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苏报》登载《常州图书馆章程》。
1904年(光绪三十年),图书馆对外开放,馆名为“常州图书馆”。
1909年12月,五楹图书馆楼屋于双桂坊延陵季子祠基地落成,常州图书馆迁入,并更名为武进县商会图书馆。
1933年,武进县政府接管图书馆,改名为“武进县立图书馆”。
…更多「发展历史」介绍请查阅全文…
馆藏实力
馆藏资源
据2023年3月该图书馆官网显示,常州市图书馆馆藏书刊总量200多万册,电子文献馆藏量185万册,古籍藏量近4万册,善本3500多册,其中被《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的善本图书有67种420册,有4部古籍选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视听文献36667件、套,报刊23350件。常州图书馆内陈设支撑保障
…更多「馆藏实力」介绍请查阅全文…
组织体系
队伍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常州市图书馆在职员工83人:按职称分,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19人,中级职称40人,初级职称16人;按学历分,硕士8人,本科46人,专科28人,专科以下2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工作人员占比64·29%。机构部门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常州市图书馆内设办公室、后勤保卫部、流通部、少儿部、采编部、期刊部、信息部、历史文献部、社会工作部、技术部、数字资源部、业务管理部12个机构部门。
建设成果
开发成果
资源开发
2020年,常州市图书馆完成了常州最后一部地方志《武阳志余》的点校整理工作约10万字;2020年4月出版了著作《龙城·龙脉——大运河为纲的常州古城水系变迁研究》;由常州市图书馆古籍部副研究馆员王继宗著述的《红楼璧合》丛书正式出版,解决了红学研究中一系列重大难点和疑点,揭开了《红楼梦》圆结于常州的文化因缘。
…更多「建设成果」介绍请查阅全文…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常州图书馆标志巧妙地将“常、图”两字的篆书经过艺术处理后有机结合,犹如“常州图书馆”缩写的一枚古印章,突出了图书馆的行业特征,篆书字体的运用也彰显了百年常图的历史渊源。
整体造型仿佛是一本本叠加的书籍,又仿佛是一排排博古架,将常州图书馆视作是存放珍宝之地,向大家展示着知识、智慧和文化的力量;作品又如一枚电子芯片,寓意常图数字化图书馆的高端定位与未来发展的趋势;整体线条错落有致,如迷宫一般,象征着常图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构筑起的一座座知识的迷宫。
宗旨愿景
…更多「文化传统」介绍请查阅全文…
读者服务
入馆须知
1、常州市图书馆提供免费公共文化服务,您可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按规定申领借阅证,凭相应的借阅证进入各借阅区。
2、图书馆是公共场所也是文明窗口,请注意着装和言行举止。
3、入馆须按规定接受安检,禁止在馆内吸烟及使用明火,禁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请勿携带宠物、食品、饮料进入各借阅区。
…更多「读者服务」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