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沧师政史学院公众号

沧师政史学院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河北沧州市
公众号ID:gh_b9b60a908e27
公众号分类:教育 - 学校
关于公众号:

“沧师政史学院”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沧州师范学院,属于教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以史养德以史明志以史谋事以史立业。

开发/运营主体:沧州师范学院

关于主体:沧州师范学院是中国河北省沧州市境内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沧师政史学院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沧州师范学院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沧师政史学院是由沧州师范学院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沧州师范学院(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坐落于河北省沧州市,是一所以教育类学科为主,涵盖文、理、工、管、艺术等多学科的地方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学校始建于1958年。1962年学校更名为沧州师范学校,1984年升建为沧州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与沧州地区教育学院合并,2001年与沧州师范学校、沧州农业机械工程学校、沧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沧州师范专科学校。2010年3月升建为沧州师范学院。201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2年被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5年4月,学校规划用地1113亩,现已完成713亩的规划建设,建筑面积36·82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51万册;有17个二级学院,有本科专业53个。在校生15000余人;教职工1030人。

历史沿革

沧州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建立于1958年的天津沧州师范学院,是沧州历史上第一所普通高校。曾招收中文、数学两个专业的本科生。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

1962年,学校更名为沧州师范学校。

1970年,学校并入泊头师范学校。

1976年,复建沧州师范学校。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1030人,副高及以上322人,硕士博士学位795人,博士142人,专任教师849人,外聘教师153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教学名师等一批优秀教师,并聘请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
类别名单
河北省教学名师马文娟(2022)、李建忠(2023)
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2022)、汉语言文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2023)
资料来源:

院系专业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3年6月,学校建有河北省武术研究基地、河北省绿色农药中试基地、沧州四星玻璃省级技术中心实验室、沧州区域文化研究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所、纪晓岚研究所、礼仪教育研究中心、沧州环渤海文化生态研究所、区域经济与公共关系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拥有21个科学研究平台。2019年成立了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承建了沧州产业发展研究院,沧州师范学院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获批首批国家基地。通过实施“产学研合作专项行动计划”,跨学科组建优质团队,着力打造国家级科研教育平台3个;建设省市级研究中心、院士工作室、博士工作站共9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4月,近十年来,学校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近三千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492篇,被sci、ei等重要检索期刊收录论文172篇;出版学术专著( 教材 )244 部;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和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59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3项。有11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79项成果获得沧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成果获得沧州市科技进步奖。

学术资源

校园文化

社团组织(截至2013年6月)
主管部门社团名称
院团委《青春年华》文学社、大学生艺术团、国旗班、校园之声广播站
文学院中兴书法社、三人行诗社、志愿者社团、枫叶文学社、爱书人俱乐部、方圆礼仪社、雷雨话剧社、千里行实践社等
机电工程系武术协会
化学与环境科学系绿色联合协会、科普志愿者协会
教育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合唱团章程、天翼羽毛球俱乐部、心航社团
法政系知行社、艺翔社团、爱卫会文稿、传统文化爱好者协会、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翰墨轩、青年志愿者协会、商经社
外国语学院志愿者大队、阅览之家、新闻中心、话剧社、广播站、爱西社、辅导社、英语角、翻译社、歌舞青春社团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截至2025年6)
职位姓名
党委书记云电军
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占平
党委副书记邢树军、范小振
党委常委、副校长高颖、周振平、郭玉秀、朱蓬华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谢云岭

校园环境

沧州师范学院的文字博物馆主要有汉字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以及与汉字发现有关的各种器物。从仓颉造字到现在的简体字,在汉字的不断演变中熔铸了中国人的智慧,是内涵丰富的中国文化的载体。青铜器是汉字不断发展与传承的见证,展馆中有大量的青铜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馆前的司母戊鼎。展馆内还藏有与汉字密切联系的字画、印章和汉字印刷工具。

和亭坐落于沧州师范学院校区中轴线,和亭被周边四塘荷花环绕,故定亭名为“和亭”。该亭高 9·05米,建筑面积36·66平方米,广场占地300平方米。和亭为木质重檐构造,地仗严格采用传统工艺,木材选用一级红松木料,现为沧州最大的榫卯结构的木质六角亭。“和亭”匾牌由著名书法家吕铁元题写,翰墨书香与和亭周围景观完美契合,更增添了几缕雅气。由陈大愚撰联、吕铁元书写的抱柱联“兴绘宏图赤橙黄绿青蓝紫 闲数荷花一二三四五六七”和田雨潇撰联并书写的“几缕清风一塘荷气 数叠云树四面书声”分别悬挂于南北两侧。

©wxnum.cn 公众号大全