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沿革
成都市植物园位于城区以北10千米处,紧邻川陕公路。该地原为一片坟山,在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及1950年代,曾作为植树场地使用。直至1980年代初,四川省人民政府采纳了四川大学一级教授、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方文培的建议,于1983年3月将原植树林场正式移交给成都市园林局,并在此基础上筹建成都市植物园。
1983年6月,正式确定成都市植物园的性质为:集科研与科普于一体,面向公众开放,并以重点引种、栽培和展示四川主要植物为特色的综合性植物园。
1985年7月1日,成都市植物园正式对外开放,并建设了木兰园、蔷薇园、柏园三个专类园区。
1987年2月16日,成都市植物园与成都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正式合署办公。此举使成都市植物园发展成为一座兼具风景园林外貌,并融合科研、科普与旅游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植物园。
园区布局
成都市植物园占地面积42公顷(约630亩)。
成都市植物园地形为缓坡浅丘型,东西长、南北窄,呈鱼脊形;海拔最高处575米,最低500米,土壤为黏性黄壤。全园结合地形划分为两大功能区:园林观赏植物栽培区和树木园。
成都市植物园共设16个专类园,包括木兰园、梅花园、海棠园、桂花园、山茶园、市花园(芙蓉园)、百卉园、珍稀植物园、樱花园、蜡梅园、梨花园等。
芙蓉园占地约1·8万平方米,集中展示20余个木芙蓉品种(含7个自主培育的国家新品种);珍稀植物园为四川省首个迁地保护珍稀植物专类园,保存珙桐、桫椤等200余种濒危植物;荚蒾园拥有国内最丰富的原生荚蒾属植物资源。
成都市植物园的科研基地设有植物研究中心、引种保育研究所及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级芙蓉种质资源库及省级迁地保护基地。植物主题科普馆占地5069·84平方米(展陈面积5400平方米),为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植物科普馆。
植物资源
成都市植物园有活植物5600余种,分属241科1274属,涵盖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包含木本栽培植物1000余种、园艺栽培品种800多个,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67种(含一、二、三级)。
成都市植物园现保育有中国红色名录植物2400余种,中国特有植物12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14种。其中,有望天树、崖柏、德保苏铁等ⅰ级保护植物37种,秤锤树、梓叶槭、篦子三尖杉、水青树等ⅱ级保护植物177种,并保育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植物3种。
成都市植物园成功繁育极小种群植物,如梓叶槭、篦子三尖杉、珙桐等,并开展野外回归项目。
成都市植物园建成国家级芙蓉种质资源库,收集国内外234个地理小种(含韩国、泰国等资源),保有量世界第一;培育40个芙蓉新品种,7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
成都市植物园有国内首个荚蒾专类园收集64种(含变种),目标达80种1500株,为园林推广提供资源基础。
成都市植物园良好的自然生态还为各种昆虫、鸟类、爬行动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场所。成都市植物园作为成都市内鸟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记录有120种鸟类。
主要景点
科普馆
成都市植物园青少年植物科普馆地处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蓉都大道1116号植物园内的中心区域。科普馆于2008年2月正式建成对外开放,总建筑面积7300余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植物主题科普馆。科普馆包括主馆和球形馆,主馆首层采用钢结构、玻璃幕墙,负一、负二层为钢筋砼框架结构。
科普馆建成当年和2012年,先后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强烈地震,在芦山地震后,屋面遭受破坏而闭馆。
市政府高度重视发挥科普馆作为民众环境教育公共设施的社会作用,于2015年8月经专题会研究决定启动了科普馆改造,目标定位是“西部一流,全国领先”,主要服务对象是青少年朋友,同时也兼顾普通市民朋友和专业人士。
改造后的科普馆,有约5100平方米(占总面积的70%)的面积对公众开放,主要由7个主题展馆(包括序厅、四川植物馆、成都-中国西部花园、成长的故事、植物世界的新奇特、植物与人类5个常设展区和1个临展厅)、3处互动区域(草木春山文创书屋、芙蓉多功能厅、科普探索中心)和露台等组成。
微型沙生花园
成都市植物园中心广场旁的有微型沙生花园,以沙生植物与红砂岩的搭配为核心,营造出沧桑坚韧又充满生命力的景观氛围。微型沙生花园占地约100平方米,精选了仙人掌科、天门冬科、大戟科、夹竹桃科等6科18属共30种沙生植物,包括非洲霸王树、佛肚树、凤尾丝兰、金琥等特色品种。
沙生植物原生于热带及亚热带沙漠地区,具有耐干旱、耐沙埋、耐瘠薄的特性,在严酷环境中演化出奇特形态例如贝信麒麟的肉质茎、鬼切芦荟的锯齿叶,成为展示植物适应智慧的活标本。
月季康养园
成都市植物园月季康养园2019年进行筹划建设,2020年7月邀请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景观设计,2020年10月进行施工,2021年1月竣工,历时1年多的筹备,3个多月的景观和绿化施工,于2021年2月正式对游客开放。
成都市植物园月季康养园位于植物园南大门入口区域,占地面积约为3700平方米。园内展示了包括绝色佳人系列、真宙、绯扇、蓝色阴雨等60余个月季品种,既有传统树状月季和造型月季,也有大面积品种展示区,用于展示园内多年收集、筛选的月季品种。
百卉园
百卉园”建成于2014年,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其中水体面积约1800平方米。百卉园以植物多样性、四季观赏性和科普教育性为特色,常年展出各类花卉60余种,是一个包含水体和多种花卉的园区。
珍稀植物园
珍稀植物专类园位于成都市植物园前山,是毗邻西大门入口的专类展示园区之一。珍稀植物专类园占地面积约9亩,于2012年依托园区排洪沟谷模拟珍稀植物自然生境营造而成,收集保护与展示了近百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珍稀濒危植物和特有植物。
在这里,有一些非常古老的植物。这里有“蕨类植物之王”的桫椤,有中国特有的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珍稀孑遗植物珙桐,还有被称为神奇的“东方魔茶”、“茶族皇后”的金花茶和四季开着鲜艳花朵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杜鹃红山茶。
荚蒾园
荚蒾园占地面积约15亩,建于2018年。荚蒾园展示荚蒾属植物40余种,1000余株,还有一些种类在苗圃培育,待时机成熟,都将向植物爱好者和游客展示,展示目标是70-80种,约1500余株。另外,荚蒾园还展示了一些虎耳草科花色多样的草绣球类植物品种。
樱花园
植物园的樱花园占地约4500平方米,园内种植了约150株各类樱花。
如今的樱花园主要有野山樱、日本染井吉野樱、白花早樱、红花晚樱及云南早樱中的牡丹樱等种类。花期在2至4月。最早开花的当属牡丹樱,在成都,该品种2月底3月初即可开花,花期可持续到3月下旬。
牡丹樱先花后叶,花深红色,呈半开状态,下垂,萼片红色。接下来依次开放的是染井吉野樱、野山樱、白花早樱,最后是红花晚樱。樱花园中单瓣种类野山樱的数量不多,但因其开花早于晚樱,树形高大,花量繁茂而引人注目。
梅花园
自建园之初,植物园就有梅花园。历经30年变迁,如今的梅花园呈现疏林式的绿地景观。
梅花园占地约7500平方米,共有各种梅花300余株。园内梅花品种以朱砂梅、杏梅、宫粉梅为主,美人梅也较多,另外有少量的绿萼梅。
在成都,大部分梅花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开放。若遇暖冬,1月上旬就会开花,2月上旬便达盛花期,常常成为人们春节出游观赏的时令花卉。美人梅是最晚开放的一种梅花,在其他品种凋谢后才开始展示芳华。
梅花园的美人梅胸径一般在7厘米左右,正值青壮年。3月花开之时,花朵繁多而整齐,那一片粉红映红了草坪、染红了竹林,在蓝天白云下尤其醒目,这吸引了无数途经蓉都大道的市民朋友。
梅花园位于植物园的春景区。早春时,它以梅花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游客朋友。在大多数梅花渐渐凋零的3月,植物园又以这里为主要景点,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春花展。
所获荣誉
近5年成都市植物园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等科研奖项;取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7项,四川省林木良种2个,“年度中国好品种”1个。
获得发明专利3项,外观专利6项,软著2项,版权38项;建成国家级种质资源库1个,省级种质资源库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林草工程技术中心1个,为省级林草长期科研基地、省级野生植物扩繁和迁地保护基地。近5年发表论文59篇;出版著作4部;主编四川省地方标准1项;合作开发多个种类的文创产品。
1990年,成都市植物园获成都市政府评为“蓉城新八景”之一,命名“绿海藏珍”。
1999年,成都市植物园被四川省委宣传部、省科委、省科协联合评为首批“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2001年,12月成都市植物园被授予“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新铭牌,强化科普职能。
2012年,成都市植物园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跻身国家级科普平台。
2014年,成都市植物园荣获年度“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同年,植物园被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推荐为“四川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2018年,成都市植物园获得第一批“四川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19年,获得“成都市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2020年,成都市植物园在全国科技活动周中表现突出,获科技部颁发荣誉证书。同年成都市植物园举办的科普活动被评为“成都市十佳科普活动案例”。
2021年,荣获“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资源”奖项和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优秀组织奖”。
2022年3月,成都市植物园被评为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连续五年被中国科协命名为“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2年,成都市植物园原创短片《西部花卉王国》获“四川省优秀科普微视频二等奖”及“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奖”。
组织机构
园所共设置6个内设机构,分别为:植物研究中心、园林园艺研究中心、科技成果推广中心、园庭建设部、科教经营部、党群综合部。
植物研究中心
负责园林绿化植物基础性和公益性科学研究;承担种质资源引种保存、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开展乡土植物(市花芙蓉)及喜马拉雅植物研发;开展公园城市生态资源调查,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开发研究。
园林园艺研究中心
负责园林绿化技术基础性和公益性科学研究。负责公园城市植物选择、景观营造、植物配置等园林园艺研究工作。开展公园城市建设植物选择特色景观植物研究及彩叶观花观果类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园庭建设部
负责市植物园景观营造、园庭建设、植物养护、环境卫生及其它日常园内管理工作。承担市植物园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维护、全园水电管线维修维护及水厂的日常管理;承担园区精细化管理,景观提升维持。
科教经营部
负责植物文化研究、植物科学知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科学普及教育工作,提供科普教育场地;负责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和公园城市建设成果;承担青少年植物科普馆日常管理及示范性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
党群综合部
负责单位日常运转,行政、党务、财务、机要保密、安全生产、后勤保障及综合协调。承担党风廉政、纪检督查、党务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机构编制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离退休管理、档案管理、总务后勤管理等工作。
文化活动
科学研究
本土植物专类园
珍稀植物专类园,集中保育19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包括珙桐、崖柏等34种一级保护植物,以及五小叶槭、连香树等159种二级保护植物。荚蒾园收集64种荚蒾属植物,是国内首个专类园。
芙蓉研究
成都市植物园收集国内外芙蓉资源241份,国内213个地理小种、国外21个地理小种及6个近缘种,建成占地1·8万平方米的芙蓉专类园,资源保有量居世界首位,是全球最大资源库。2020年获批国家芙蓉种质资源库,配套6个繁殖大棚、控温温室及200㎡实验室,培育苗木近5万株。
自主培育
成都市植物园自主培育40余个新品种,其中7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有“锦绣紫”“百日华彩”,2个获四川省林木良种认证。“百日华彩”单株花期长达180天,花量超百朵。同时开展了9000余粒芙蓉种子搭载神舟十四、十五、十六号飞船完成太空辐射实验,开创木芙蓉航天育种先河。首批“太空芙蓉”表现出植株强健、花量增大等变异特性。
种质资源
2015年,成都市植物园联合北京植物园、国际机构及环保组织,深入雅砻江流域五小叶槭分布点,开展基因采样、种群标记、种子采集及社区调研。
科普活动
2025年7月9日,成都市植物园开展“植物小侦探”系列暑期自然实验室活动。
2025年7月6日,成都市植物园举办科普馆自然课堂“西南野外常见植物之桑”,面向青少年普及植物适应智慧。
2025年5月,成都市植物园出版专著《一朵花,一座城——芙蓉·成都》,打造文创产品90余件,举办“芙蓉花油画展”活动,联动活体花境与艺术创作。
2025年2月14日,成都市植物园开展“蓉城植物科普官”首期亲子活动,联合植趣探旅团队,带领13组家庭通过3千米植物探索路线、五感体验及无患子吹泡泡等趣实践学习植物生态知识。
2024年9月15日—17日,成都市植物园举办中秋科普研学系列活动,结合“天回医简”文化展与竹简diy活动,探索药用植物。
2024年9月22日,成都市植物园开展全国科普日“麻辣四川”主题活动,科普本土植食资源。
2024年9月24日,成都市植物园实施科普三下乡“芙蓉进我家”活动,赴简阳市镇金镇黄家厅村和赵家社区,宣讲成都市花木芙蓉知识,赠送芙蓉盆栽苗,并组织制作艾草养生锤。
2023年9月14日,成都市植物园为迎接世园会,园内设置芙蓉科普亭及39块互动展牌,开展“跟我游市花芙蓉园”等科普活动,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
对外交流
2025年7月4日韩国忠清南道副知事朴贞柱率团参访成都市植物园,深化交流合作。
2024年10月14日,英国邱园园长首次访问成都市植物园。
2024年6月17日—20日,成都市植物园与秦岭国家植物园联合开展科考交流活动。
2019年4月2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专家团队来成都市植物园开展活植物管理平台推广及使用培训。
2015年3月9日-14日,成都市植物园派出李方文、高远平两位同志前往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植物园、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三单位,进行交流学习和引种。
2015年5月24日至6月13日,成都市植物园赴上海参加“中国植物园联盟2015年植物分类与鉴定培训班”。
2015年4月1日至3日,成都市植物园朱章顺、李方文等科技人员一行四人前往雅安参观学习。
2015年4月7日至10日,成都市植物园朱章顺、李方文、杨昌文等四位同志前往重庆南川金佛山进行野外植物采集的引种工作。
2010年3月24日成都市植物园加入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并奠基“中英合作园”。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成都市植物园(成都市公园城市植物科学研究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开放时间
成都市植物园开放时间
6月1日-8月31日:6:30-20:00
9月1日-次年5月31日:7:00-19:00
沙生植物馆开放时间:全年9:0-17:00
门票信息
1、单次票:10元/人/次。门票只限一次性使用,出园后如需再次入园,需重新购票。
2、半票:5元/人/次。1·3米以上青少年(儿童、学生、未成年人)、全日制在校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本人《学生证》半票入园。
3、年票:120元/人/年。年票实行实名制管理,只限本人使用,在一年有效期内可不限次数入园。
4、优惠政策:
1)1·3米以下的儿童免票(需有成人陪伴)。
2)60周岁以上的老人凭身份证原件、老年证原件免票入园;执离休证的,本人及一名陪伴凭证免票入园。
3)现役军人(含武警部队)本人凭《士兵证》、《军官证》免票入园。
4)退役军人(含武警)凭《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优待证》、残废军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免票入园。
5)残疾人士凭残疾证和身份证免票入园,二级及以上残疾人可有一名监护人免费陪同入园。
6)团体票:执单位证明且20人以上在窗口购票,成人可享受8折优惠。
7)“六一”儿童节当天,少年儿童、中小学生凭相关证件可免费入园(学生证)。
参观须知
一、入园游客须知
1、请您自觉遵守参观游览秩序,按开放时间出入园。闭园后不得在园内逗留、露宿。
2、请您自觉维护公共秩序。未经准许,机动车一律不得入园;禁止携带猫、狗、禽、畜入园;请勿在园内捡拾垃圾物品和行乞。
3、请您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禁止在园内进行非法经营、迷信活动和低俗不健康行为;请勿在公园内兜售物品;请勿在园内散发、张贴、悬挂任何形式的广告、宣传品;严禁以任何形式进行赌博和其他非法活动。
4、请您注意自身游览安全。不得携带危险品入园;注意公园的安全警示标志,不得进行涉水、攀爬和生火等危险性活动;
5、请您爱护公园花草树木。不采摘花果,攀援树木,不采挖植物,捕捉动物,不在树上拉绳挂物。
6、请您爱护公共游览设施。不在建筑物、构筑物、设施、树木上涂写、刻划、钉钉,不在路椅上躺卧。
7、请您爱护公园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便溺或乱扔果皮核、烟头、口香糖残渣等废弃物。
8、请您不要擅自圈占公共区域活动,或在活动中制造违反国家有关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噪声影响他人。
二、温馨提示
1、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以防丢失;儿童、行动不便的老人须在家人的陪同下游园;
2、游客服务咨询电话:028-83583439
交通路线
园外路线
地铁:乘坐地铁3号线至“植物园站”下车,从b口出站后步行约2-5分钟即可到达景区入口。
公交:可乘坐254路、143路、650路、659路、660路、x15路等公交车,在“植物园站”下车即达。
园内路线
西大门 → 沙生植物馆→ 樱花山/樱花园)→ 大草坪→ 珍稀植物区(珙桐、桫椤)→ 南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