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
长沙县历来藏书空气甚浓,清朝时期,就有一批颇具影响的藏书楼,如黄兴镇凉塘人王先谦的王虚受堂藏书楼,沙坪乡张伯熙的张氏埜秋藏书楼,青山镇天华村彭 氏松桂堂藏书楼,黄兴镇桂花村黎氏月波藏书楼,开慧乡板仓村杨开慧烈士父亲杨昌济与其弟杨瑞生的杨氏板仓藏书楼以及跳马团然村杨晓帆的杨氏自立藏书楼等。
新中国成立之初,县政府将原县民众教育馆改为县人民文化馆,内设图书室。到1964年,成立县图书馆,与县文化馆分设。
…更多「发展历史」介绍请查阅全文…
馆藏资源
全馆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设计藏书总量为100万册,现有藏书60万册(涵盖全国百佳出版社近三年来所出版的新书)、电子图书100万册、大型数字资源库16个。馆内90%以上面积对公众开放, 设置阅览座位1300个,每天可容纳4000人阅读。主要设有儿童借阅室、青少年借阅室、报刊杂志阅览室、产业信息借阅区、新书速递区、自科文献借阅室、社科文献借阅室、专题文献借阅室、体验式视听室、外文文献借阅室、电子阅览室、众创空间、视障文献借阅室、多媒体教室、24小时自助借还。馆内实现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并提供各种数字资源无限制免费浏览、下载服务。
建设成果
多年来,该馆除搞好阵地工作外,还与各乡、镇文化站配合。开展农村图书巡回借阅及读书读报活动,1986年至1988年,组织“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参加该活动人数达60000余人次,有10多人获得省、市、县的奖励。1989年,持有县图书馆集体借书证的单位有40多个,持县馆借书证的农村读者1150人,并建有少儿图书服务中心26个,且大部分村、校都建立了图书室,有10多所学校还在校内各班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同时还在全县辅导和帮助建立了120多个图书户,后又在全省率先建立科技图书示范户75户。这些科技图书示范户大都是靠图书资科提供科技致富信息先富起来的农民的典型,同时带动大多数农民脱贫致富,效果很好。这期间,县图书馆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该县高塘乡被评为全国图书馆、室先进单位,图书户李中笑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更多「建设成果」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