产
企业案例:光晖针织引入apex设计系统,年产量达500万件
政策支持与试点
国家级试点:2020年获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出口目标600亿元
产业规划:编制《“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推进26·3亿元重点项目建设
工改工项目:改造1平方公里村级工业园,拓展产业空间
市场拓展与品牌
电商销售:2021年1-5月直播销售额19·8亿元,2025年电商年销售额破100亿元
展会活动:连续21年举办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2023年参展商超27000家
品牌建设:推行“大朗优选”区域品牌计划,培育自主品牌
研发与人才
设计平台:建成20余个研发中心,年孵化500名设计师
纱线创新:年研发新品近1万种,全国70%新型纱线源自大朗
产学研合作:通过建设产业学院、举办设计大赛等方式推动人才培养
检测认证:引入中纺标检测中心,制定10余项联盟标准
公众号主体介绍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大朗毛织是由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是2006年在东莞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的行业性、非营利社会组织,会员涵盖毛织服装、机械、纱线及配套服务全产业链,现任会长为周淦华。该协会以服务行业为宗旨,组织企业参与国内外展会、产业考察活动,承办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毛衣“国内行”等品牌项目,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协会于2013年获评东莞市5a级社会组织,其党支部获评“五星级”党组织。2023年第五届理事会换届后,协会与香港东区青年联会签订产业合作协议,并获授“中国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协会”称号。2023年主导制定《大朗毛织区域品牌管理规范》团体标准,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同时,协会通过捐赠帮扶、关爱环卫工人及新业态青年等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并参与筹备2026年国际毛纺大会,推动区域产业国际合作。
协会简介
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成立于2006年,会员企业涵盖全产业链,包括毛织服装、毛织机械、毛织纱线及服务配套等。
成立的多年来,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立足东莞、服务毛纺织行业,持续组织企业抱团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组织企业外出考察交流、搭建政企沟通桥梁等,做好会员服务;承办好“织交会”、“国内行”、“毛衣节”、外出参展等行业性特色活动,推动毛织产业升级发展。此外,还注重引导会员企业加强遵守诚信、自律的道德规范行为,组织开展或发动会员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和公益等活动,服务社会。
协会荣誉
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理事单位、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荣获得“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优秀协会”、“中国针织行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奖”等奖项。2013年、2016年连续两次获得东莞市5a评定。协会党支部陆续获评为东莞市“五星级”党组织、市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大朗镇“先进基层党组织”。
协会工作
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自成立以来,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章程符合规定要求,法定代表人按照章程规定程序产生,重大事项均能按规定向东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登记备案;同时不断加强内部治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自身建设明显增强,实现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效能化。
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自成立以来,以服务为宗旨,不断改革,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