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沿革
1987年10月,团市委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办公室、青工部、青农部、学校部;1990年10月增设权益部。1990年5月至2005年5月间内设机构没有变化,共分7个部室:团市委秘书长、党总支、办公室、组宣部、学少部、青工部、青农部。
组织机构
志工部
研究制定全市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发展规划;指导、协调全市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基层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的注册、培训、表彰、人才储备等工作;开展示范性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社会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承担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辽宁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工作;维护志愿者合法权益,推动朝阳市志愿服务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完善工作。
青教办
负责校外教育、社区教育以及待业青年的培训、管理,帮教转化劣迹青年;承担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的各项综合协调工作;用爱国主义旗帜维系青年,团结各族各界青年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协调执法部门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负责做好全市各族、各界青年的联络工作,开发利用青年人力资源;负责指导和组织市青联委员会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开展献计献策、岗位奉献活动;负责全市优秀青年典型集体和优秀青年人才的评选、表彰工作;负责指导全市青联组织的基层组织建设、青联委员会队伍建设;青联秘书处负责处理市青联的日常工作,联系青联委员,听取要求和意见,协同有关方面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各界别组、委员活动小组及全市性的青年协(学)会开展工作;处理青联委员和青年的来信来访。
学校部(少年部、学联秘书处)
负责向常委会提出学校系统团、队的工作计划,并按照常委会决议组织实施;指导各县、区团委学校部和市直各校团委的工作;负责起草有关学校战线团队工作的文字材料及填制表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学校系统团、队工作情况,总结交流和推广典型经验;会同有关部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各种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方式,开展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及各种有效活动。做好全团带队、团队衔接工作;开展学校团、队工作的理论研究,以便指导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学校团、队组织的整顿建设工作,抓好团干部和辅导员的选聘、考核、培训等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筹备、召开市学联全委会和代表大会,并负责学联日常工作及活动;完成常委会和书记交办的其它工作。
青农部
负责研究指导全市农村和乡镇企业团的工作;组织农村青年围绕经济建设开展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科技应用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组织开展对农村、乡镇企业青年及团的工作的调查研究。
办公室
负责协调和承办团市委机关日常事务;负责团市委重大会议的会务工作;负责文秘、保密、信访和档案工作;负责重要工作调研和信息工作;负责有关文件、文稿的起草、修改及核发工作;负责机关对外联络工作;负责规划、协调和指导团内信息化建设及机关网络建设工作;负责机关财务、行政事务、安全保卫工作。
青工部
负责对全市青工系统的调研工作,提出全市青工工作的政策性意见,形成本部门总体工作思路和年度工作计划;按照团省委青工部的总体部署和团市委的工作指示,结合实际,围绕中心,对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团的工作和青工工作及青年企业家协会工作进行协调、调研、指导、决策,指导全市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工创新创效等活动;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青工工作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表彰、奖励全市青工系统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根据全市团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抓好全市青工系统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党总支
团市委党总支专职副书记:高硕
组宣部
负责基层团组织建设,发展团员,管理和输送团干部,培养优秀团员入党,推荐优秀青年人才上岗;收缴团费;规划指导全市团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负责信息交流;负责研究分析全市团员青年的思想状况,根据党的要求和青年的实际,提出各个时期进行团的思想、政治的工作意见,组织开展团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培养、树立、宣传全市各条战线的各类优秀青年典型;负责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日常事务;围绕重要工作部署,组织调查研究,收集信息动态和编发团内刊物;规划、协调和指导团内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