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32年,由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北平中法大学合作创建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
1933年,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迁至上海。
1950年3月,并入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为药物化学研究室。
1953年,成立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1955年,开始研究生培养工作。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4年底,上海药物所共有在职职工778人,其中科技人员548人、科技支撑人员116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1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26人,共有万人计划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1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1人, “优青”7人。
…更多「科研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2022年12月26日,sim0417为先声药业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开发的3cl靶点新冠治疗口服药,于2022年3月28日通过特别审批程序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批件,并被纳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重点目录。
获奖概况
根据2016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建所80年来,药物所共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170余项,其中国家三大奖20项,全国科学大会奖等奖励21项,省部级奖90项。
时间 | 名称 | 奖项 | 类别 |
---|---|---|---|
1982年4月 | 肌肉松弛药氯甲左箭毒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三等奖 |
1982年7月 | 吗啡镇痛作用部位及镇痛机制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1982年7月 | 中草药活性成份的研究——十二种新有效成份的发现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1985年6月 | 镇痛消炎药3-乙酰乌头碱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三等奖 |
1985年6月 | 橡胶防老剂d致癌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三等奖 |
1987年12月 | 真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药——石杉碱甲(福定碱)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1988年12月 | 抗疟药磷酸咯啶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四等奖 |
1990/08/11 | 植物抗癌成份美登素的全合成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三等奖 |
1991年11月 | 二巯基丁二酸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1991年12月 | 羟甲芬太尼——一种新的高选择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1991年12月 | 脑内多巴胺神经系统与四氢原小檗碱同类物的药理作用关系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三等奖 |
2017年1月 | 国际化导向的中药整体质量标准体系创建与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资料来源:备注:详细获奖概况详见: |
…更多「科研成就」介绍请查阅全文…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根据2016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生培养工作开始于1955年,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开展最早的单位之一。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有机化学专业、药理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及微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开展自行审定、审批博士生指导教师”的试点单位。1996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全国有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抽查评比中,研究所名列第二。1998年被中国科学院批准为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更多「人才培养」介绍请查阅全文…
文化传统
所徽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标识如右图所示:
释义:1·标识以象征生命的绿色为基础,以药物研究所化学、生物学两大学科以及实验技术为要素,以中国书法的用笔为表现形态,主要含义:
2·构图两侧呈环形运动状,象征在药物研究领域化学与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与融合。
…更多「文化传统」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