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1963年建校,学校“一校三址”,现有107个教学班,学生5400多名,教职工310余名,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3个区级名师工作室。先后荣获国家教育部首批命名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湖南省基础教育实验学校”“湖南省课程改革样板建设校”“长沙市文明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创建于1963年,从区属配套小学到教育改革的先锋,学校积淀了做大做强的实力。1963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长沙市南郊韶山路人民公社赤岗大队菓园冲兴建起一片居民住宅区——砂子塘新村。为满足居民子女入学需求,市政府郊区办事处文教科新建了“砂子塘小学”,开办时仅有一栋红砖楼房,6个班,289名学生,9名教师,校园无围墙。办学之初,学校夯实珠算、写字、农用杂字、农业知识和应用文教学基础,发展了学生智力,提高了学生能力,教育质量逐步提高。砂子塘小学很快在长沙市小学界享有一定的声誉。1966年开始的那段特殊岁月里,砂子塘小学的老师们不仅没有放弃学生的知识学习,还特别注重文艺、体育方面的素质培养,并且使之得到充分展示。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教学成果
从1978年秋,黄梦钧老师开始进行第一个“部件识字法”教学班实验,发展到跨县、市、省83个教学班联合实验。1996年,钟克佩、黄和平等人又开始了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课题研究。1998年,雨花区教育局借鉴砂子塘学校的实验成果,统一制作《雨花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在全区推广。2002年起,孟毅、李臻等老师开始了“多学科网站的建设与运用研究”。2008年起,祝健群、毛忠民、王艳萍等老师开始了“构建学科文化大讲堂的实践研究”。2022年起,李臻、刘军辉、刘小梅、张添、肖朝辉等人开始了“思辩课堂的实践研究”。汇聚学校多年研究成果的《基于学生成长需求的校本课程的开放及应用》《阳光管理轮训:师德养成之路研究与实践》两本书相继出版发行。
组织结构
砂子塘教育集团十所成员校实施总校长负责制和集团理事会管理制,属于“联盟式”教育共同体,其主要特点是:保持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法人、行政隶属、财务管理、资产归属、人事关系“五不变”。为推动学校间优势互补和发展互促,集团内部管理积极推进“三融合”,即融合优质师资、融合集团科研、融合科学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